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慧明:“咱农民的主心骨”-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关慧明:“咱农民的主心骨”

许晓岚 本报记者 张景阳
2018-02-14 09:41:21

关慧明(右一)与农民在田间张景阳摄

  特有范儿

  冰封大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农田早已进入了冬眠,但是在察右中旗和集宁区农民的温室大棚里却是暖意融融,满眼翠绿。科技日报记者跟随“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农技推广研究员关慧明走进大棚。

  老乡们听说关老师来了,纷纷热情相迎。邻县的村支书金银和还特意跑来叮嘱关慧明:“你下乡出过车祸,光手术就做了好几次,天冷了,可得好好注意身体啊……”

  新成果秒杀灰霉病

  关慧明身体健硕,如果不是老乡透露,很难看出他竟然做过多次大手术。一进入大棚,他就显得格外兴奋:“快进来,快进来,给你们看个好东西,这个成果上次你们来还没有呢!”

  神奇的一幕发生在众人眼前:关慧明左手拎着一串西红柿,西红柿茎叶上已被一层灰色霉层覆盖,当他用右手的绿色小喷壶喷了几下后,霉层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迅速吞噬了!

  “这株西红柿得了灰霉病,这是温室大棚里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感染后病苗会很快腐烂枯萎病死。为什么灰霉病属于世界性难题?主要原因是大多药剂对它不起作用,我演示给你们看。”关慧明从身边又拿出另一个装满药水的小喷壶,当药水喷到生病的茎叶上时,霉层并没有消失。

  这个实验引起了大家对绿色小喷壶里液体的好奇。关慧明告诉记者:“这里装的是我们上个月刚研究出的成果,我给它暂定名为GC16灰霉平绿色生物制剂,制剂与真菌亲和的问题通过这个产品得以解决,制剂对灰霉病防治效率超过85%!”

  新技术+新模式=新发展

  对于长期扎根基层的关慧明来说,给灰霉病提出解决方案,只是他众多科研成果中的一项。蚜虫、红蜘蛛、白粉病……这些让许多菜农和专家都感到头疼的病、虫问题,关慧明都已一一攻破。

  在致力于科研的同时,关慧明的思考并未止步。他在国内率先提出“冷凉生态”的概念,建立了第一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并在乌兰察布市迅速发展起22万亩冷凉蔬菜生产基地,新增产值7亿元。让农民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共同致富,将科技人员的创收更多地用在新的科研工作中,这一模式最终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关慧明模式”。

  多年以来,“关慧明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在科特派制度完善发展过程中独树一帜。2017夏天,北京市东西长安街的绿化带植物得了白粉病,市园林局广邀专家研究解决方案,由于不能使用有毒药剂,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不久后,负责这个项目的植保技术人员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篇《乌兰察布攻克“四虫两病”防治世界性难题》的报道后产生了兴趣,辗转联系到了关慧明。

  但是当关慧明现场播放了生物制剂瞬间杀死白粉病毒的视频后却受到了对方的质疑:“这个不大可能吧?”

  关慧明的回答却非常严肃:“我们是搞科研的,又不是街上卖药的,严谨是一切的基础,有没有问题,得看实际效果。”

  随后,关慧明带着生物制剂去了北京,当地技术人员亲眼看过演示后才真正相信这一生物制剂对白粉病确有实效,立即和关慧明所在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目前,关慧明的绿色生物制剂已经获得了两项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

  爱科技、爱农民才能有建树

  20多年前,关慧明还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经常参加农场里的实践,种过大田、掏过大粪。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了信念,一个学习农业的青年,只有热爱农村、热爱土地、热爱庄稼,才能在农业科技方面有所建树:“一个农艺师,只有在农牧业生产一线沉下心来扑下身去,才能使科技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大学毕业后,关慧明主动到生产一线蹲点服务。那时候,乌兰察布市蔬菜生产刚刚起步,没有几个温室大棚。关慧明总是往农村跑,为村民出谋划策,提供科技服务,他的持之以恒感动了农民。随着他引进的西红柿、黄瓜、洋葱、西瓜等新品种的推广,蔬菜销路好了,农民的收益也提高了,他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成为当地农民“离不开的人”。20多年,关慧明义务培训菜农10万多人次,现场指导近20万人次,每年行程7万公里,跑坏了3辆摩托车和3辆汽车。

  为了更好地推广农业科技,关慧明还发起成立了乡土人才培训学校,带着徒弟将农业科技送到村里。在此基础上,他联合乌兰察布市5名科技特派员组成了联合科技承包小组,又创立了慧明科技发展公司,同时与河南、北京、河北多地多家公司联合成立了机械化种植企业,搭起了乌兰察布市蔬菜联合会的架子。

  8年来,在乌兰察布发展蔬菜基地10多万亩,农民每年增收5000多万元,关慧明的技术团队也通过服务创收300多万元。目前,在关慧明的带领下,技术团队已经摸索出一整套适应乌兰察布市的蔬菜栽培模式。关慧明本人先后获得国家、自治区、盟市各级各类奖励25项,培养的蔬菜技术人员已分布在6省市50多个县乡的蔬菜生产基地。现在的乌兰察布市农民都有了这么一句口头禅:“有这样的特派员在,咱农民就有了主心骨。”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2017让我们一起回味朋友圈里那些感动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这个姑娘滑得帅(图)

      中国冬奥军团的平昌故事,在稍显平淡的开局后,终于迎来第一个小高潮。继前一天常馨月完成中国女子跳台滑雪的历史性“起飞”,2月13日,刘佳宇又勇夺平昌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银牌。

  • 佳宇爸:和女儿回家过个最踏实的春节

      当13日刘佳宇在参加2018年平昌冬奥会单板滑雪U型场地的决赛时,她的父亲和亲友团们也坐在场边的观众席上。这是刘佳宇的父亲第一次出国看她的比赛,紧张得不行。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缪雅琴:女茶商的“发展经”

      “每年过年前,我们家都会腌制一些腊味,将其中一些送给我们的老客户。”加鹏茶楼的老板娘缪雅琴指着挂在二楼阳台的腊肉和盐水鸡说道。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来到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湖街道龙井村,探寻龙井村背后的脱贫致富故事。

  • 猫卡王磊:空巢青年抓住猫经济(图)

      一款名为猫卡的小程序悄然走红,瞬间刷爆微信群、朋友圈。猫卡是通过给爱猫添加标签、制作身份证的微信小程序,用户上传自家喵星人的照片,其他用户可以收入后宫、投食虚拟罐头从而累积积分,实现“云吸猫”,还有猫传记、今日猫榜、猫科普、每日翻牌子等轻社区板块。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