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典”——记一位用毛笔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脚步的人-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我写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典”——记一位用毛笔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脚步的人

2019-07-17 15:43:12

  深夜微风,万籁俱寂。北京城南的一所住宅里,一位老人手执毛笔,站立在书桌前凝神屏息、蘸墨挥毫,时间流逝,东方欲晓……这是一位65岁老人的普通夜晚,这个不寻常的习惯他已经坚持了6年。

  朱时华在伏案创作。(图片由朱时华提供)

  “到了晚上,不受琐事打扰,更能够全身心地进行创作。写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定要全心全意、用心用情。”朱时华说。2013年起,他以“我写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典”为创作初心,已完成300余幅作品,并自费出版了作品集。

  习语感人至深:“我仿佛受到一种感召”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2013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用这句话作为整场讲话尾声,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朱时华12岁开始学习书法,完成的第一幅作品便是这句诗词。“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这个诗句,我心里一颤,仿佛受到一种强烈感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句子,从习近平总书记口中说出,更有了新时代的非凡意义。”从那个时候开始,朱时华就特别留意新闻报道,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每次重要讲话。他时常感叹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运筹帷幄之高深精妙,钦佩于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一些历史典故的崭新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特别是引用这些古典名句,为全国人民带来习习清风。”朱时华说。

  朱时华作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民族英雄于谦的诗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心无百姓莫为官”“位卑未敢忘国忧”“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每每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百姓、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朱时华便激动不已:“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记着咱百姓冷暖,始终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朱时华接受中国文明网采访。中国文明网 林和摄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朱时华说,“我特别认同这句话,人生于世首当立德修身。这一条不但我们老辈人要自己讲,还要起带头作用教育好年轻人。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表率,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朱时华作品“德不孤,必有邻。”

  看电视,读报纸,上网,每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有典故出现,朱时华就特别记录下来。随着内容积累得越来越多,作为一名百姓书法家,他萌发了用书法的形式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想法。

  习语发人深省:“每次书写都有新的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博学强记,典故信手拈来,几千年来的那么多典故仿佛都为他准备好了呢”。朱时华坦言,夜深人静,每写一次,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敬佩之情就更深了一分,内心涌起一股力量,经常会热泪盈眶。

  朱时华手书“我写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感受”。中国文明网 高晟寒摄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书法作为载体,形象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用过的典故,这是一位书者朴素的初心,也代表了广大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拳拳敬意。“习近平总书记是新时代中国的掌舵者,是人民的领路人,是一位英明领袖、伟大统帅。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应该自觉地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一名酷爱书法的人,通过书法的线条、浓淡、顿挫变化,再现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形式和内涵之美,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作为新时代中国人,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奋勇向前,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朱时华说。

  习语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哪里我就写到哪里”

  2015年,望着越来越多的作品,朱时华决定要把他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崇敬之情分享出去。于是,他精选了180多幅作品,准备自费集结出版。朱时华希望人们在他的书中不光看到文字的优美,还能了解典故的出处,更能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故时的深意。

  朱时华作品“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有时这一句话的注释可能要找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成”。为了确保典故的准确,朱时华上网、翻书,四处查找资料。对于年过六旬的朱时华来说,这件事并不顺利和轻松。他说:“只要一想到习近平总书记那么忙还在坚持读书,我心里就充满了力量”。虽然耗费三年心血,但朱时华却觉得这是他人生中最充实、最快乐、最有收获的经历。

  朱时华作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18年底,朱时华带着整理好的文稿找到了光明日报出版社。他跟编辑一再说:“我要把书送给很多人,希望这本书能够为大家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一点哪怕很小的帮助。”

  《典亮新时代——朱时华书法作品集锦》

  2019年初,书出版了。社区干部、大学老师,青年学生、耄耋老人,很多朋友慕名而来,他们都是来向朱时华“讨书”的。有一位企业老总找到朱时华,他的公司要组织党员和员工学习,“就用您这本书,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汇得全、讲得简单明了,更有书法之美”。

  朱时华向农民工赠书。(图片由朱时华提供)

  得到身边人的认可,朱时华很欣慰,也有了更强的动力。如今,他晚上继续创作,白天接待来访者,联系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这本书,感受到他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敬仰之情。“我是农民出身,我理解我们老百姓的想法,我要把书送到农村、送到社区、送到工地,让大家一起学习,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读好书,学好习,用好典。”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哪里,我就写到哪里。”朱时华说。(记者 王小宁)

来源:中国文明网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陈建军:“铁人式”献身油田的好干部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李现:抓住角色的不完美塑造的人物才丰满

    在东方卫视热播的《亲爱的,热爱的》中,李现首次扮演一位霸道男主角,和杨紫扮演的女主角展开了一段甜度爆表的爱恋。开播以来,观众认为他的表现“拖累了搭档”。前晚,他接受采访分享幕后,表示自己在台词方面确有不足。

  • 面对好评有压力 杨紫:不去想如何从花旦变青衣

    正在东方卫视热播的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中,佟年和韩商言组成的“童颜CP”深受大众喜爱。昨日,女主演杨紫接受采访表示,面对外界褒奖很有压力,期望自己在表演上不断带给大家新鲜感。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王永华:我为家乡添份“雅”

    新华社重庆7月16日电 题:我为家乡添份“雅”炎炎夏日,秀美的重庆市璧山区秀湖国家湿地公园碧水荡漾,芳草肥美,游人如织。琴音缭绕处,一些游客正坐在茶馆品茶赏乐。“4年前我返乡创业刚在这里开设茶馆时,谁会相信一个没有麻将牌的茶馆,居然能够生存下来,并且生意还这么红火!”49岁的云庄茶馆负责人王永华感慨地说。

  • 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王福国:担社会责任 筑小康梦想

    王福国是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顺达集团董事长、丰宁慈善总会会长、胡麻营镇河东村党支部书记。多重身份,就会有多种责任。十几年来,王福国心系群众,回报社会,捐医助教、修路筑桥、扶危济困,累计捐款3亿多元。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