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标签就是一张纸,迟早会掉的(图)-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余秀华:标签就是一张纸,迟早会掉的(图)

2018-06-27 13:11:44

  诗人余秀华带着她的第一部散文集《无端欢喜》,从家乡横店村来到北京。她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北京,穿着一身在媒体镜头中出现过多次的花色旗袍,在出版社的会议室里,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

  桌上的一大瓶茶水消耗过半,余秀华依然金句频出,“这3年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越变越老”“标签就是一张纸,它迟早会掉的”“我不需要共鸣,我今天和你聊天,是为了配合你的工作”……有时让人难以招架。

  2015年,余秀华的诗一夜之间红遍网络。之后,她相继出版了3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总销量达40余万册,为近20年来国内诗歌集销售量之冠。以她为主人公的纪录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也在2017年上映。

  余秀华在《无端欢喜》中写道:“没有一个人的高傲比得过一棵玉米的高傲,没有一个人的从容能有一棵庄稼的从容。”

  著作等身的人是可耻的,我要慢一点做可耻的人

  中国青年报(以下简称“中青报”):之前出版的都是诗集,什么时候开始创作散文?写散文和写诗有什么不同?

  余秀华:之前写诗歌的同时,一直没有间断写散文和小说,并没有说这个阶段写诗歌,那个阶段写散文,而是同时进行的。有想法的时候就写,这些东西可以做成一本书了,就出版了。路上可以随时写诗,写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但散文要在安静的地方写,需要更清晰、更深刻地阐述自己的想法,文字要求一样高。

  中青报:看了你的散文,似乎和你的诗一样直接。写作时从不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吗?

  余秀华:我骨子里是一个非常含蓄的人。《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只是写诗而已,我什么都没干啊。如果写作都不能表达真实想法,写作还有什么意义?写作一定要是真实的诚恳的。哪怕你内心不那么光滑、不那么纯洁,也应该写出来,这是作者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中青报:那读者会从散文中读到另一个余秀华吗?

  余秀华:他们会觉得,哎呀,余秀华原来是如此深刻,思想是如此丰富,如同浩瀚的大海。哈,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反正吹过的牛概不负责。

  中青报:你一般都是什么时候写作?

  余秀华:早上6点起床,做家务到8点,开始写作,写到11点,下午和晚上啥事都不干,要么看书,要么玩手机。如果没有写作计划,可能一天都在床上躺着,早饭都不吃。

  写作每天不超过3000字,我刻意保持慢的速度,我特别反感一年出几本书的作者,他们不仅在消耗自己,也在消耗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在浪费纸张。我非常喜欢的诗人说过一句话,著作等身的人是可耻的。我为了慢一点做可耻的人,所以把这个书推迟两年才出版。

  中青报:今年你还在《收获》上发表了自传体小说,小说和散文在你未来创作中会占更大比重吗?

  余秀华:诗歌还是写得最多的,但我希望把所有文体都写好,因为我是一个有点贪心的人。我最近还写了一个4万多字的东西,讨论地球上最后是机器人统治人类,还是在机器人统治之前人类就灭亡了。

  多读点书,这个非常关键,像我这样不读书又能写诗的人不多。读书关键是怎么读,我在每本书上,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读书笔记都是做满整本书的,每个书页都有。今天读,会产生这种想法,明天又是不一样的,你把它一点一点记下来,才会形成自己的思考过程。学习知识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的准备是一个长期过程,我用了40年。

1 2 共2页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石熙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冻龄”老将盘点

    哥伦比亚门将蒙德拉贡,在埃尔哈达里出现在世界杯赛场后,让出了世界杯最老出场球员的殊荣。当年43岁零3天的蒙德拉贡在2014年世界杯哥伦比亚队对日本队的比赛中替补登场,贡献了一次精彩的扑救,力保球门不失。

  • 李易峰:“最想饰演变态杀手” (图)

      为了拍摄《动物世界》,李易峰推掉了很多商演、广告的拍摄,这一年的曝光度也大大降低,这样的牺牲的确需要冒着不小的风险。但在李易峰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赵林中:传统产业里面也有黄金 (图)

      如今面对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赵林中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传统产业里面也是有黄金的”,这是他始终深信不疑的。他认为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只要它生产出来的产品有市场,这个产业就是好产业。

  • 七年圆了“纯天然燕麦梦”(图)

      李刚岭类似一个新的阿甘出现“傻傻地相信,坚定地执行”,就像他7年前义无反顾抛弃千万富翁的身份,一头扎进农田,成为一位死磕燕麦的农民。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