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减震抗风利器 千吨水箱助广州塔抵御“山竹”(图)-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谭平:减震抗风利器 千吨水箱助广州塔抵御“山竹”(图)

2018-09-25 13:26:28

  毁灭性的台风最高风速可达到每小时一百多千米,可轻易吹倒高楼大厦,不过在广州塔上隐藏着一对抗台风的利器:两台各装满10万公升水的巨型水槽……9月16日,“山竹”来袭之后,在网上流传的“广州塔塔顶竟然装了20万公升水,知道为什么吗?”的一段视频不免让人惊叹。

  谭平,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教授,正是这一装置的设计者,他解释道:网传20万公升水的说法并不严谨,实则是两个各650吨水箱,每个水箱的水约350吨,另外300吨是混凝土水箱重量。

谭平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山竹”到来的当日,他像日常一样“轻描淡写”:“只派了一名年轻的老师去塔顶采集数据”,如果放在以前,“要派一大队人上去”。

  “按照我们的设计,再来两个‘山竹’也不怕”,在位于广园路28号的办公室内,谭平说话的语气坚定。

广州塔减震系统施工现场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位于广园路28号的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墙上的牌匾字迹已经斑驳发黄,谭平的办公室就在这栋老楼里。在与办公室相邻的实验室内,堆积着包括广州塔、港珠澳大桥桥墩、高铁桥墩在内的抗震实验模型。

  600多米广州塔的抗震装置就诞生在这栋有些年代的楼里。

  因广州塔回国

  谭平从没有想到过自己的人生会与广州塔联系起来。然而,2006年,正是广州塔让当时在美国做博士后的谭平下定决心回国。

  2005年中,谭平在美国做博士后时,接到自己国内导师周福霖院士的电话,动员他做一点实际的工程项目。老师所说的这次机会指的就是广州塔的抗震系统。

  在美国留学做理论研究多年的谭平有些动心:“可能一辈子就只有这一次难得的机会。”

  当时,谭平的学术之路可谓顺风顺水,他的导师正是当时美国减震控制学会的主席,凭着自身的研究实力,谭平很快就在美国学术界崭露头角。

  在很多人看来,谭平未来之路顺其自然会留在美国发展。谭平却志不在此,“在美国这种发达国家,做理论做实验比较多,但真正用到实际工程的机会非常少”。

  “像纽约、芝加哥,城市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新建建筑很少;而中国正是建设的高潮,现在全球最高的二十多栋建筑,有十几栋都是中国的。”谭平心中的天平早已倾斜。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做出点事才行。”

  老师周福霖的电话就像给他点了一把火,“一着就燃”。在谭平回国前的半年时间里,他就开始在学研之余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他记得很清楚,2006年1月6日回到祖国。不过周末,他没有休息,也没回湖南老家探望父母,而是直接去了办公室开始了筹备工作。

  “对那一年的春节没什么印象了”,谭平隐约记得当时已经接近年关,人们都逐渐进入到放假模式,然而对谭平来说,“紧张的日子刚刚开始”。

  谭平及早地开工,正是预料到了整件事的难度,“仅广州塔的减震方案就做了两年”。此项方案的原理说起来并不难,但在广州塔这一独特造型内具体实施时,“难题就出来了”。

  “抠门”设计师不断优化方案

  当时,谭平去了台北101大厦取经。一研究,他就发现难有借鉴之处。“台北101大厦给了五层楼高的空间做抗震系统,而广州塔只‘给’了两层,还不是完整空间,要与一些观光游乐设施共享。”谭平说,最后他拿到的“地盘”只有不到9米,水平距离±1.2米。

  “空间的高度不够,水平方向的位置也不足,这给我们的挑战非常大。”谭平心里有些打鼓,“基本没有先例可循。”

  更让谭平觉得“雪上加霜”的是,“作为观光塔,要求设备不能用混凝土弄得黑乎乎的,还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所以,现在看到的这个水箱造型,既要满足减震功能,又要好看,“这一项,我们花了三个月时间来优化”。

  从刚开始几个不同的方案,到最后确定一个最可行的方案,谭平说:“我们计算分析花了一年多时间。”最后把这一方案确定后,谭平团队又花了数年时间来完成各细部的深化设计,试验与现场调试。

  谭平满眼自豪:“台北101大厦是一个被动控制系统,而广州塔加入了人工智能的元素,有主动控制也有被动控制系统。整个塔遍布传感器,能即时把数据传递到电脑,再根据内置的实时智能算法,可以下指令让减震系统始终处于最优的工作状态,把整个塔的震动减到最小。”

  还让谭平更骄傲的是,广州塔的这套减震系统还是个“抠门”的方案:把塔内原有的消防水箱的质量变成整个减震系统的组成部分。“台北101大厦减震系统的金球花了400万美元,广州塔不可能花这么多钱来做。我们用混凝土增加消防水箱的重量,通过优化外形,结果看起来也还不错。”谭平笑道,“混凝土和水都花不了什么钱。”

1 2 共2页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二十五·“口岸金花”讲述...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张继科:生命就是拼搏

    6月10日,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日本公开赛男单决赛中,张继科再次与此前在中国公开赛战胜自己的日本选手张本智和狭路相逢。整场比赛,对手嘶吼不断,刚刚恢复训练一个月的张继科沉着应对,双方比分持续胶着至关键的决胜局。

  • 只为自由故,奥斯瓦尔多放弃足球去搞摇滚音乐

    前意大利国脚奥斯瓦尔多过着一种任性的生活。为了更多自由,他放弃了足球生涯而去从事摇滚乐。他不愿过得太辛苦,“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回家会做150个俯卧撑,我却喜欢去烤肉。”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王石:生逢伟大时代 勇攀更多高峰

    1984年创办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王石,就是这些企业家中的代表之一,他的经历不仅映射出40来中国企业家走过的历程,更反映出众多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踏着时代步伐走向成熟。

  • 爱红妆 更恋稻香——吉林两位返乡女大学生的“稻梦空间”

    4年前穿梭在上海写字楼里、操着流利英语“谈笑有鸿儒”的蔡雪没想到,27岁的自己会在家乡吉林省舒兰市的田埂旁察看水稻长势、计算收购价格,盘算着如何把最好的大米卖到远方。她的“领地”,是耕种着187公顷优质水稻的农丰水稻专业合作社。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