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创业三次的材料院士走了-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一生创业三次的材料院士走了

2019-01-14 10:58:33

  因为一个人的离开,今年的冬天,显得格外凛冽。

  “科技没有终点,报国不会退休。”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生前,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所表达的观点。这位著名材料学家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直至生命终点。

  去年入秋时,涂铭旌再度感到不适,只得暂别岗位几日。当工作人员问起他的健康状况时,他没有多说,而是变换话题提起了工作,“上次提的事情,现在做得如何了?”

  在追悼会上,人们将“科技先锋”四个字送给了这位材料院士。的确,他的一生担得起“先锋”二字:曾三次白手起家,在一张张白纸上写出材料科技的宏伟诗章。

  “一个以科技报国为己任的科研工作者,只要国家需要,在什么地方都能搞‘双创’;只要社会需要,在什么时候、什么年纪都能搞‘双创’。”涂铭旌曾用这句话诠释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而立之年:赴西安“拓荒”,参与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1928年11月15日,涂铭旌生于原四川省巴县(现划归为重庆市巴南区)。幼年时,他向往做个小学“教书先生”,但亲历重庆大轰炸等事件后,他意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休戚相关。

  1951年,涂铭旌从同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后因院系调整,他从同济大学调整到当时的交通大学机械系。1958年暑假,交通大学机械系、电气系大部分开始西迁。同年10月,30岁的涂铭旌积极响应号召,与妻子和半岁的女儿坐上西行的火车,去往还在修建中的西安交通大学。

  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作的30年里,涂铭旌主要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惠久从事金属材料强度潜力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国家经济举步维艰的岁月,涂铭旌与同事多次到工厂参与生产,在实践中总结规律。他们不但协助工厂解决了不少生产问题,还和同事们在百废待兴的年月里写成了与金属材料强度问题有关的3篇重磅研究文章。

  1970年到1981年,他协助周惠久开展“论发挥金属材料的强度潜力——强度与塑、韧合理配合”科研项目,并在此基础上,与周惠久一起创立了以“从服役条件出发”为核心内容的金属材料强度理论,以此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举让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专业蜚声业内,为该校后来筹建相关学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相关领域最重要的科研机构之一。实验室建成与发展,离不开在该校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所工作多年、后期担任所长的涂铭旌的付出。

  1988年,涂铭旌60岁。那时该研究所发展得如日中天,但时任所长的涂铭旌却萌生退意,他主动要求从所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再次收好行囊、准备西行。

  花甲之年:到成都从零开始,开创材料研究新天地

  涂铭旌西行的目的地是——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后并入四川大学),他担任了该校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

  创业之初,学校学科建设不完备、各方条件较为简陋,涂铭旌不愿“等、靠、要”,而是自力更生。没有实验室,涂铭旌就找到靠近厕所的杂物间,腾出一间27平方米的空房做实验室;没有科研经费,他就自掏腰包,主动寻找校外合作机会,并筹集到一万元钱购置基本设备。

  就这样,60岁的涂铭旌白手起家,让学校的磁性材料研究从零开始起步。回顾那时的情形,涂铭旌称其为“二次创业”。

  当时,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的金属材料学科基础非常薄弱,涂铭旌想从一个研究点开始,找到突破口。经过调研,他决定利用四川攀西地区突出的稀土钒钛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从金属材料到稀土及纳米材料,研究方向的差异给涂铭旌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但凭借着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他再次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创建了四川大学稀土及纳米材料研究所。

  如今,该研究所拥有近2000平方米的实验室,先后承担了“镧镨铈混合稀土在冶金和机械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利用四川混合稀土制取贮氢合金规模生产关键技术”等多项重点研究。

  耄耋之年:返渝回报桑梓,探索新材料交叉学科建设

  2008年,心系家乡的涂铭旌受聘为重庆文理学院教授和设在校内的重庆市新材料应用研究实验室主任。

  “80岁高龄再到一所‘二本’高校从零起步,还能干出什么名堂呢?”当时许多人对此都不看好。面对质疑,涂铭旌选择了沉默,他要用成绩来证明自己。

  于是,涂铭旌提出建设新材料交叉学科集群、建立新材料中心应用研究实验室,领衔创建了重庆市微纳米光电材料及器件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微纳米光电器件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

  此后8年,在涂铭旌的努力下,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6000平方米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基地拔地而起。建设实验室时,正值盛夏,他时常顶着烈日,整天泡在工地上,晚上回到宿舍又开始筹划学科建设。

  “父亲一生得过很多奖项。但他最钟情两个奖,一个是四川大学授予的‘十佳师德奖’,另一个是重庆文理学院授予的‘终身奉献奖’。” 涂铭旌的儿子涂波在父亲的追悼会上说,父亲80岁时在重庆文理学院开始的第三次“创业”,是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次探索。(本报记者 盛利)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来源于网络)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九·一代代职工用《三...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吕嘉:推广中华音乐“责无旁贷”

    “组成世界最顶级的乐团,诠释世界最顶级的音乐,让世人真正看到属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我此生都要为之努力的事”,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全球华人乐团团长和总监吕嘉如是说。

  • 万达诉小球员 索赔2000万元案开庭

    足球小将王振澳因加入丹麦瓦埃勒足球俱乐部,被北京万达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俱乐部)起诉一案最近有了新进展——此案于1月11日在朝阳法院开庭。被指一直“失联”的王振澳及其父亲一方委托律师出庭,否认恶意“失联”。此案因索赔数额巨大,以及双方各执一词受到各方关注。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步鑫生: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步鑫生,1934年1月出生于浙江海盐县一个裁缝世家。1981年,步鑫生出任海盐衬衫总厂厂长,他直面问题、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城市集体企业的生产力。

  • 柳传志:坚守“科技产业化”争创“百年老店”

    35年前,柳传志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的20万元人民币在简陋的传达室里踏上了人生的全新征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以来,柳传志高举“民族计算机”大旗,在“科技产业化”道路上不断探索,为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