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合作研究的探路者张蕴岭:领时代之先 献兴邦之计-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中国区域合作研究的探路者张蕴岭:领时代之先 献兴邦之计

2019-07-16 08:08:31

  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曾担任过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国际研究学部主任,是国内最早进行国际区域合作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也是中国区域合作研究的探路者。他不仅研究理论,而且还直接参与和推动中国参与区域合作的实践,作为代表中国的专家参与亚太区域合作研究(APEC)、中国—东盟自贸区、东亚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以及多个区域合作机制的研究、规划,在国内外许多相关重要场合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如今,已年过70岁的他,仍在学术园地里勤耕,做研究、培养新人,忙个不停。他说,“只要身体好,就一直干下去”。

  功到自然成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时,张蕴岭已在基层工作了近十年。这是他深刻了解社会、锤炼人生经历的十年。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教育,他毅然选择报考,并考入刚刚设立的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选择了美国经济专业,希望能够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研究学习,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撂荒”十多年的他,学习研究生课程时倍感吃力。他认定,既然选择了,就不能退缩。学经济必须学习数学,他大学专业学的是英语,像微积分、数理统计这些科目,学起来异常艰难,只能靠自己下苦功夫。别的同学做一遍的数学题,他往往要反复做好多遍。当时,社科院研究生院还在北京师范大学临时搭起的“木板房”里上课,条件艰苦。每天晚自习,他与同学们总是待在图书室,一直学到关灯的时候才离开。三年的刻苦学习有了回报,他作为第一批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回忆起那段时光,他自豪地说:没有白费的功夫,功到自然成。

  1985年,张蕴岭到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访学机会,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当时哈佛大学图书馆到午夜零点关门,他经常最早进去,直到图书馆关门才离开。做访问学者期间,很多时间都是“泡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与专家学者讨论问题。访学的一年间,他做了大量笔记,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回国时整理的资料装了两大箱子。回国后,张蕴岭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写出了50万字的《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关系》。这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主要探求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这在当时还没有人写过。

  不为争鸣自报时

  1994年,张蕴岭被任命为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所长。他立即把主要精力转向研究亚太区域合作和推动中国参与APEC上,努力探求亚太区域合作的方式和中国参与亚太区域合作的方略。当时,APEC还是个新生事物,国内研究的人少,他就筹备建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APEC政策研究中心,组织国内专家学者研究、撰写调研报告,为政府出谋划策,推动对外交流。他想方设法为研究中心筹措资金,扩大网络,培养了一批国内年轻学者,出版了大量调研报告、书籍,参与了许多亚太区域合作会议。他提出的关于亚太区域合作要走“亚太方式”的观点得到学界和官方的认可,由于工作投入,被国内外业界人士称之为“Mr.APEC”(APEC先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合作兴起。张蕴岭把主要精力转向研究和推动东亚合作上。东亚不同于亚太,对中国来说既是邻国关系,又是经济重点。东亚合作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地区走出危机,构建防止危机再发生的合作机制,在合作中逐步构建合作机制。他提出了东亚合作“多轮驱动”的理论,自贸区构建的“早期收获”方法,以及开放与改善综合发展环境相结合的建议等。在实践上,他先后代表中国参与“东亚展望小组”、中国—东盟自贸区专家组,主持东亚自贸区专家组等,为中国参与东亚合作并发挥引领作用作出了贡献。

  在参与“东亚展望小组”和其他区域合作机制工作中,张蕴岭发挥了积极影响,提出了不少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对推动东亚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他先后提出了东亚合作以共同体作为精神引领,功能性合作为抓手、选择性制度化建设为方向的观点,东亚共同体建设要经济共同体先行的政策性建议,东亚合作要学习东盟经验等,都对东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他的专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对东亚合作的参与和思考》被列为战略家丛书首部出版,并被翻译成英文出版。

  张蕴岭参与的事务很多,他说,既然需要,那就去做,既然做,就要尽力做好。作为学者,业精于勤,重要的是有创见,能为社会提供新思想,主动想问题,主动建言献策。他给自己的定位是: 不为争鸣自报时。

  老骥不鞭自奋蹄

  回想当年在电线杆下听广播练英语,以及与同事一起努力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方案成功的场景,张蕴岭不禁感慨万千。思考不停、奋斗不止,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但是,能够密切陪伴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扼时代之要,献兴邦之计,上下求索40年,张蕴岭自感人生无悔,他说,只要身体还好,他就会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写作。现在年纪大了,就多思考些大问题。近年来,他申请了国家重大课题,组织团队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实践,下功夫思考“百年大变局”的问题,先后写出几万字的文章,作了多场报告,还策划主编了“百年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在《世界知识》期刊开设专栏,介绍和传播最新思考和观察心得。

  随着角色的转换,张蕴岭将更多时间转向了培养新人。张蕴岭尤其重视为后辈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一方面,他耐心教学生和青年学者如何去思考问题,帮他们选题、修改论文,鼓励和帮助他们参加学术会议,以及邀请资深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另一方面,他组织和构建起多个平台,让青年学者作为牵头人发挥作用,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今年4月,张蕴岭在上海组织建立了上海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邀请了来自全国的青年学者参与,研究大变局时期的战略性问题。

  张蕴岭重视搭建教育和培训平台。他曾帮助广西大学设立中国—东盟学院,并经常去作讲座;他还推动建立了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探索新型交叉学科教学研究道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现在,70多岁的张蕴岭依然每天“满负荷”工作。他说,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做学问,就要把学问做好,做好是一个自我定位,并无指标,也无止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仇莉娜)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陈建军:“铁人式”献身油田的好干部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辛鑫创造中国游泳新历史

    23岁的济南姑娘辛鑫,昨天上午在2019游泳世锦赛女子10公里公开水域项目决赛中,以1小时54分47秒2的成绩夺冠,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金。这是中国游泳选手首次获得世界大赛公开水域项目的冠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 蔡雪桐:追赶天才的邻家女孩

    白色T恤、黑色运动裤、一双深蓝运动鞋,扎着马尾的蔡雪桐在上周进行的2019冰雪项目“秦皇岛”体能大比武上站在一群运动员中,不显山不露水,与邻家女孩无异。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王福国:担社会责任 筑小康梦想

    王福国是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顺达集团董事长、丰宁慈善总会会长、胡麻营镇河东村党支部书记。多重身份,就会有多种责任。十几年来,王福国心系群众,回报社会,捐医助教、修路筑桥、扶危济困,累计捐款3亿多元。

  • “追梦天使”张超凡:单手绘就追梦青春

    7月1日,吉林省超凡教育集团的梦想寄语墙上又多了许多留言。这一天,在集团的梦想课堂里,来自长春市迎宾路小学和宁静小学的小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别具意义的一天。从小就没有左臂的张超凡用自己求学创业的励志故事和奋斗精神,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