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的冰上奇缘-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文化名人的冰上奇缘

2017-12-07 11:02:09

1935年1月21日申报图画特刊刊登参加华北运动会冰上表演大会预选赛的北平选手萧淑芳、胡祖澂、韩度。

1935年1月6日世界画报刊发的夏承楹等人滑冰照片。

  转眼到了滑冰的好时节,北京的现代冰上运动是在二十世纪初传入的,起初主要是在潞河中学、燕京大学这样的教会学校中开展,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滑冰运动在北京渐渐热起来,成为“冬季最摩登之运动”,“摩登男女,不分太太小姐、男女学生皆争赴之。”(王健吾《华北之体育》)。

  王洛宾偏爱滑冰

  1928年,通州潞河中学来了一名15岁的新生,这名新生因为嗓子好,很快成了学校基督唱诗班的佼佼者,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逐步走向了传奇的音乐之路,他就是“西部歌王”王洛宾。

  那时的潞河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起源于西方的很多现代体育项目在这里都有开展。除了音乐,王洛宾对这些新奇的体育运动同样充满着好奇和兴趣,他的游泳和滑冰就是在这里学会的。潞河中学的校园内有一个大湖和三四个小湖,夏天为天然浴场,冬天则为天然冰场,滑冰的条件非常好,附近华美学校的外国人也会来滑冰,因此这所学校是北京最早开展滑冰运动的学校之一。 王洛宾对滑冰很是偏爱,这里得天独厚的滑冰场地和滑冰氛围使他练就了不错的滑冰技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王洛宾前往山西参加了八路军,后又到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创作了一批抗日歌曲。在青海生活期间,王洛宾创作了很多成为他代表作品的歌曲,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王洛宾不仅把美妙的歌声留在青海,他还给青海带去了滑冰运动,成为青海滑冰史上有名的倡导者。1944年,湟中滑冰场设立,他在这里做过滑冰表演,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化装溜冰会”成一时盛事

  1926年1月31日,北海公园向公众开放的第一个冬天,一场由中外滑冰爱好者参加的“化装溜冰会”就在这里举办,并逐渐成为之后每年北京冬日里的一件盛事。左联作家胡也频曾在他1930年发表的小说《到莫斯科去》中对北海“化装溜冰会”进行了很精彩的描写:“月光皎洁地平铺着。冰上映着鳞片的光。红红绿绿的灯在夜风中飘荡。许多奇形怪状的影子纷飞着,幌来幌去,长长短短的射在月光中,射在放光的冰上面。游人是多极了,多到几乎是人挨人。大家都伸直颈项,昂着头,向着冰场上。溜冰的人正在勇敢地跑着。没有一个溜冰者不做出特别的姿态。许多女人都化装做男人了:有的化装做一个将军,有的化装做一个乞丐,有的又化装做一个英国的绅士。男人呢,却又女性化了:有的化装做一个老太婆,有的化装做一个舞女,有的化装做一个法国式的时髦女士,有的化装做旧式的中年太太。还有许多人对于别种动物和植物也感到趣味的,所以有纸糊的一株柳树,一个老虎,一只鸽子,一匹牝鹿,也混合在人们中飞跑着。”

  萧氏姐妹非常出名

  参加化装滑冰的人当中,萧氏姐妹非常有名,她们在冰场上的风姿经常出现在当时的一些报刊上。萧氏姐妹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萧友梅先生的侄女,姐妹当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画家萧淑芳。萧淑芳1911年出生于天津,1920年随父亲萧柏林举家迁到北京,1926年进入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学习,1948年在恩师徐悲鸿先生的见证下与吴作人结婚。她的作品明快简洁、风格隽永,在中国画坛有很高的声望,由于她经常以紫鸢、丁香、杜鹃、百合等花卉入画,所以有“花神”的美誉。

  在北京学习绘画期间,每到冬天,她会带着冰鞋和画笔到北海公园写生,画累了,就到冰面上滑上一阵子,滑累了,再坐下来写生。此时的萧淑芳正值青春年华,光彩照人,衣着时尚、得体,滑冰和写生时也从来不会草草处理自己的着装。那时女子绘画和滑冰都是非常时尚的,可以说她集各种时尚元素于一身,是旧时代新女性的典型代表,因此那段时间她成为北海公园一道靓丽的风景,带动了不少的滑冰爱好者。

  萧淑芳不仅喜欢滑冰,还潜心钻研滑冰技艺,1935年在北平中南海冰场举办的华北运动会冰上表演大会上,她获得了冠军。这届比赛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区域性现代冰上项目运动会,由于华北(含东北)独特的地理位置,这届华北冰上运动会虽然没有冠以“全国”字样,但是参加者已经具备了全国的特征。参加这次比赛的有北平、河北(天津当时为河北的省会)、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哈尔滨七个省市的代表队。比赛项目有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球3个大项16个小项。因此萧淑芳的这个冠军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女子花样滑冰的冠军,她的妹妹萧淑庄代表河北队参赛,获得了第四名。

  林海音滑冰结良缘

  在这届具有重要意义的比赛中,获得花样滑冰男子组第二名的夏承楹和他的妻子林海音有着深厚的冰上情缘。夏承楹是清末举人夏仁虎的儿子,曾在《世界日报》当记者,他是个体育迷,滑冰、台球、排球无一不通,这其中最喜欢也最擅长的莫过滑冰。看着冬阳、城墙、骆驼队长大的《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也非常喜欢滑冰,1934年,16岁的林海音考入成舍我先生创办的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校期间一边读书一边到《世界日报》当实习记者,1937年毕业后正式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两人同在《世界日报》工作期间,林海音对同事中这位滑冰高手充满了好感。由于两人“工作相谐,志同道合”,1939年5月走进了婚姻殿堂,在北平东单三条协和礼堂举办了盛大的新式婚礼,那一年夏承楹29岁,林海音21岁。婚后,两人还经常一起到冰场上去滑冰。

  林海音对滑冰的喜爱源于她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情感,在她的眼中,北京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是那么亲切。冬日雪后初晴,路过架在北海和中海之间的金鳌玉蝀桥,“看雪盖满在桥两边的冰面上,一片白,闪着太阳的微微的金光,漪澜堂到五龙亭的冰面上,正有人穿着冰鞋滑过去,飘逸优美的姿态,年轻同伴的朝气和快乐,觉得虽在冬日,也因这幅雪漫冰面的风景,不由得引发起我活跃的心情,赶快回家去,取了冰鞋也来滑一会儿!”(林海音《文津街》)

  张恨水写下散文《冰雪北海》

  和林海音一样对北京的冬天充满深厚情感的人不在少数,1945年初,日本侵略者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人们开始回归安静平和的生活,张恨水先生写下了优美的散文《冰雪北海》,在文章末尾作者写道:“走过这整个北海,在琼岛前面,又有一弯湖冰。北国的青年,男女成群结队的,在冰面上溜冰。男子是单薄的西装,女子穿了细条儿的旗袍,各人肩上,搭了一条围脖,风飘飘的吹了多长,他们在冰上歪斜驰骋,做出各种姿势,忘了是在冰点以下的温度过活了。”

  每当回首这些往事,读着这些大师们作品的时候,我总会感觉和这座城更亲近,和这里的冬天更亲近。(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郭磊)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跪”着的司马懿,站起来了

      今年6月,《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简称《军师联盟》)凭借全新视角的三国故事和电影级的制作水准,掀起一股追剧热潮,赢得了收视和口碑双丰收。

  • 黄轩:去爱那些幸福的小事

    “我今年其实就拍了一部戏,除了忙一些闲散的工作,就是到处去旅行。前不久,我就去山里闭关了,关掉了手机,待上一个星期,然后就是发呆、晒太阳、看蓝天。近期我会去印度,也是听课,晒太阳。”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曾忠诚:华为云助力新东网“城市印”建设云上智慧福州

      新东网科技携手华为云,携手在智慧城市领域开展新业务,并已在福州等地实践。新东网“城市印”建设“云上智慧福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助力榕城给市民提供新服务,给国人呈现新印象。

  •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正常合理竞争对企业有益处

      12月6日,在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参加了《财富》杂志执行主编、财富全球论坛联席主席亚当·拉辛斯基主持的访谈,腾讯公司的“王牌应用”微信和阿里巴巴的竞争成为马化腾谈论的焦点。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