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和那个自恋的欧洲-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石黑一雄和那个自恋的欧洲

2017-11-09 10:32:29

 《被掩埋的巨人》石黑一雄上海译文出版社

  石黑一雄在今年大热,似乎并不出人意料。尽管在一个“你是否读过石黑一雄”的调查中,回答“是”的只占了33%。

  石黑的文学创作开端是真诚的,这种真诚不但体现在所谓的“强大的情绪力量”,而且在于他的国际题材和日本性,它们与他的文化身份完全契合。《远山淡影》(1982)和《浮世画家》(1986)都是在跨文化背景中检讨日本人的生存方式(隐忍与放诞)。六岁即移民英国的石黑,其家内家外的文化环境是分裂的,石黑一心通过自己的文字安全地逗惹、触摸、玩味、重塑、驯服那股常年影响他的名曰日本文化的力量。他的尝试于他而言是成功的,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放下”和华丽转身。他的最初这两部长篇取得了比较好的反响,他让出版商看到了希望,但此时的他尚未征服读者大众的心,因为他的英国、他的欧洲已经从当年的扩张性外向型自我沦为自恋、自怜的独白的自我,他们并不耐烦窗外那个自在啼啭的夜莺,他们需要的是充满同情心的哀曲。

  于是两部来自外族人的安魂曲应运而生,一是奈保尔的 《抵达之谜》(1987),一是石黑的 《长 日 留痕》(1989),两者都是对旧帝国、老欧洲的深度精神按摩。《抵达之谜》的功力尤其不凡,指力绵密,情深款款,表情媚而不俗。《抵达之谜》描摹了英帝国落寞忧郁的背影,暗示了曾经壮怀激烈、叱诧风云的过去,尤其谄媚的,是将旧帝国的没落,升华为一种境界,一种没有回头路、不足为外人道、不屑与外人道的“抵达”(不客气一点说,其实就是欧洲式的傲慢)。石黑的《长日留痕》同样暗示了旧帝国当年的如日中天与今日的月夜徘徊之间的巨大反差,侧写了那个历史性时刻:英国人落入德国的陷阱,一味绥靖纵容,从而眼睁睁看着希特勒的黑魔法大行其道,导致整个欧洲元气大伤,日不落帝国日落西山。小说从未明言却反复出现的潜台词是,英国与整个欧洲的困局,非为别的,只因为他们“高贵”的心:他们是如此“高贵”,一直举头望明月,不屑于顾忌脚下肮脏的沟渠。这个“沟渠”,就是被广为称道的“揭示了我们与这个世界榫接卯合的融合感幻觉所遮蔽的无底深渊”中的那个“深渊”。我反复琢磨了石黑的全部长篇小说,不得不说,真正契合这一句评语的似乎只是《长日留痕》,只有这部小说将表象与实在的强烈反差作为小说的中心主题来处理,只有这部小说将这种反讽贯彻始终。

  石黑的这次华丽转身后,又有几部作品很是不同凡响,尤其是《别让我走》(2005)和《被掩埋的巨人》(2015)。前者讲述了一个特殊的学校 (请自助联想《哈利·波特》中几个克隆人的命运,请自助联想《美丽新世界》),但是这部作品在罗琳式和赫胥黎式的狂想之外,另有其想象的宽度与理性的深度,例如生命与艺术(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等等隐含主题的探讨等等确实让人往复沉吟、玩味。欧洲人往往特别青睐 《被掩埋的巨人》,这也许是因为十多年来,记忆与遗忘一直是欧美的一对人文学术关键词,所谓“自我就是记忆”等等说法非常风行,美国学界也跟着说,不过美国的记忆资源有限,而欧洲,包括英国,确实是较多地活在记忆中的。而这部小说的一个涵盖全书的象征就是代表遗忘的“迷雾”,书中说,正是这个由怪兽喷发的遗忘之雾,让个人(主角夫妇俩) 活在相亲相爱的幻觉中,让族群(不列颠人与撒克逊人)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和平。但书中又反讽地表示,失去记忆让爱和和平都呈现得那么虚幻,那么无法让人满足,全书的故事主线,就是夫妇俩寻找儿子 (他们已经不记得究竟是否有这个儿子)、寻找往日记忆的旅程。代表这个似真似幻的巨大存在———记忆———的正是书题中的那个被埋葬的巨人。全书有寓言的专注,有长篇小说的丰富(在欧洲文化中,所谓nOVeL 长篇小说有它的特殊内涵,并不只是篇幅比较长的故事)。这部作品的风评上乘,不过我不惧扫兴地给大家提醒一句:美国著名戏剧全才山姆·谢泼德1978年的《被埋葬的小孩》 也以记忆与遗忘为主题,曾经获得美国普利策奖。石黑不避嫌疑地给自 己的小说取名 《被掩埋的巨人》,是表达一种自信? 也许。

  很多欧洲人之所以忽视 《别让我走》,也有他们的欧洲无意识在作怪。小说中那个特殊学校里的学生———一众克隆人———的注定命运是成为他们各自“原体”的器官捐献者,一次次地捐献器官,然后死亡(书中称为“圆满”),是他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小说体现一种残酷美学,类似于写《莎洛美》的王尔德的那种残酷的唯美主义,类似于谷崎润一郎的残忍美学。那种犀利真是难得。不过,我特别中意于这本书的,是欧洲人未必意识到,石黑以外也从未有人构建的一个隐喻:克隆人与他们原体的关系似乎就是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关系的一个隐喻。石黑的暗示很明显,日本文化也这么认为吗?至少曾经如此?不敢深想。

  其实日本性从未远离石黑,《别让我走》 中那种安于接受悲哀命运的氛围,全然没有欧洲个人主义的丝毫痕迹,有的只是日本式的忧郁的淡然,日本式的物哀的静穆。《长日留痕》里表面看来没有任何日本痕迹,其实不然。主角作为一个贵族大家的总管,为了职责而牺牲爱情,牺牲家庭。其实他这种牺牲几乎无谓,而主角却沉湎于自我牺牲的快感中,这种做到极致的一根筋主义,也颇具日本的派头。有人会说,作者对主角不无反讽,没错,是有反讽,但这种反讽是温和的,而那种偏执的劲头,那种对偏执的迷恋,还是让人欲罢不能。

  说到反讽,自然要想到简·奥斯丁。很多人会将奥斯丁、卡夫卡、普鲁斯特与石黑联系在一起,认为将前三者轻轻搅拌一下,调制出来的就是石黑的风格。这说法有点似是而非。温和的反讽与节制隐忍的哀而不伤确实是石黑的特征,但相比奥斯丁那种英国标志式的温和反讽,他少了一点趣味,少了一点收放自如。而说到卡夫卡,石黑的幻想比较有英国特征,少了卡夫卡那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梦魇气息,少了卡夫卡的激烈。至于普鲁斯特,石黑本人一方面赞美他一往情深、抽刀断水水更流的追忆篇章,一方面却嫌弃他展现了太多的欧洲式势利与张致,而石黑本人缺少的正是普鲁斯特的这种纯净与混浊之间的巨大张力。(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梁超群)

来源:文汇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陆奇:百度人工智能要打造最开放的平台

      百度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在公开场合谈到百度人工智能战略时,总是绕不开商业化落地这个关键词。11月7日,陆奇来到上海,在2017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再次阐释了百度人工智能背后的商业化逻辑。

  • 刘彤芃:用户习惯养成将为知识付费提供强大支持(图)

      8日,随知创始人,北京创世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刘彤芃做客新华访谈直播间,针对随知的优势以及目前用户的消费习惯到的认知和把控,刘彤芃表示,随知希望为原创内容保“价”护航,随知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版权保护技术体系。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