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珠:悠悠赤子情 拳拳报国心-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吴明珠:悠悠赤子情 拳拳报国心

2018-01-19 14:35:17

  那是1960年的夏天,第一次发现红心脆的原生种时,吴明珠兴奋得尖叫起来。红心脆的原生种外形布满青绿色网纹,粉红色的瓤肉,晶莹如同丹玉,甘甜又香脆,简直令人着迷。她向当地瓜农询问,瓜农说,这瓜可不一般,它的名字叫“艾斯罕库其”。为了找到这种奇瓜,她和同事李志超在戈壁滩走了两天,穿越火焰山。天黑了,不敢再往前走了,怕碰上狼。恰好遇到一个砖窑,好在是盛夏,他们就在砖窑里露宿一夜。

  为了甜蜜的事业,为了把瓜地走遍,为了把瓜种收全,火焰山翻了多少回,戈壁滩穿了多少次,坎儿井的水喝了多少升,她无暇统计,唯有哈密瓜的种源统计,一笔笔她记得清清楚楚,100多份农民调查的原始资料,44个品种哈密瓜分类数据一一刻在心里,整理形成详细的档案。

  在吴明珠带着收获的种子和美丽的故事准备踏上归程时,又意外发现一个新品种——巴吾登瓜,也就是后来新疆市场上常见的老汉瓜。这种瓜绵、软、香、甜,很适合老年人吃。这两种瓜经过吴明珠改良繁育,深受瓜农和消费者喜爱。

  此行让吴明珠满载而归,还抱回一个老乡送的沉甸甸的巴吾登瓜。天越走越热,前方的路似乎越走越长。临近中午,他们走得又累又渴,李志超依然抱着瓜不撒手。吴明珠突然醒悟:“嘿,我们真傻,带着的瓜为什么不吃呀,只要把瓜的种子留下就行了呗!”他俩哈哈一笑,于是,找个地方把瓜切开吃了,瓜又软又香,味道好极了。

  几十年过去了,回忆当年的情景,吴明珠开怀大笑。

  四

  作家冰心用诗的语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吴明珠60载的育瓜路,就是对这段话最好的诠释。

  农作物品种繁育,是一项旷日持久的事业,培育一个新种,一般要经历8到10代。如果不成功,就将前功尽弃。为此,许多搞育种的人,往往为一个品种奋斗一生。

  吴明珠怀第一个孩子时,正在火焰山山间的吐峪沟蹲点,“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温度计的水银柱冲出50摄氏度,仿佛空气要燃烧。吴明珠除了坚持工作,还要与强烈的妊娠反应作斗争,吃什么吐什么,瘦得只有30多公斤。她是从来不向困难低头的人,照样骑着毛驴在戈壁、瓜田穿行。中午热得头昏眼花时,她只得坐在水渠边,把脚泡在水里。

  为了育种,吴明珠只有争分夺秒地抢时间。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的第一工作室始终是试验地,外出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试验地观察种苗。腿蹲麻木了,就单腿跪地。据她的大弟子廖新福和张瑞说:“她对工作的严谨几近苛刻,谁要有点疏忽,当面就批评。”

  张瑞说:“我们都以为她不会做饭,为了省时间,和她一起工作的人也都和她一样,把午饭吃得特别简单。有一次周末,她招待大家,包的是饺子,她用花菜、茄子拌午餐肉做馅儿,我想这也许是她一个创举,省时省事又有营养。谁说她不会做饭,她是舍不得在育种之外耗费一分一秒。”

  在新疆育种,最开始是一年一代,后来利用温室加南繁,实现两年五代乃至一年三代。这个跨越,是吴明珠用智慧、汗水和心血换来的。

  在海南三亚育种,最初条件异常艰苦,住房的墙壁是临时用椰子树的叶子编织的,蚊虫叮咬习以为常。闷热的大棚里,衣衫湿透了,汗水顺着鼻尖和脸颊不停地滴到瓜秧上。劳累了一天,还要阅读国内外资料,追踪科技前沿。从新疆到海南,从开春到寒冬,吴明珠的科研团队像“候鸟”一样,天涯海角两地飞,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

  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嘉玉讲了这样一件事。他说,1983年评专业技术职称时,未见吴明珠的申报材料。主管职称的同志问她本人,她说正赶上瓜的管理季节,不能为职称而误了农时。李嘉玉说,只有淡泊名利的人,才能超然物外,全身心融入事业之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前夕,依据成果展的需求,吴明珠选了两个最出众的“红芙蓉”甜瓜。从鄯善出发,她一路抱着瓜不放手,生怕一路颠簸瓜被磕着碰着。岂料,不幸出了车祸,一刹那,她本能地紧紧护着瓜,腾不出手来保护自己。

  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受伤的头部肿得让从鄯善赶来的同事都认不出她来了。吴明珠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我的瓜呢?”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生视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于水的吴明珠获得哈密瓜育种的丰硕成果。在数十年的科研实践中,吴明珠先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西甜瓜育种体系,从农家品种的收集、提纯复壮到常规育种,到多亲复合杂交育种、遗传育种、航天育种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其中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研究、双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远缘杂交育种技术研究、转基因技术研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甜瓜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和基因组分析,均取得卓越的成果。

  五

  1999年,吴明珠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几十年来,她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十大杰出专业人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03年,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特等奖,2005年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奖。

  她感恩新疆人民,把根扎在泥土中;她感恩绿洲瓜园,把瓜视为自己的儿女。

  1957年,她在鄯善县东湖学种瓜,她成了维吾尔族农民摩沙大爹家的一员。每当夕阳西下时,摩沙大爹和他老伴比尼亚孜汗会站在田头像呼唤亲生女儿一样唤她回来吃饭。两位老人还给她取了个维吾尔族名字叫“阿依”,意思是“月亮”。

  一天下午,吴明珠沿沙山检查瓜情,县委通讯员骑马赶来,让她到县里开会。她来不及回去告诉摩沙大爹,就与通讯员一同进了城。第二天快到中午时,吴明珠回来,一进瓜棚,大家都欢叫着跳起舞来,她问大家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们说:“你昨晚没回来,摩沙大爹急得带上几个人,点着火把沿沙山找了半夜,怕你被狼吃了,现在正准备给县里去报告哩!你回来了,我们能不高兴吗?”吴明珠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一边流着热泪,一边和大家欢快地跳起舞。

  吴明珠第一个孩子7个月大时早产,母亲匆匆从南京赶来,当时也正是“三年困难时期”,老人只带了18个鸡蛋。一天,摩沙大爹推开她的房门,丢进两只鸡。她一看,那是摩沙大爹家唯一的一对公鸡、母鸡,连一句话都没说大爹就走了。吴明珠母亲目瞪口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她赶紧说:“你放心做来吃吧,他是我维吾尔族大爹,是我们一辈子不能忘记的亲人!”

  1972年春天,吴明珠和同事将“文革”中断了几年的甜瓜育种恢复起来,将所有的原始种源及育种的半成品全部种了下去,一共是20多亩试验地,由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农民组成的农民科研组和吴明珠所在的农技站共同管理。当瓜苗长到四五片真叶时,遇到突如其来的一场狂风,漫天沙暴,伸手不见五指,人难以到达地里。正在大家焦急万分时,大队党支部书记沙伦来到吴明珠的住处,脱口扔下一句话:“这风不会长,你们就安心在屋里写试验田的标签吧!”说完他就走了。

  吴明珠如坐针毡,住地离试验地有4公里远,风暴中人根本站不住,即便爬到地里,种苗怕也保不住了。正在心急如焚时,门突然被撞开了,滚进来一个人,满身满脸是土,仔细一看,原来是科研组组长。他说:“沙伦书记叫你们放心睡觉,20多亩瓜苗子,我们全都用湿沙子给盖了一床被子。”吴明珠关切地问:“沙伦书记呢?”回答说:“他坐在瓜沟里累得走不动了。”

  疾风知劲草,患难识忠勇。吴明珠和同事们永远不会忘记,是农民兄弟保住了他们十多年的心血。

  六

  对自己奋斗的一生,吴明珠无怨无悔,但言及家庭,她有些愧疚。

  她说:“在儿女面前,我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在父母膝下,我没有尽孝;我最对不起的,是我的丈夫。为人母,为人女,为人妻,我都不合格。”

  吴明珠的丈夫杨其祐是她的大学同学。当时,她是毕业班的团支部书记,杨其祐是系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杨其祐与同学袁隆平一起考入北京农业大学读研究生。为了支持吴明珠的事业,研究生毕业后,杨其祐放弃了留校当助教的机会,调到鄯善县农技站工作。

  杨其祐博学多才,他开过拖拉机,种过蘑菇,当过打井队的机修工,能用流利的维吾尔语讲授遗传学,也能用地道的维吾尔语演唱情歌。为了妻子的事业,他甘当铺路石,白天再累,回家一有空就为吴明珠摘录英文、俄文参考资料。有时还走几十公里路去帮吴明珠的瓜授粉。在鄯善县葡萄哈密瓜研究所,至今还保留着杨其祐设计的两座温室,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吴明珠在这个研究所工作时,杨其祐用他的心血和智慧凝聚的一份杰作,简朴、经济而实用。2011年,吴明珠再一次来到研究所,久久伫立在丈夫设计建造的温室前,睹物思人,泪流满面。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伟大的女性,而在吴明珠的背后,是一个默默奉献的男人,是妇唱夫随的丈夫。吴明珠下乡蹲点,他冒着大风给她送去炒面。“那时生活比较艰苦,他老是把好东西留给我吃。他常常把面条擀好,晾干,等我回来下面吃。”吴明珠回忆一件件生活往事,“我洗衣服时,他早早将肥皂削成碎末用水泡好,那时还没有洗衣粉。”

  杨其祐生活上马虎,但也不是什么都节省,他的钱全都买了书。没钱买书架,他用土块垒书架,几层土坯上架块木板,上面摆书,一层又一层,满屋都是书。有一次,吴明珠下乡一个月没回家,回来一看,房间里放着一排空酱油瓶,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说得很轻巧:“晚上饿了喝点酱油,吃几颗豆子。”

  “后来,他的胃病越发严重了。”吴明珠心情沉重,继续讲述:

  “1981年,他调到江苏省农科院搞辐射育种,工作很出色,但身体每况愈下。脚都肿了,他还瞒着我出差。结果,在重庆出差,癌症发作,当时就做了手术。”

  “他们没敢告诉我,只说他胃穿孔。第二天我便从新疆赶到重庆。他一见我,泪就流出来了。”

  “你怎么这么快就来了?”他问。

  “你出差在外,又动了手术。”我已知道他得的是癌症,故意装着不知道。

  经过3次化疗,效果很好,他又回到江苏省农科院工作了,一干起活来,全神贯注,往往忘了身体。

  “每年,我在新疆收了瓜,就回南京去照顾他。过了3年,我们都特别高兴,以为他的病好了。”

  吴明珠缓缓停下来,沉默良久,低声说道:“没想到1985年年底,他病情突变。医生说,做手术、化疗都没用了。我一直陪着他。他非常痛苦,但从不表露。当着他的面,我也从没流过泪。”

  “有一天,他笑眯眯地竖起三根手指给我看。我问他,这是啥意思?他细声说:三连冠嘛!我恍然大悟,原来指我育出的三个优良品种:含笑、火洲一号、伊选。我说:我的成果,一半都是你的。他笑了。”

  病危期间,杨其祐想的还是妻子的甜瓜事业,全然没有自己。越是这样,吴明珠心里越是难受,她把憋在心里很久的话说了出来:“你为我到新疆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你的专长,你后悔吗?”

  他目视吴明珠,缓缓地说:“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我无怨无悔。”

  杨其祐病重期间,一些维吾尔族群众写来慰问信,吴明珠一封封念给他听。吐鲁番一位维吾尔族干部在信中说:“虽然我们是不同民族的人,但我们就像亲兄弟一样。”

  杨其祐眼里闪着泪花。

  杨其祐临终那天晚上,吴明珠走进病房,走到丈夫身边,对儿子说:“让我给你爸洗最后一次脸吧。”

  吴明珠说:“他本来已经停止了呼吸,但听见我的声音,眼睛突然睁开了。他舍不得离开我,舍不得离开孩子们,舍不得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杨其祐去世5天后,吴明珠回到新疆农科院,接着奔赴三亚南繁基地。她想,唯有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才对得起离开的丈夫。她又想起在吐峪沟的那个月夜,那是他们婚后的第3天,他要到乌鲁木齐去,她要到吐峪沟瓜园去。两个人搭便车来到分手的岔路口,蜜月初别,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攥着她的手只说了一句:“为了你的事业,我甘做铺路石。”那夜,月朗星稀,月光印证着他们的爱情和他的诺言。

  吴明珠暗下誓言:安息吧,其祐。我要把你未竟的事业完成,让你的精神闪光。(李念东)

1 2 共2页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李杨携《盲·道》归来

      李杨导演以新作《盲·道》为其砥砺多年的“盲”字三部曲收官。日前,片方曝光一组人物剧照和海报,并确定《盲·道》将于2月2日全国公映。

  • 罗大佑温情“归来”:没有人会永远活在愤怒里

      从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到现在,36年沧桑过去,罗大佑已经过了耳顺之年。昨日上午,身在台北的罗大佑接受了深圳媒体的微信采访。“没有人会永远活在温情里,也没有人会永远活在愤怒中。”他说。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一加手机CEO刘作虎:将加大对北美市场投入

      近日在美国召开的CES2018大会上,一加手机CEO刘作虎表示,一加将加大对北美市场的投入,并且不排除与当地运营商展开合作。但至于进展如何,刘作虎并未给出具体信息。此外,刘作虎还透露,2018年新款旗舰将于Q2末发布,新机确认采用骁龙845处理器。

  • 阿里CEO张勇谈电商脱贫:用好大数据和云计算

      1月18日,由农业部、商务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单位举办的“电商脱贫(重庆)高峰对话会”在重庆召开。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宣布了多项与脱贫相关的策略,同时阐述了阿里扶贫的远景规划。对于阿里的脱贫策略,联合国官员在PPT上展示“粮农组织与阿里巴巴可以一起”。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