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于正勋:古建模型专家 百年技艺唯一传承人
//www.workercn.cn2017-09-08来源: 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样式雷烫样”技艺传承人于正勋:
传承百年技艺 品味古建情怀

  于正勋为职工传授“样式雷烫样”技艺

  于正勋和老伴一起欣赏以往制作的模型作品

  于正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所谓烫样,就是立体模型,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产物。“样式雷”由于制作烫样而得名。雷发达为“样式雷”世家发祥之祖,祖孙七代主持清朝建筑营造事物,是制作烫样的名家。

  今年72岁的于正勋,自幼喜爱古建艺术,研究“样式雷烫样”技艺至今已有四十余年。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走进于正勋的房间,显眼位置就放着一个手工制作的古建模型。于正勋说,喜欢古建,传承“样式雷烫样”技艺改变了我的一生。但我庆幸有这样一生逐梦经历,有这样梦想成真的惊喜。

  于正勋的“样式雷烫样”制作技艺精湛绝伦,2008年,他所继承的样式雷烫样技艺成为了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他被命名为东城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而他也有可能成为“样式雷烫样”技艺最后一个专业传承人。

  怀揣古建情怀

  工作之余制作“九州清晏”

  说起与古建艺术的结缘,于正勋的思绪被拉回到了1980年,从小就喜欢古建艺术的他,常常一有空就去北京各大公园游览,欣赏公园里的皇家建筑。“时间长了,对于那些古建的一砖一瓦,我都有说不出的喜爱。”于正勋说,当时他的工作是一名售货员,跟古建艺术可谓是“八竿子打不着”,但这并不妨碍他研究古建的热情。

  1980年的一天,于正勋满怀期望地走进圆明园举办的文物展览,希望通过历史资料一睹圆明园辉煌时的精彩,“展览没有我预想的那么丰富,虽然展出了很多历史资料,包括照片、画作等,但却没有任何模型。”于正勋告诉记者,在展览上他还看到了关于“样式雷烫样”技艺的历史资料,得知这是一种模型制作工艺,“但既然有工艺,为什么没有制作模型呢?没有模型算什么展览呢?”年轻的于正勋心有不甘,就亲自找到圆明园管理处去问,希望能做一个模型,参加圆明园的展览。

  工作人员在得知于正勋当时仅仅是一名售货员后,劝慰他:“你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去吧,又不是专业出身,做什么模型啊?”面对质疑之声,于正勋并没有气馁,他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制作一个模型给大家瞧瞧。

  于是,于正勋在工作之余开始琢磨古代建筑,终日研究雷氏烫样图谱,专攻雷氏烫样制作技艺。而雷式烫样的技艺其实并不难,当时的于正勋就凭借自己简单的理解,计划用纸做一个“九州清晏”的模型。

  为什么选择制作“九州清晏”呢?于正勋告诉记者,圆明园号称“万园之园”,“九州清晏”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山环水抱,景色秀丽。虽然如今已好景不再,但历史盛名还是不容小觑的。

  说做就做,从下定决心那一天起,于正勋就开始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并开始一边收集素材,一边学习建筑知识。“做手工模型我不怕,但还原历史上名园和建筑模型比例换算是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知识的。”当时已经35岁的于正勋,不惧怕这些困难,一头扎进了制作模型的世界里。他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和制作模型,还拉着妻子段淑琴帮他给制作好的模型上色。

  直到1984年,于正勋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组样式雷烫样—— “圆明园九州清晏”的总体制作,该模型总面积4.5平方米,包含大小房间500多间。于正勋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到圆明园,这让工作人员也非常吃惊。后来,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多位学者的研究讨论,认同北大教授、古建筑专家侯仁之的看法——于正勋制作的“圆明园九州清晏”模型总体布局和基本建筑特点符合清乾隆时期“样式雷烫样”的风格。该模型被圆明园管理处定为永久收藏品。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