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许亚军:没有中国儿艺就没有我
//www.workercn.cn2017-09-12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采访许亚军,约在他的工作单位中国儿艺。见到他时,他刚好走进儿艺大院,穿着一身休闲运动装,一脸的阳光,看上去就像是个来上班的青年演员。他热情地和剧院里的工作人员打着招呼,还轻车熟路带我上楼,七绕八绕来到小剧场旁边的贵宾室。他从16岁就在中国儿艺工作,这么多年来人事关系始终都没有变过,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虽然早已不在儿艺演儿童剧,但许亚军经常回剧院,有时带着自己7岁的小儿子来看戏,有时带着他资助的太阳村的孩子们来剧院看戏。剧院的各种活动,只要跟他说一声,他都会积极参与。

  今年中国儿艺举办第七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剧院领导对许亚军说:“你能不能来做开幕式的主持人?”他说没问题,一口就答应了。结果走台的时候,他发现曾经以视力特别好而骄傲的自己,如今已经看不清串词稿上的字了,于是他临时借了一副老花镜。正式上台时,台下的观众一看,竟然是热播大剧《人民的名义》中扮演祁同伟的许亚军主持,都特别激动,有人还直接喊他“祁同伟”,许亚军对着热情的观众,深深鞠了一躬。当他把前面已经背好的串词说完,开始介绍来宾时,为了准确无误,他掏出了老花镜戴上,台下不少观众发出了惊呼声,在他们心目中,许亚军离老花镜远着呢!许亚军笑着对大家说:“我为中国儿艺工作了将近40年,所以请允许我戴上花镜。”大家都乐了,许亚军也觉得特别开心。如今他的心态正是这样:从容不迫,享受人生,愿意把阳光和快乐带给别人,也从中得到满足和喜悦。

  第一个角色是“虾米”

  许亚军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76级儿童剧演员班的学生,也是“文革”以后第一批中戏学生。当时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共同办班,招收了一批小学员,并且请来当时北京各个文艺院校的老师来培养他们。

  许亚军说自己能考进这个班,也是一种机缘巧合,“我当时在北京小学上学。北京小学是北京文艺重点学校,离中央电视台也很近,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团的前身叫做少儿演出队。我、蔡国庆、现在的中国儿艺副院长闪增宏,还有蔡明,都是这个演出队的。当时中央戏剧学院要招生,就找到我们这里,把我们招去了。”

  “中戏以前没招过我们这样的孩子。我们这个班很特殊,26个孩子,53个老师,我们有生活老师、形体老师、台词老师、表演老师……这些老师有戏曲学院的、舞蹈学院的、戏剧学院的、青艺的、实验话剧院的、中国儿艺的……“文革”十年,他们没有机会好好教学,没能发挥自己身上的能量,这个时候,憋足了一股劲儿!再加上带的是我们这么一群可爱的小孩,所以都特别用心。也正是因为这个班办得比较成功,后来才有了中戏和人艺办的学员班。”

  许亚军1980年毕业,毕业大戏演的是儿童剧《东海人鱼》,他在戏中扮演“虾米”,这也是他在中国儿艺演的第一个角色。他的老同学蔡国庆当时在剧中演“螃蟹”,如今的儿艺副院长闪增宏当年演“龟丞相”。

  去年,中国儿艺重排《东海人鱼》,邀请许亚军他们班一起回剧院看戏。许亚军全家都来了,已经不看儿童剧的17岁大儿子也来了,许亚军对俩儿子说:“这是我当年的毕业剧目,你们来看看你爸小时候演的戏!”他还邀请了小陶虹也带孩子一起来看戏。结果演出时,许亚军哭得一塌糊涂,让小陶虹惊呼:“从来没见过许亚军哭成这样”。

  “我们班当时毕业大戏时演人鱼公主的女演员,现在这一版中演奶奶了。看到老同学在舞台上,听到剧中熟悉的音乐,会情不自禁想起自己当年16岁时的经历。这种心情和感受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看得我是热泪盈眶,眼泪哗哗直流!我的老同学们也都在哭……”许亚军至今说起来,还心潮澎湃,“我老说,没有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就没有我们。”

  30岁经历人生第一次“完美的失败”

  许亚军至今记得,刚工作时,他的工资只有37.5元。每个月钱都不够花,但他从毕业的那一天开始,就不再跟家里要钱了。没钱买吃的,就饿着,扛着,“刚毕业时,我和同学钟浩一起去云南玩,坐的是硬座火车,睡觉时就躺在座位底下。等玩了一圈回来后,欠了100元的账,需要在三个月之内还清。但我一个月才挣37.5元,怎么还呢?那时候我回家,不敢跟家里说欠钱了,只是从家里拿了7个烧饼,想着一个烧饼坚持一天,能坚持一个星期。我妈妈看出我的窘迫样儿,给了我两元钱。我就靠7个烧饼两元钱坚持了一个星期。当时我住在单位宿舍,每天饿的眼睛都是绿的,但即使这种情况,我也一个星期只回家一次。就这样熬了三个月,终于把钱还清了。”许亚军说,后来他才知道,妈妈其实心里都有数,“我妈妈对我说:‘我就知道你们出去玩,花钱花超了,但我为什么只给你两元钱?就是为了让你记住,你已经开始独立生活了,是个男人了,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所以一直到今天,遇到再多艰难的事情,也会觉得自己一定能解决。”

  从艺道路上,许亚军应该是比较顺利的,毕业后才几年,就有机会主演了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他在剧中扮演“伯爵”,不仅荣获了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并且成为第一个登上《大众电影》杂志封面的男演员。但电视剧热播以后,他还是老老实实回到剧院,演了两年儿童剧,后来才出去拍影视剧。

  “当时有很多机会可以去拍影视,但剧院说必须参加剧院工作,心理上虽然会有些失落,但我属于特别老实的孩子,就老老实实在剧院演出。但回过头来看,那段时间对我人生长远来讲确实帮助特别大。”许亚军说,“因为那时候我才20岁,鲜花荣誉来的时候,挺蒙的,如果当时继续在外面拍影视,可能有很大的收获,但人会变得浮躁。而回到剧院参加演出,用那两年的时间,逐渐让自己因为有些出名而狂热的心冷静下来,认清自己该去做什么,去沉静下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重新琢磨一下人生道路应该怎么走,真的非常重要,比我立刻出去拍戏要好的多。”

  沉淀了两年之后,许亚军再出去拍影视剧,心态从容沉稳了很多。然而中国影视制度的改革,却让当时整个社会都变得急功近利起来,单纯追逐利益,而忽视作品质量,整体水平大面积滑坡的环境,让许亚军感到失望,因此他萌生了转到幕后的想法,“曾经有一年的时间,我想过不再做演员。因为很多影视剧都是粗制滥造,总是让你演一些没意思的角色,观众也觉得没有意思。而国外有很多优秀的影片在国内上映,我们和他们之间悬殊太大了!我想改变这个现状,怎么办?那么我来做幕后,我来操作剧本和投资,严格把控整个创作的流程,希望能够给观众带来喜欢看的好作品。”

  于是,1994年刚满30岁的许亚军决定拍摄一部叫做《中国律师》的电视剧,他做制片人。题材和想法都很好,但整个投拍创作过程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剧本审查和修改方面,还有投资方面,都有一些问题,尤其是当时投资方和编剧在修改剧本上意见不统一,僵持不下,而我那时在人际关系沟通方面比较弱,不太会处理这种矛盾,当时也蒙了。最后弄得我很伤心,觉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都非常非常难,最终我放弃了。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有了白头发。”

  但许亚军后来却认为这是一次“完美的失败”,“这件事虽然没有成功,但对我的人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我从小时候上学,到中国儿艺工作,再到后来拍戏,在别人眼中,都是一马平川的,都是别人给安排好了的,不用自己操心太多。当突然遇到挫折的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也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办。而这一次挫折,有一种当头棒喝的感觉,让人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把人生看得过于简单,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过的更精彩,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努力。如果没有那一年,我不知道我今天会是什么样。”王祥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