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张正竹:茶农的难事,就是我的课题-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张正竹:茶农的难事,就是我的课题

2019-06-24 09:48:21

  图为无人机拍摄的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村茶园与农舍。新华社发

  图为张正竹(中)团队在研讨茶树资源圃建设。安徽农业大学供图

  编者按: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近年来,大批农业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将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些科技工作者在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中有哪些感人的故事,还面临哪些困难,未来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本报今起推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聊起张正竹,安徽省金寨县茶农一个劲地竖起大拇指,不停地夸。

  张正竹是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教授,茶农有了喜忧,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

  这不,夏茶采收刚结束,茶农巩长团就迫不及待地给张正竹打电话报喜:“今年俺们800吨茶叶顺利漂洋过海了!”老巩忘不了5年前,临近春节时,他们准备出口的80吨茶叶突然遭遇上海客户退货。老巩傻了眼,货卖不掉,农民等着钱过年,这可咋办?情急之下,他给张正竹打去求救电话。张正竹连夜赶到上海,给客户讲解金寨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绿色生态理念,打消客户对质量安全的疑虑,最后对方不仅把货留下,还把订单从每年1000吨增加到2000吨。

  张正竹受到茶农的尊敬,得益于多年来他把茶园当作实验室,把为茶农增收作为研究课题,把论文写在服务茶产业的振兴路上。

  一分钟测定茶叶品质

  让百姓喝上放心茶

  古树茶、年份茶、山头茶……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宣传噱头让老百姓迷了眼。

  什么是好茶?传统判断看形状、闻香气、品味道,主观性很强。用化学方法,也只能检测茶叶的单项指标。找到一种快速、客观检测茶叶品质的新办法,成了业界的梦想。

  张正竹认为,只有通过技术和装备手段,建立茶叶品质评价体系,用客观数据说话,才能分出茶的三六九等。

  基于这一理念,张正竹研发了一套茶叶原料和质量安全品控技术体系,开发出用于快速评价茶制品品质指标、产品等级的数字化品控技术和装备。只要取一些茶样放在设备上,仅需一分钟,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衡量茶叶品质和质量等级的核心指标含量就能测定出来。

  这项技术的研发,解决了困扰茶企多年的问题。霍山县圣茗茶叶公司做茶叶出口,由于毛茶收购必须现场交易,公司最怕收到糖分超标的毛茶。每到毛茶收购时节,公司总经理张学明心总悬着。

  “现在有了检测设备,我们当场把茶叶样品破碎成粉,放在检测仪上,一分钟就能出结果,我们收的茶叶有了保证,老百姓也能买到放心茶。”张学明说。

  品质控制是贯穿茶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张正竹说,想要做出好茶,从种植、管理到采摘、加工,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前不久,张正竹团队设计的陕西省首条颗粒形与条形绿茶联装清洁化生产线组装试车成功,能够日产1.5吨条形或颗粒形绿茶,效率提高了10多倍。

  本世纪初,世界主要产茶国都有了规模化的生产线,而我国茶叶加工仍然主要通过手工作坊和半机械化方式,需要大量人工辅助。不仅生产效率低,质量也不稳定,这与我国第一产茶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针对这一痛点,张正竹和团队研建了国际首条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从鲜叶到成品不落地、不沾手,配合清洁能源和加工材料的选用,以及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数字化品控技术和装备,实现了茶叶全方位、全过程清洁化加工。后来,团队又开发出了黄山毛峰、六安瓜片、黄大茶等生产线,在全国20个省市推广200多条。

  “既要让老百姓喝得放心,又要符合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这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张正竹说。从茶园管理到市场流通,团队探索建立了一套源头绿色防控、清洁化加工、品质控制、全程追溯一体化质量安全技术体系,提升了我国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口锅”呵护生态

  老区焕发绿色生机

  前几年,张正竹被选派到革命老区金寨县挂职任副县长,主抓茶产业发展。他暗下决心,要把金寨茶产业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跑遍全县产茶乡镇、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后,张正竹发现,当地加工茶主要靠砍树烧柴:做1斤六安瓜片要4斤干木柴,全县每年加工1000吨,需要4000吨干木柴,相当于砍伐掉2000亩20年生森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样下去,茶产业可能会毁了金寨的绿水青山。”

  为改变这一现状,张正竹研发了新的炒茶锅,有了它就可以用液化气替代木柴,既降低成本,又保护环境,还提升了茶叶质量。

  露雨春茶叶公司董事长黄守山一开始有些顾虑:用液化气炒茶,能达到原来烧柴火的效果?试用后才发现,这样做出来的茶叶,杀青稳定,颜色均匀,外形匀称,每斤收购价格提高近20元。没多久,液化气炒茶锅在全县推广。

  如何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必须转变方式,走绿色生产的路子。”张正竹大胆提出,全县茶区不准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施有机肥,竖黏虫板,装杀虫灯,微耕除草,给茶园上保险,全程追溯,一系列源头控制的措施下去,效果立竿见影。以前从来没有出过国门的金寨茶叶闯入国际市场,出口价格提高了40%。金寨县也被评为“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如今,金寨县茶叶年产量达到7600多吨,综合产值超过13亿元,成为全县第一大农业产业。

  一条路联通学府、茶园

  农业科研离不开生产一线

  张正竹说,搞农业科学研究,不仅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要与农民肩并肩站在田间地头。做研究最忌讳闭门造车,很多生产中的现象和问题,第一个发现者往往是农民。

  精制工序是茶叶商品化的关键环节,但茶叶色选机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价格昂贵。自主开发茶叶色选机是几代茶人的梦想。张正竹联合合肥美亚光电股份公司,研制了首台国产茶叶色选机,不仅使用性能好,价格仅是国外产品的1/3,由此一步步打破了国外垄断,成功实现国产替代。合肥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色选机产业化基地,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黄大茶是皖西特产,但因为卖不出好价格,茶农弃采现象非常普遍。怎样才能“装扮”好黄大茶?张正竹以茶叶为原料,开发了速溶黄大茶,既保留原茶风味,又便于冲泡携带,效益提升了10倍,实现了从“粗枝大叶”到“时尚饮品”的华丽转身。

  对张正竹来说,生产一线和实验室同等重要。为了掌握茶产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茶叶产区。“行走的过程也是寻找课题的过程,产业的需求,就是我的研究课题。科研工作本身就是挑战未知。”

  由于人工成本增加,很多茶园春茶来不及采摘,浪费严重。张正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思考如何用科技解决采茶难问题。2016年,他承担了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茶叶机采原料分选装备研究与产业化”,希望突破智能采摘、采后分选及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

  2017年,张正竹又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现代茶制品加工与贮藏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该项目针对的是他在调研中发现的茶产业的共性问题——加工装备不配套、缺乏深加工终端产品、贮藏安全性不能保障。

  “不同条件下绿茶贮藏期到底如何界定,必须有科学的标准;未来的茶叶加工装备必须走向系列化、标准化,这个项目就是为了破解这些问题。”张正竹说。

  和茶叶打了近30年的交道,张正竹觉得,这片小小的叶子,充满着神奇的奥秘。他说,做科研的时间越长,反而感觉未知的东西越多,探索的步子不能慢下来。(曹雷)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吴磊献唱《我和我的祖国》在校庆祝建国70周年

    吴磊昨天参加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庆祝建国70周年文艺演出晚会,和师哥师姐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少年清澈嘹亮的嗓音,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对祖国的敬重与热爱。身穿简单西装,搭配利落的短发,清爽干净。

  • 曾轶可就机场事件道歉 经纪公司暂停其工作行程

    “我承认自己前两天言行失当,难以相信自己当时竟是如此情绪化。在这里我向所有人致歉,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对当事警官当面说声对不起。对于自己这一行为造成的影响,我愿以个人最大能力承担后果。”10年前在“快乐女声”的舞台上备受争议,曾轶可一定没有想到,10年以后她会以另一种方式受到关注。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应琦珩:创业路上的“布道者”

    从2003年初创到今天,16年来,应琦珩和他的伙伴们,就干一件事:育人、助人,成人之美。他每年促成10多万人就业,辅导800家小微企业,让200多家“长大成人”。正因为这些,应琦珩被业界誉为“辛勤的园丁”“创业导师”。

  • 林巧玲:打造园林行业的标杆企业

    “作为一名园林设计师,我心里也有火热的梦想:我要打造美丽草桥,打造园林行业的标杆企业。”2011年,林巧玲接受草桥实业总公司董事长王茂春的邀请,离开环境优越的中国航天建筑设计院,到草桥实业总公司下属企业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担任总经理。彼时,林巧玲只有28岁。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