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一个“文牛”“写家”-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老舍:一个“文牛”“写家”

2019-02-02 08:33:38

  老舍(1899.2.3-1966.8.24)

  《骆驼祥子》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老舍评传》 关纪新 著 北京出版社

  编者按

  2019年2月3日,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几十部经典令读者手不释卷;小羊圈胡同的祁家、钱家、冠家,拉洋车的祥子,茶馆里的三教九流……数不清的人物让观众回味无穷。半个多世纪以来,老舍的作品一版再版,也屡次被搬上荧幕和舞台,给人以欢乐和思考。适逢老舍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国老舍研究会前会长关纪新的《老舍评传》(修订本),入选一月光明书榜。借此,我们特别邀请两位学者带领读者重回老舍的文学世界。

  老舍最初是怀抱“写着玩玩”的心态写起小说来的。那时,还“不懂何为技巧,哪叫控制”,只好“信口开河,抓住一点,死不放手,夸大了还要夸大,而且津津自喜,以为自己的笔下跳脱畅肆”。特别是在人物描写上,老舍有明显漫画化的趋向。这在他最早的三个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中,多有体现。不过,撇开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不谈,单论以纯熟的京白写小说,老舍1925年在伦敦写的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已算是20世纪20年代最好的北京口语教本了。直到今天,小说里纯粹却似乎不那么高雅的京腔京韵,依然会从许多老北京人的嘴里随时飘出。

  可以说,老舍以白纸黑字的书面形式提纯了许多北京人口语的日常表达,北京人许多约定俗成的大白话一经他的点拨,变得有了文化。如果细分,正如老舍的文学与北京的文学并非同一回事,老舍文学的北京口语,与北京的老舍文学之外的口语,也不一样。老舍的特色绝不仅在于他的“京味儿”,他的文学含有“京味儿”,“京味儿”却远不能涵盖老舍文学的全部。

  或因老舍前期创作在语言上过分强调保持生活化口语的原汁原味,使一些批评家在几十年之后仍觉得他的写作是为了贪逞口舌之快,难免显示出北京人特有的“贫嘴”,相对缺乏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文风的严谨讲究,有“京派”文人始终看不上老舍的文字。其实,老舍从一开始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写《老张的哲学》时,已明显感到“以文字耍俏本来是最容易流于耍贫嘴的”。到了写《赵子曰》时,老舍便有意力图使文字变得“挺拔利落”。无疑,他在有意识地尝试用“顶俗浅白的字”造出“物境之美”,“把白话的真正香味烧出来”。他追求文字要有“澄清如无波的湖水”般的“平易”,但这“平易”又须不是死水般的凝寂,而要“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

  到了写《骆驼祥子》《离婚》《月牙儿》和《我这一辈子》,老舍创作上已然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有了“把一件复杂的事翻过来调过去的调动”的本事,对要写的人和事更是烂熟于心,何况是从长故事里“抽出一节来写个短篇,就必定成功,因为一下笔就是地方,准确产生调匀之美”。从《大明湖》里抽出而成的《月牙儿》就典型地体现着老舍小说形式上的诗意、成熟与艺术思想上的扎实、深邃。或者说,是思想的精进使他的语言更加有内蕴的劲道和张力,《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断魂枪》,及至最后的未完稿《正红旗下》,无不如此。

  不过,要我说出最具“老舍味儿”的小说,我觉得既不是《离婚》,也不是《骆驼祥子》,而是1934年3月到8月写于济南的《牛天赐传》。它不如《离婚》和《骆驼祥子》优秀,却最能单以幽默加讽刺来勾画小人物的性格命运与灵魂镜像。若单以幽默论老舍,《牛天赐传》与同期写成的《老舍幽默诗文集》,构成了一道独属于老舍幽默招牌的别样景致。

  老舍的幽默独树一帜,他的“幽默大师”称号也由此得来,可他的确有时到了成也幽默、败也幽默的程度。大体来说,老舍的“喜剧式”幽默用在散文里是成功的,那真是一种蕴满了灵性的饱含智慧的俏皮与诙谐,一旦渗入小说,便或多或少消解了作品的张力。诚然,老舍自有清醒认识,比如他在谈到《牛天赐传》的写作时说:“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了幽默论斤卖的地步,讨厌是必不可免的。我的困难至此乃成为毛病。艺术作品最忌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效果,故意招笑与无病呻吟的罪过原来是一样的。”对老舍和中国现代小说史来说,幸运的是,当老舍以成熟的悲剧家的姿态把幽默挥洒在小说里,艺术上的拿捏也那么准确到位时,具有文学经典意味的作品——《骆驼祥子》出现了。单就幽默来说,“一味幽默”的“毛病”没有了,而是“每逢遇到可以幽默一下的机会,我就必抓住它不放手……它(《骆驼祥子》)的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另外,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到《骆驼祥子》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不无自得地说:“《骆驼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言语是活的。”

1 2 共2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李雪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梅花雪中见,珊瑚海之丹。”农历腊月一个普通的下午,北京依然无雪。但比见到雪更感兴奋,本报记者拜访了表演艺术家、光明日报的老朋友李雪健和夫人于海丹。

  • 白鹿、许凯新剧开播 收获认可即知足

    由年轻演员白鹿、许凯主演的剧集《招摇》日前开播,剧中扮演女魔头“路招摇”的白鹿曾出演过《大王不容易》《凤囚凰》等作品;而扮演老魔王之子“墨青”的许凯,则因为出演《延禧攻略》富察傅恒一角而为观众所熟知,两人此次合作出演《招摇》,讲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仙侠世界的故事。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创业父子兵:农业天地必将大有可为

    大寒过后,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当记者驱车100多公里来到山东青岛平度市云山镇西沟润禾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的时候,这里的400亩樱桃大棚正枝芽萌动、春意盎然;3800多平方米的温室采摘园里,火龙果、柠檬、香蕉等北方少见的水果长势喜人。

  • 他从晋江走出,乡音不改

    在福建晋江度过童年的施至成7岁来到菲律宾,身无分文,也不知道英语或菲律宾语为何物。全家将积蓄投入一家小杂货铺,兼卖蔬菜、干货和日用品,位于街道拐角。他帮着父母照看。不幸的是,这个全家唯一的产业在二战期间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