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学者 · 名家-正文
马子华《滇南散记》
//www.workercn.cn2017-09-28来源: 今晚报
分享到:更多

  1944年冬,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子华得赴西双版纳一带少数民族地区旅行,“整整以八个月的跋涉来体尝到那种‘狄草蛮花’的风土和血腥的味道”(《〈滇南散记〉前记》)。他一路跋涉一路书写,将自己的耳闻目睹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些文字中的一小部分当时发表在昆明的日报上,深受读者喜爱。

  1946年夏,这些文字汇集成《滇南散记》一书,列入“云南丛书”在新云南丛书社出版。散文集《滇南散记》出版后影响巨大,后来受到了文学史家的高度评价——它“填补了解放前没有反映边地生活的文艺作品的空白”;马子华也被茅盾称为“边疆乡土文艺作家”。在《滇南散记》20篇写实散文中,作者真实地再现了那个黑暗残酷的年代里云南边疆各族人民的苦难生活。全书特色鲜明,情深感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1983年2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将《滇南散记》重新出版,内部发行。新版本36开,窄小可爱,印4200册,灰绿封面,整个封面是一幅洋溢着浓郁傣族风情的钢笔画,寥寥几笔,情趣盎然,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担水的傣族少女与挺秀高颀的棕榈树相映成趣。书名是作者飘逸灵动的行书题签。书前有周良沛为新版写的长序和初版时作者写的前记,书后有作者写的《新版说明》。2002年4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将《滇南散记》列入“老版书系”出版,算起来,这该是它的第三版了。

  翻开手上这本1983年版的《滇南散记》,倾听一位白族作家讲述他的家乡——60年前的云南。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你会发现:这里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也不是所谓的蛮荒之地,它是血肉丰满的中国真实一角,值得人们去细心了解和体察。当这位白族作家将笔触聚焦家乡时,他作为深受新文化观念洗礼的新式青年与根深蒂固的滇南之子的双重身份,使其在叙述事实时与一般的作者拉开了距离。他没有试图矫饰或装点,即便是对于那些劳苦者——作家虽注入哀悯的情感,但仍以直笔写出其瑕疵。这种书写家乡的方式,对于乡土文学作者是难得的——现在,故乡人写故乡事、故乡情,讳言短处已成常态。(毛本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