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中国电力多个“第一“ 李立浧:仍有很多梦想要去实现-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参与中国电力多个“第一“ 李立浧:仍有很多梦想要去实现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李钢 实习生 王怡然
2018-04-12 11:22:43

【中国梦•践行者】

参与中国电力多个"第一" 李立浧:仍有很多梦想要去实现

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

  他,主导“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项目,获得了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实现了由广东省牵头完成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零的突破”。他,参与了中国多个“第一”的电力工程的建设,见证了中国电力事业从弱到强的过程。如今已77岁的他,说自己还有很多梦想要去实现。

  他,就是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保障广东发展

  据李立浧院士介绍,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与广东关系密切,中国的能源禀赋是西部多东部少,而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让西部的能源服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极大地保障和促进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

  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基础上将输电电压提高了1.6倍,电流也提高了一倍多,输送能力大增。而在这种提升的背后,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攻克。李立浧院士带领研究团队和广东的高校、科研院所一起合作,首先从技术理论上进行突破,在设备制造、工程应用和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不断摸索,解决了几十个难题,使该项目最终获得成功。

  “幸运”地参与中国电力多个“第一”

  1968年,李立浧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投身中国电力事业,如今,已整整五十年。

  回顾这五十年的历程,李立浧用“幸运”二字来形容。他说,在参加工作后不久,中国开始建设第一个330千伏的交流输电工程——刘家峡水电站,这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当时,没有得到外部的任何技术资源支持,中国的电力科技人员自力更生,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进行技术研究,

  “在那样的环境条件下,我们集中了一个研究队伍,经常坐在一起进行切磋研究。当时环境非常艰苦,经常要到野外去勘查工程线路。农村没有电,我那个时候的近视度数是500多度,因为常年在煤油灯下看书,离开甘肃的时候已经到了将近2000度。”

  再后来,中国要进行第一个500千伏的交流输电工程建设,李立浧也“幸运地”参与了。他说,当时国内从日本引进了一种钢板轧机,是中国汽车工业所急需的设备,但是轧机一开动,电力负荷很大,当时的电网容量没法支撑,所以就要进行这个500千伏输电工程的建设。“当时国内与国外的技术水平差距很大,我们引进了一部分设备,另外自己制造了一部分设备,终于建成了中国第一个50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后来又筹划建设了中国第一个±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葛洲坝直流输电工程。”

  中国电力事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对于中国的电力事业,李立浧仍然充满了憧憬。

  他告诉记者,中国的电力事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017年,我国全社会消费的电量大概是63000亿度,平均每个人消费电量4500多度,而美国的人均消费电量是13000多度,西欧国家和日本,人均水平是7000至8000多度,所以从这个数据上看,中国的电力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李立浧院士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工作,为中国电力事业培养接班人。如今,他不仅在南方电网公司带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而且还和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一起,创办了电力创新班,把他的工作经验、工程知识和理论相结合,为电力专业的学生提供各种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仍然有很多梦想要去实现

  已经77岁的李立浧依然希望能够为国家的电力事业做更多的贡献。

  他认为,中国的电力事业还大有可为,但是发展模式要变,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他向记者透露,现在他们正在进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研发,以及“透明电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我们要进行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这也是领先世界的技术。另外一个就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电网相结合,在电网上安装小微智能传感器,让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展示出来,成为‘透明电网’。我还有很多的梦想要去实现。”李立浧说。

来源:金羊网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施密特:还想和国安一起走下去

    中超新赛季前5轮联赛,北京中赫国安队3胜1平1负积10分暂居积分榜第三位。不仅是成绩的提升,球队主打控制球的战术、兼顾以往的压迫式打法以及派上更多技术型球员都让人眼前一亮。昨天下午,国安主帅施密特在公开训练课之前接受了媒体的集体采访。

  • 点赞!交警开路逆行送孕妇到医院 从接到求助到成功抢救仅10分...

      9日7时28分,在石市西二环与和平路交叉口附近,一辆警用摩托车闪着警灯,停在路边。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机动大队一中队辅警董辉在此执勤。这时,一辆出租车打着双闪由北向南疾驶而来,一个急刹车停在董辉身边。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张全收:借乡亲170元外出打工 如今用“全村小康”去还

      张全收的老家在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20年前,他揣着从邻居家借来的170元跑到深圳,开了一家小吃店。在这个外来人聚集的城市,张全收经常会遇到一些因找不到工作而露宿街头的河南老乡,他们的困难被张全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 路在脚下——鄂西小伙陈兹方的“无臂”人生

    陈兹方今年29岁,家住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水布垭镇许家湾村,天生没有双臂。出生9个月,父亲罹患脑中风去世,留下他和12岁的哥哥以及体弱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