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文化遗产必须“活”在当下-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单霁翔:文化遗产必须“活”在当下

2019-10-20 09:05:51

  牢记使命 砥砺前行

  今天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大部分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和考古遗址还没有进入安全稳定的状态;大部分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还没有得到科学保护修复;大部分博物馆还没有摆脱门可罗雀的状态;大部分基层文物部门的机构编制还没有得到健全。中华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峥嵘岁月的磨砺、伟大实践的锻造,是最有韧劲、最具内涵、最富生机的文化,是凝聚我们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没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担当,就不可能完成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因此,要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一系列重要讲话,不忘初心,振奋精神,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一是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对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很多地区、很多情况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文化遗产还处于亟待抢救的状况,因此要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中一系列复杂关系,全面铺开一系列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步破解一系列文物保护实践课题,使文物事业发展跟上新时代、实现新跃升。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进入新世纪以来,故宫博物院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经过历时18年的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10年的故宫文物藏品清理,8年的“平安故宫”工程,努力实现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天我们将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历史文化的有力物证,文物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二是让文化遗产重回人民生活。文化遗产来自广大民众的创造,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当前存在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我们所提供的文化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今天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人们现实生活相融相通。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今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不再是把文物藏品锁在库房里,死看硬守就是保护好了文物藏品,而是要让文物藏品成为文物展品,重回人们现实社会生活,这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什么是好的博物馆?不再是建立起大规模的馆舍,等待观众参观就是好的博物馆,而是要不断挖掘文物藏品资源,凝练出强大的文化力量,不断推出引人入胜的展览,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人们在休闲的时候就会想起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后流连忘返,离开以后还要再来的博物馆,这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馆。

  三是加强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未来。今天,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渗入当代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陈列展览、图书出版、文化教育、数字技术、文化创意、影视节目、艺术摄影等,形成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特征的博物馆文化现象。几年来,宣传文化机构和故宫博物院合作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介绍稀世珍宝的修复过程和修复工匠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精妙绝伦;通过《国家宝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使观众在一眼千年中感悟传统文化的深沉和厚重;通过“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还原昔日春节景象,让沉淀于历史的传统节庆文化“活”起来;通过“紫禁城上元之夜”,促进城市夜间文化活动和博物馆对民众夜间开放的兴起,一系列“故宫现象”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文化创意,通过展览活动和电视艺术手段,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和独特魅力,唤起了无数人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自信。最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故宫博物院,使故宫博物院的年轻观众比例不断提升。同时越来越多年轻人希望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一大批年轻的文物博物馆工作者成长起来。博物馆应更加主动地迎接年轻人、拥抱年轻人。将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创意形成富有个性时代气息、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元素,经过宣传媒体的传播放大,惠及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让传统文化以当代时尚的方式在年轻人中迸发活力,帮助年轻人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可持续、有后劲的创新力量。

  四是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魅力,是我们的自信之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因此,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讲清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讲清楚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其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今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史实在国际领域获得共识,也使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吸收各种文明成果。几年来,来自世界各文明古国的代表云集故宫博物院举办《太和论坛》,太和论坛以太和殿命名,“和”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号召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待,人的内心世界和谐相安,今日世界就会成为和平发展的和谐世界,各国代表都十分赞成中国的主张。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因此,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当下要增强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从文化大国成为文化强国,需要有这样的文化自觉,才能使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面对新环境、新时代能够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在世界文化多元竞争发展格局中具有自主能力、取得自主地位,从而实现与时代同行、与世界同进。

  文化承载着初心使命,时代呼唤着文化自信。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保护和传承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熔铸为忠诚维护的情感基础,奋发进取的力量源泉,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践行者、弘扬者,勇往直前地继续前行。

1 2 共2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刘英杰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离“世界棋王”最近的中国人

    国庆阅兵那一天,中国国际象棋“一哥”丁立人正经历一场鏖战。当天,2019年国际象棋男子世界杯赛决赛第二局在俄罗斯举行。27岁的丁立人对战阿塞拜疆名将拉贾波夫,最终执白获胜赢得先机。

  • 我们的战场在水上——探访八一游泳队公开水域项目组

    游泳比赛竞争一向激烈。成立于1952年的八一游泳队,2018年与原广州军区游泳队、海军原游泳队合并,今年将派出28名队员征战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其中,有8名队员参与公开水域项目比赛。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