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众信赖的“潘核桃”-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做群众信赖的“潘核桃”

2019-07-02 11:20:33

  最近,我刚参加了贵州省委全会,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我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十几年来带着群众种核桃的场景。

  我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小时候看到家乡人依靠果树产业脱贫致富,我因此对果树有了特殊的感情。2005年,我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学专业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贵州考察。漫山遍野的野生果树让我心动,从此决定扎根贵州。

  果树的培育“三分种,七分管”。这里虽然果树资源丰富,但百姓对果树缺乏管理。山区要脱贫,发展果树的潜力巨大,我暗下决心要为山区发展和脱贫攻坚干一番事业。

  2006年,我背上行囊,来到赫章县。从最基础的气候、土壤、种质资源调查开始,全身心地扑在这小小的核桃上。为了选育优良核桃品种,两年时间我走遍了贵州全省88个县。路上饿得头晕眼花,老乡看见了,就把我拉到家里,烤两个洋芋给我吃,他们的淳朴让我非常感动,更激起我帮助他们早日脱贫的强烈愿望。

  科研工作困难重重。记得在息烽县,我带领农户利用省外引进的大树高接技术嫁接了76棵低产大树,最终却只成活了6棵。我这才充分认识到贵州特殊的气候条件,倒春寒和降雨使核桃嫁接的难度远远大于北方和云南,照搬外省的技术不行。经过无数次试验后,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核桃伤流液的量太大,吐水太厉害,嫁接口容易积聚大水包。如何成功放水成为核桃大树嫁接的关键环节。经过6年的科技攻关,我带领团队实现了核桃大树的高成活率嫁接。当地农户非常愿意用我带来的品种和技术,大家还亲切地称我是“潘核桃”。

  十多年来,我不仅自己种核桃,还带着研究生、本科生一起种,培养他们对农民、农村、农业的感情,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帮助农户脱贫致富。我们一起爬山越岭,搞调查、做研究、做示范,有时在地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我们培育了“黔核”系列4个核桃新品种,研发了核桃专用肥,获得了核桃嫁接方面的国家发明专利3项。赫章县核桃种植面积从14万亩增加到163万亩,坚果年产值从3亿元增加到15亿元;种植户年人均增收5000元。如今,赫章县已经成为贵州核桃产业的一张名片。

  很多人问我:“在赫章带着农户种核桃,一干就是十几年,到底图个啥?”其实,我的初心就是让赫章老百姓早日种出好核桃、早日过上幸福生活,这个从来没有改变。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的大地上,是知识分子的使命。

  (作者:潘学军,系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本报记者吕慎采访整理)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陈建军:“铁人式”献身油田的好干部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金牌“井喷”背后——记兰州大学高水平武术队

    一套拳法,行云流水;几件兵器,得心应手。近年来,虽偏居西北一隅,但兰州大学高水平武术队在国际、国内赛事屡创佳绩。金牌“井喷”的夺冠“密码”,是一群群兰大武学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坚韧奉献的累累硕果。

  • 《我是唱作人》落幕 用原创音乐为乐坛打“强心针”

    28日晚,由爱奇艺出品的首档华语唱作人生态挑战节目《我是唱作人》落幕,这档节目云集了18位原创能力出众的唱作者,推出了92首原创音乐,被外界视为给原创综艺节目打了一针“强心针”。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