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学者 · 名家-正文
钟扬:他给上海留下了一片红树林
//www.workercn.cn2017-09-27来源: 新民晚报
分享到:更多

他给上海留下了一片红树林

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钟扬遭遇车祸不幸逝世

   钟扬生前照

  钟扬走了,竟如此突然!昨天下午,复旦大学发布消息,该校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当天上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微博上,复旦校友留下了他的名言:“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能不负人生。”此刻,已在另一个世界的钟扬有遗憾吗?应该没有,这位心系民生的科学家,的确已经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

  钟扬于197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84年毕业于无线电电子学系,后留学日本国立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获生物系统科学博士。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曾任西藏大学校长助理。

  记者与钟扬第一次见面是2011年5月。这一天,走进钟教授的办公室,却没能看到预想中的各种奇珍异草和植物标本,随口问起“植物学家不养植物么?”钟教授笑着解释道:“这是你们对植物学家的误解,我平时不养植物,那是因为在工作时我已经最大程度地与植物亲密接触了!”钟扬与植物亲密接触的地方正是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一般内地的干部援藏二三年,而当时,钟扬入藏工作已经16个年头。

  在西藏,钟扬带着一个学生,用三年时间在藏东南地区沿雅鲁藏布江两岸调查巨柏的分布与生存状况,直至将现存的3万余棵西藏巨柏登记在册,并对其野生种群一一标记分析。他常说,“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复旦邯郸路的办公室里做出来的。”他帮助西藏大学拿到了第一个生物学自然科学基金,也培养出了第一个藏族植物学博士。

  记者第二次采访钟扬是2015年底。因为当时,钟教授有一个惊人之举:50年后,他要让上海生长出自然的海滩。当时,他在浦东临港一块试验田里,种活一片红树林。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即在纬度最高的北半球地区,成功实现人工栽种红树林。在他去世前,每个月,他都要驱车去看一看自己的红树林,那里的红树已经越来越茂盛。

  2016年9月,钟扬获上海市好心人节表彰,不仅因为他多年教书育人的事迹,还在于他多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在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钟扬还热衷于科普宣传,他多次担当本报《新民科学咖啡馆》活动的主讲嘉宾。他乐于科普,善于科普,总能留下充满科学思维又通俗易懂的“金句”——当他解读禽流感时,这样说:“人类和流感病毒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军备竞赛,人类虽然无法彻底战胜流感病毒,但这个劲敌也在不断促进科学发展,不远的将来,人类或许可以用大数据来预测流感暴发。”当他判断转基因时,又这样说:“转基因研究发展至今,没有哪个真正的科学家会向你保证今后是绝对无害的,对一杯普通的水也是如此,因为这种100%的保证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但是,大多数老百姓无法读懂这种‘不能保证’的真正含义。这就是科学和普通百姓间的‘最后一公里’。”

  钟扬是科学家,新民科学咖啡馆的“金牌主讲人”,听他讲科学,没有绝对的宣讲,有的是对话与启发。钟扬答应过今年再来“科学咖啡馆”坐坐,可惜,人们再也等不来那个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讲得和故事一样有意思的钟扬了。

  钟扬已逝。南汇海边的那片红树林依旧。50年、100年甚至200年后,或许这里将是另一番景色:绿树、金沙、碧海、蓝天。还有人会记得复旦那位固执的教授吗?未来,如果我们拥有海滩,该命名它为“钟扬海滩”,永远纪念这位科学家。(本报记者 张炯强 陆梓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