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三位院士谈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嘱托——

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

2020-06-03 10:18:49 来源:光明日报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李兰娟院士(左)与出院患者合影。新华社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

  全面提升我国传染病应对能力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后,我带领团队成员反复学习回信精神,倍感荣幸、激动、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科技工作者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科技支撑给予了充分肯定。3月15日,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这次又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回信向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这支队伍的深情关爱、充分信任和殷殷重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两次前往武汉,准确研判疫情,为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决策建言献策。我们深入“红区”,指导重症患者救治,推广应用H7N9禽流感救治的“四抗二平衡”经验,并创新性地将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微生态、干细胞等新技术用于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我还指导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在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发病机制、药物筛选、疫苗研究和诊断试剂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及时总结并推广经验,连线厄瓜多尔、新加坡、西班牙、意大利,积极和全球分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

  深入疫情防控一线,我深刻体会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实践,充分展示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的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科学防控,全体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经过全国上下联防联控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也是我国坚持科学战疫来之不易的成果,让我们更加坚信“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更加坚定创新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浙江大学传染病学科也具有几十年的传承与积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全国人民、为全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时至今日,传染病仍是人类健康头号杀手。部分传染病,如狂犬病、黄热病等正“死灰复燃,卷土重来”;新发突发传染病以空前的、每年新增一种或多种的速度不断向人类袭来。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积极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防控,但我国传染病总体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

  根据我们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历次与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斗争经验,我对今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和救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整体布局,尽快建设传染病国家实验室。进一步整合传染病领域优势力量,针对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开展协同攻关,全面开展病原与发病机制研究、诊断技术创新、药物和疫苗开发、治疗新方法新技术探索等,全面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构建高水平的传染病防控科技防火墙。

  加强新发突发传染病救治设施建设,优化临床救治设施布局。建议各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均设置感染性疾病专科,依托大型综合性医院,建设适当规模的、永久性的、具备负压隔离条件的、能够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的病房设施。按照“平战结合”模式,平时作为普通病房,突发情况下快速改造成标准的传染病防治医院和应急医疗中心。

  加强传染病防控与科研队伍建设,打造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灾难的人才队伍。加强综合性医院传染病专业设施与能力建设,改变评价方式,提高传染病医护人员的待遇,稳定专业人才队伍,确保传染病科研、医疗与防控人才后继有人。

  构建发热患者国家级大数据云平台,加强传染病常态化监测。加快完善城市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体系与数据库建设,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技术在疫情应急管理中的深度应用,采用统一的、结构化的电子病历,进行常态化监测和数据分析,建好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前哨”。

  总结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宝贵经验,加强推广应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有效策略、技术和方案,应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在全国乃至国际推广应用。(记者 詹媛、李建斌、杨珏、张胜、王斯敏)

1 2 共2页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清平乐》的“乐”为何要读“lè”

    热播剧《清平乐》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其考究的服化、场景、台词等处处都能体现出制作团队对历史细节的尊重,非常难得。这样的大型历史剧对传播中国古典文化是深有裨益的。但与此同时,笔者也要提出一个明显值得商榷的地方——关于“清平乐”这个题目的读音问题。

  • 时代赋能,中国女足必能负重前行

    她说:“我有个不被外人熟知的绰号,是我自己起的,叫‘小蚂蚁’。当时在美国踢球,我感觉中国球员都是个子矮小单薄,但对抗起来一点也不差。同在亚特兰大踢球的‘小不点’王丽萍可以给我作证。我们是‘蚂蚁’,但人小力量大,不惧任何风雨,扛着比自己身体重很多倍的东西,就敢往前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