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洪拳代表性传承人冯亦慧:熙官有传人 娃娃习洪拳-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非遗洪拳代表性传承人冯亦慧:熙官有传人 娃娃习洪拳

2019-08-08 09:13:03

  冯亦慧

  冯亦慧与学生们一同合影。

  习洪拳之风渐渐在竹料盛行。

  冯亦慧在指导孩子们练拳。

  孩子正在练拳。

  洪拳,是中国传统拳术南拳的代表之一,与“刘、李、蔡、莫”合称广东五大名拳。洪拳以铿锵阳刚著称,招式特点为硬桥硬马、以声助威、发招刚劲、步稳势烈、连招带打。在很多人眼中,一说到洪拳,都会联想到电视剧里的洪熙官、方世玉、黄飞鸿等广东武术大家的英武形象。而在现实中,洪拳在广东各地区流传广泛,广东醒狮也以洪拳步法为主,所以有了“只要有祠堂,就有醒狮,就有洪拳”的说法。

  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的竹料,曾是竹料村,地处流溪河畔,水运发达、往来经商者众,因此这里一度习武成风,洪拳自清代由洪熙官后人传入竹料村后,至今已经200多年。如今,洪拳不仅在竹料得以流传,还不断发扬光大。2015年,洪拳入选广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市级非遗洪拳代表性传承人冯亦慧多年来都坚持在竹料地区开展洪拳教学,有村民打趣说,这里多数人都会点“武功”。

  如今,冯亦慧不仅成为现实版的“打拳吧!爸爸”,带着两个小女儿练习洪拳,更吸引了本地村民和附近村民热烈追捧,纷纷带着孩子前来“拜师学艺”;与此同时,他也带着洪拳走进钟落潭多家小学校园,掀起一股“洪拳热”。

  洪拳,正重新成为这个广州郊区村庄的“文化名片”。

  有段古:

  洪熙官后人将洪拳传入广州竹料

  “蛇!豹!鹤!”在冯亦慧创设的聚英武馆中,他发出指令,年仅3岁的小女儿立刻闻声而动,比画起洪拳的各种手势,有板有眼的模样让一旁的大人忍俊不禁。

  冯亦慧是广州钟落潭镇竹料村人,市级非遗洪拳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祖父练习洪拳。如今,13岁的大女儿和3岁的小女儿都在跟他学习洪拳,除了自家人,越来越多本地和附近村民也纷纷前来求教。冯亦慧告诉记者,洪拳的创始人是洪熙官,位列南拳中“洪、刘、李、蔡、莫”广东五大名拳之首。早期,洪拳以花县(花都区)、福建为代表,在花都赤坭镇的竹洞村如今还有洪熙官故居遗址。

  后来,洪拳主要由两条路线传到广州,在白云区主要分布在竹料村。其中,第一条路线为洪熙官的徒弟谭敏当时受邀在今竹三村的泗如堂武馆任教。这是因为谭敏的妹妹谭金花当时嫁到竹料,一开始她丈夫天天外出学功夫,妻子则在家煮饭顾家,村里没人知道谭金花是谁。直到有一天,谭金花拿着耷在肩上的毛巾与丈夫切磋,结果谭金花武功了得,瞬间“制服”了丈夫,村民这才得知谭金花的哥哥是师承洪熙官的谭敏,于是力邀他来村中教功夫。第二条路线则是由距竹料村不远的花县李溪村传进来,这条路线有两条分支,其一是李溪村洪拳传人张传珙在今竹二村的金花庙设立冠英堂武馆,其二是从李溪村先传入钟落潭米岗村,再从米岗村传进竹料村。

  洪拳传入竹料地区后,曾在当地盛极一时。旧时,祠堂就是村民们的习武之地,村民白天干农活,傍晚到祠堂学洪拳、舞狮。“其实南狮的舞狮功夫就以洪拳为主,马步、弓步、子午马,麒麟步等都是洪拳基本步法。”如今,以他所在的竹料竹二村为例,自洪拳传入后,曾出现过冯裕新、冯亦榕、冯日灿等洪拳好手,各种洪拳套路在这里代代相传。

  传承:

  冯家六代传承洪拳 曾参加三元里抗英

  冯亦慧家与洪拳同样渊源不浅。至今,冯家已有六代传承洪拳。不过,冯亦慧告诉记者,真正让竹料洪拳威名大震的要追溯到著名的“三元里抗英”。当时,他的高祖冯觐峰曾参与其中,组织了竹料地区800多名勇士帮助三元里人民抗英。“那时候,拿的兵器既有农村原生态的锄头、扁担等,也有洪拳所使的关刀、双刀、单刀、朴刀、钩镰枪、牛角扒等。从那时起,洪拳名声大噪,在很多村子开设武馆。”

  说起洪拳在当地的传承,据冯亦慧介绍,当时,竹料地区开设了很多武馆,都是传统的教头带徒弟,以师徒制进行口传身授,他还保存了一批老师傅传下来的洪拳拳谱手抄本。“老师傅口头上说因材施教,其实是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他们主要根据徒弟的特点来教拳,如身材高大的就教授虎叉等重兵器,身材瘦小的则教枪棍。”

  早在6岁时,冯亦慧就跟着祖父学习洪拳。“以前,父母要干农活赚工分,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爷爷带我,他为了激起我对洪拳的兴趣,就教我练功夫开马步,练好了奖励冰棍给我吃。”

  冯亦慧还记得,1982年,《霍元甲》电视剧热播,当时村里只有两台电视机,他天天缠着母亲带他去看。“那时候村里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我年纪小不敢自己走,只能求爸爸妈妈带着去,他们不带我去我还会发脾气。”再后来,电视剧《陈真》又让他着了迷。“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陈真,从小就有这样一个武侠梦。”

  冯亦慧说,1949年前,竹料村每个祠堂都能学武,过半村民都会洪拳。到了20世纪60年代,洪拳曾一度沉落,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才慢慢复兴,村里组建起竹料武术队外出参加比赛。“那时候,因为习武的都是老人,我们只好组织五六十岁的村民去参加老年组的比赛。”

  习武:

  外出到处拜师学艺 各类器械样样精通

  冯亦慧十二三岁时,爷爷年事渐高,就让他跟随大伯父和六叔继续学洪拳。正是在这里,他开始系统地学习洪拳所用到的双头棍、九节鞭、单刀、关刀等兵器。渐渐地,冯亦慧不再满足在竹料村习武,在祖父的推荐下,他开始到处拜师学艺。他说,自己拜过的师傅有十多位,不仅学洪拳,还学习白眉拳等武艺,把各类器械都学会了。

  冯亦慧说,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不是特别的深交或亲人,很难打动习武之人教授武功。年轻时,他曾为了学洪拳中的短缆刀,求拜了村中教头冯亦榕整整四年,这才打动了老师傅。当时,老师傅冯亦榕已经年过七旬,有时会拿着一对短缆刀练习。“我发现,整个竹料只有他懂得使双刀,所以特别想拜他为师。但冯师傅总会用各种理由搪塞,春天说要农忙,夏天说要打虫,秋天忙收成,冬天又说手脚太冷,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我只能每天都去他常光顾的早餐店请他喝茶,还帮老人寄存他最爱喝的好酒。”整整四年过去,冯亦慧总算打动了冯亦榕,这才学会了使双刀。

  青年时代,冯亦慧还只身前往广州的羊城武馆应聘做教练,后来游走于珠三角的各大武馆,曾在40多个武馆担任过教练。

  发展:

  洪拳走进竹料各小学吸引学生慕名来学习

  从1999年起,冯亦慧一边在竹料村开武馆教村中子侄练习洪拳,一边到从化、增城、惠州等珠三角的武馆教学谋生。“太艰难了!”回忆起这段岁月,冯亦慧不禁感慨,“很多人劝我,说教武是青春饭,现在年纪轻力气大,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那时,我也会经常到工地做临时工维持生计。”自2001年起,他每年都筹集经费组织元宵比武等传统活动。每年元宵,附近的科甲水村、李溪村等都会带着龙狮一起参加,大约有50~60支队伍和40多家武馆前来,每年都能坐100多围。

  近几年,洪拳不仅在2015年申请市级非遗成功,也走进了小学校园,如今,洪拳已是竹料一小、竹料二小、良田一小、莘田小学等6所小学的特色课程,写进了校本教材中,几乎每个竹料学生都可以学习洪拳。

  此外,冯亦慧在竹二村开设的聚英武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学生。“从8岁到60岁的学生都有!”说到这里,冯亦慧自豪地嘴角上扬。他说,目前,大多数竹料本地学生能在学校里练习洪拳,而武馆主要是附近村的村民来学,如光明村、人和村等,还有从荔湾、从化、嘉禾、三元里各个地区慕名而来的学生。

  附近村民黄女士说,自己很喜欢传统文化,在元宵舞狮会上认识冯师傅后,就将儿子女儿都送到武馆来学习。在这里,无论是暑假或是平日周末,都能听见村中武馆传出的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口号。“嘿!哈!沉肩!展背!”就这样,习洪拳之风渐渐在竹料盛行,带孩子学洪拳成了一个酷炫的选择。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嵇沈玲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大学生村官逐梦高原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手举红旗的拓荒者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MakeMyTrip迪普·卡尔拉:为客户创造最好的旅行体验

    MakeMyTrip成立于2000年4月,是印度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业务涵盖机票、火车票、酒店预订以及度假套餐等。迪普·卡尔拉是MakeMyTrip的董事会主席兼集团首席执行官。

  • 訾桂信: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发挥余热

    今年55岁的訾桂信曾是一名军人,在服役期间他先后获得优秀战士、先进工作者等荣誉。2004年,訾桂信退伍后,被皮山县人民政府聘为农业技术总顾问。为了带动当地群众致富,2006年他在皮山县注册成立了方圆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