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学者 · 名家-正文
吴敬琏: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www.workercn.cn2017-10-09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更多

  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去实现我们的目标,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

  去年林毅夫、张维迎两位教授在北大有一场引起了学界、产业界、政界广泛关注的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这场讨论影响很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关系到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

  产业政策有不同类型,不可一概而论

  一概否定产业政策或者一概肯定产业政策的人,其实都没有注意到,我们现在讨论的产业政策是有不同类型的。因此,有些人心目中想到的产业政策是指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日本和韩国引进的那种产业政策,或者叫做日本在五、六十年代所采取的那种产业政策。其实,这只是产业政策的一种主要类型。

  日本产业政策,是日本过去战时统计经济的遗产,也是五六十年代的一批经济学家的助推,当时的产业政策主要是两种——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前者。核心内容就是“运用财政、金融、外贸等政策工具和行政指导的手段,有选择地促进某种产业或者某些产业的生产、投资、研发、现代化和产业的改组,抑制其他产业的同类活动”。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叫做“有保有压,选择产业”。所以这种产业政策后来就被叫做“选择性的产业政策”。

  1973年,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石油价格猛涨,发生了长达四年时间的经济衰退,从20世纪60年代1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下降到负增长,这个时候,许多日本经济学家就对产业政策提出了怀疑。他们并不否定产业政策,而是根据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之下,也应该靠政府的干预来弥补、补充市场失灵,来提升市场的功能。后来,日本的产业政策就开始从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向提升市场功能的产业政策转变。这些日本的经济学家提醒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点,要正确地判断市场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了真的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这对我们很有启发,从我们引进产业政策以来,存在把市场失灵泛化的倾向。有一些说法很明显是误读的,比如把市场失灵说成是市场天然的缺陷,这就等于把市场失灵泛化了,使得政府合理的干预就变成了没有界限的干预。

  第二点,针对不同的市场失灵应该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第三点,认识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的时候,还要注意,政府干预也是会失灵的,这就需要权衡。有时候,为了弥补市场失灵而采取市场干预措施,造成的损害比市场失灵造成的损害还要大。这就需要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使得收益最大、损失最小。

  产业政策的发展与完善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从1987年我国正式引进产业政策以来,我们也经历了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担任国家计委产业规划司副司长的刘鹤,他长期做产业政策规划和执行的工作,在1995年写了一篇论文,非常明确地提出,应当用功能性的产业政策来逐步替代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刘鹤把选择性产业政策叫做差别化产业政策)。他说变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步淡化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差别对待不同产业的色彩,以增强其产业的竞争力,反对垄断、保持竞争和广泛提供信息等原则来支持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提供信息、建立市场秩序等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功能的内容,将成为新的产业政策的主要特征。”这段话我觉得说得非常深刻,而且是切中时弊。可是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个转变不但跟人们原有的观念相冲突,而且涉及到有关主体的利益。

  比如1973年,日本的石油危机以后很多人的思想就开始转变,而且他们反对日本选择性产业政策,特别是学界的力量很强大,但改变仍然不容易。因为这些力量都是年轻一代的,受过现代经济学教育的经济学家几乎都持有相同的意见,但是又跟老一代的经济学家没法达成一致,而老一代经济学家都是日本经济学界的“大佬”,很有地位。

  我亲身经历的案例就是日本利用产业政策支持开发模拟式高清电视的失败导致的最后失败。当时各国都在开发高清电视,日本通产省和日本广播公司NHK研究后选定了模拟式的技术路线。模拟式的方法确实有优势,比如只要加强扫描密度,马上清晰度就提高了,果然也首先取得了成功。但是模拟式电视机也有两个缺点,首要的缺点是创送流程复杂,成本高——因为它传播的时候不能用数字信号,是模拟式的波传播进来,接收以后变成数字,处理完以后再转化成模拟波。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