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青:心中的音乐“天路”-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印青:心中的音乐“天路”

2018-11-06 15:39:40

  午后,国家大剧院西咖啡厅。从排练厅出来的作曲家印青,点了一杯咖啡,坐定。阳光从“水上明珠”巨大的玻璃墙体透射进来,宁静、明澈、温暖。

  话题从10月11日举行的国家大剧院“歌唱北京”新作品音乐会开始。印青有两首作品在其中,一首《我的北京》,一首《北京之夜》。自上世纪90年代来京,三十余载光阴如洗,“新北京人”印青对北京埋下一份特殊的情感。

  同时,他血液中涌动着另一重基因,那就是深深的军旅情结。16岁从戎,一晃,64岁了,近半个世纪的军旅风霜化作一首首“印青式”音乐作品。它们穿越历史的烟云,连缀起一条神奇的“天路”——路这端,是一位躬耕不辍的作曲家;路那端,是一份与日俱增的家国情怀。

  人物小传

  印青,1954年生,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文联第八、九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多次在全国、全军各类重大比赛中担任评委。被评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曾创作《当兵的历史》《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天路》《江山》《走向复兴》等歌曲。

  1. 从架线兵到作曲家

  “歌片不够,我就手抄给他们,他们说听了这首歌特别想当兵,觉得那是一种幸福。”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当兵的历史》旋律轻快、激昂,是印青第一首代表作。那时候的他二十出头,正值风华,青春勃发。

  如将这句歌词套在印青身上,应是“十六岁,十六岁,我参军到部队……”印青生于音乐家庭,父亲曾当过部队文工团团长,母亲也是文工团歌唱演员,他10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7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原江苏省军区独立一师业余演出队看中,成为一名小提琴手,从此走进军营。

  1972年,演出队解散,印青被分到通讯营架线连。作为一名架线兵,尽管“主业”不佳,但“副业”却好——18岁的他写出第一首歌曲《我是一个架线兵》。此后,从浙江省军区文工队到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再到北京总政歌舞团,印青始终不懈地在艺术之路上攀峰。

  歌曲《当兵的历史》创作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流行“两热”:经商热、文凭热。印青记得,那会儿部队战士间流行“当兵吃亏论”:“同龄人有的做生意挣钱,有的上大学拿文凭,而当兵有什么用呢?!”

  于是,受领导委派,印青计划写一首鼓舞士气、让更多人走进军营的歌曲,“我们国家实行义务征兵制,不强行要求,但要鼓励年轻人履行保卫国家的职责。其实,生命中有一段当兵的历史,是很珍贵、很独特的人生经历。所以,我当时就想,这首歌要写得明快、愉快,让没当过兵的想当兵,当了兵的有自豪感。”

  印青记得,这首歌完成后第一次来京演出,很多大学生涌到后台要歌片,想回去学唱。“歌片不够,我就手抄给他们,他们说听了这首歌特别想当兵,觉得那是一种幸福。”其实,直到如今《当兵的历史》一直都在被传唱,“将近40年了,不管什么兵种,新兵连第一首歌都要学唱它。”

  印青说,那时候优秀的队列歌曲相对匮乏,“早年有《打靶归来》《我是一个兵》《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之类,后来几乎就没有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总政宣传部发动全军词曲作家投入创作,说谁写出来好的作品奖励一万元,这可是巨额奖金啊!”

  纵观印青的创作生涯,几乎全都是军旅题材和主旋律题材。这些作品,在无数部队官兵和群众心中镌刻下深深印记,印青因此收到的听众来信足有万余封。兰州军区一名排长的来信,令印青至今说起来都心有波澜。信中说:“当年我们都喜欢唱您作曲的《出征歌》,在战场上也是唱着这首歌往前冲,这首歌成了我们全排凝聚力的号角。我们一个排27人出征,最终回来的只有7人,其余20人都牺牲了……”多年后,7位战友天各一方,各自为业,但只要聚会,必唱此歌,歌中有他们血气方刚的青春,歌中有血与火洗礼的峥嵘岁月,“我们真的是太想念自己的战友了……”

  这封信,让印青生平第一次强烈感受到自己的创作有价值,也更加坚定了他主旋律歌曲、部队歌曲的创作方向,“其他类型歌曲也能抚慰人心,但这种歌曲更能触及人的思想、信仰层面,正所谓崇高感。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这个,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在商品大潮冲击下,社会更需要信仰的构建,这样的歌曲就是一种承载。”

  2. 将概念转化为情感

  “我会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去写,只有这样才能贴近百姓心灵,而不是空洞地喊口号说教。”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天路》是印青最为大众所熟悉的一首作品,被韩红等诸多流行歌手所演绎。它的创作背景是青藏铁路开修。

  “《人民日报》报道说,中央决定修建青藏铁路,领导把报纸放在我和词作家屈塬眼前说,你们写一首歌吧!”那是2001年夏,为筹备“八一”晚会,印青和屈塬领了这项任务。

1 2 共2页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四十三·一线公安民警用镜...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傅维伯:一辈子做一件“小”事

    提起小剧场话剧,傅维伯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从《绝对信号》到《恋爱的犀牛》,从人艺小剧场到国话先锋剧场,从大学生戏剧节到北京青戏节,从李六乙到孟京辉、田沁鑫……小剧场诞生三十多年来,每一个标志性事件、每一个标志性人物都与这个名字紧紧地“绑”在一起。

  • 《中国音乐公告牌》张艺兴三登打歌舞台

    张艺兴第二版本打歌现场持续高能燃爆,舞台美感完胜MV。“堪比跨年演唱会的打歌阵容,媲美演唱会的舞美制作”,随着观众与行业内对于节目口碑的持续发酵,后期陆续会迎来王源、邓紫棋、田馥甄、NINE PERCENT等音乐人的打歌舞台。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从技术员到“商界魔术师”:一位浙商的改革新使命

    从改革开放之初以技术工程师的身份考入华立集团前身余杭仪表厂,1987年临危受命担任厂长,到如今身为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一路带领企业从小镇走向世界,从生产小火表的作坊迈向医药等多业并举的跨国经营。

  • 七幕人生:本土化音乐剧6年演出超1000场

    很多小女孩听着“灰姑娘”的故事开启了自己的“公主梦”,如今正在北京上演的中文版音乐剧《灰姑娘》,让孩子们在“神奇魔法”互动中得到音乐、舞蹈等美的熏陶。这样的剧是七幕人生创始人兼CEO杨嘉敏看好的“稀缺资源”。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