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罗念生一家三代结缘古希腊戏剧 
//www.workercn.cn2017-02-27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说起古希腊戏剧,绕不开罗家 

罗念生一家三代结缘古希腊戏剧  

  在中国,说起古希腊戏剧,绕不开罗家。

  罗念生,第一位留学希腊的中国人,中国西方古典文学的拓荒者;他的长子罗锦鳞,古希腊戏剧在中国第一次公演的导演;他的孙女罗彤,长期定居希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2017年新春伊始,罗锦鳞执导的古希腊题材剧《晚餐》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举行第九轮演出。80岁的罗锦鳞,在北京的家中向记者讲述了罗家三代与古希腊戏剧结下的不解情缘。

  罗念生:只愿上天让我完成《伊利亚特》

  罗念生1904年出生在四川威远,青年时由旧制清华学校公费赴美攻读古希腊文学,后成为第一位赴希腊留学的中国人。

  因所研究领域冷僻,很长一段时间,罗念生默默无闻,家庭生活也常显拮据。儿子罗锦鳞也曾建议父亲翻译些畅销书贴补家用,但罗念生却说:“能翻译古希腊经典的人太少了,我不能浪费精力做那些事。”

  古希腊语的难度堪比梵语,罗念生翻译的艰苦可想而知。60多年中,罗念生翻译了几乎全部古希腊经典文学和戏剧,译著和专著近千万字、五十余种,填补了我国多项空白。

  然而直到82岁,罗念生的成就才被世界所知。1986年春,中央戏剧学院用罗念生50年前的译本上演了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在国内引起意外轰动。夏天,该剧应邀赴希腊参加戏剧节,罗念生作了学术报告,中国戏剧人成为焦点。

  此后,他被希腊最高学术机构雅典科学院授予“最高文学艺术奖”(全球第4人)。塞浦路斯总统甚至亲笔给他写信致敬。

  可就在罗念生的国际声誉达到顶峰之时,死神也在悄悄靠近,1990年4月10日,他因病在北京逝世。

  200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十卷《罗念生全集》。2016年,全集增订版面市。戏剧理论家刘厚生在总序中写道:“这一套大书的编成出版会像是在中国文化大地上搬来了一座希腊群神聚居的奥林波斯山一样。”

  罗锦鳞:古希腊戏剧生命力强大

  1986年,罗锦鳞为中戏导演进修班排演的实习剧目《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戏剧在中国的首次公演。

  父亲是古希腊戏剧专家,母亲是京剧名票,罗锦鳞从小就受到文艺尤其是戏剧的熏陶。1956年他顺利考取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导演系主任、学院副院长。

  “作为西方戏剧的源头,古希腊戏剧中充满了古代的哲学、政治和民主精神,这也是两千多年来它强大生命力所在,其中对人性的歌颂、对社会问题的拷问,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罗锦鳞说。

  自1986年至今,罗锦鳞在国内外已经执导了十多版古希腊题材戏剧,尤其用河北梆子演出的《忒拜城》《美狄亚》、用评剧演出的《城邦恩仇》,为中西戏剧的借鉴融合提供了优秀范本,也向西方推广了中国戏剧。2009年,他被雅典州政府授予“希腊文化大使”称号。

  正在上演的《晚餐》是希腊当代剧作家卡巴奈利斯的代表作,情节上接续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三联剧,讲述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及妻子和他们的情人死后的灵魂看着他们的子女因杀戮不堪心灵折磨而最终自杀的悲剧故事。

  “该剧主张用大爱包容仇恨,呼唤和平,继承了古希腊戏剧的主题。”罗锦鳞说。

  罗彤:把爷爷和爸爸的事业都继承下来

  1986年,中央戏剧学院《俄狄浦斯王》演出,也改变了另一个人的人生。当时台下观众席中有个17岁的少女,名叫罗彤,是罗锦鳞的女儿。

  这场演出,不但使得当时读中学的罗彤对戏剧产生了兴趣,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她此后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道路。

  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读大三时,授予罗念生“荣誉博士”称号的希腊帕恩特奥斯政治和科技大学邀请罗彤赴希腊留学。

  毕业后,罗彤在希腊创立了interChina乾合文化交流中心,教授汉语、武术、书法、绘画等中国文化,并致力于中欧文化交流,同时翻译现代希腊戏剧和诗歌。

  “她的汉语学生几千名,其中包括希腊驻华大使馆的前任外交官。”罗锦鳞说。

  2016年,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罗彤决定把重心移向国内。刚刚完成12集纪录片《爱琴海的光芒》的拍摄,又着手成立戏剧工作室,今年计划中的便有5部戏,均为希腊题材。

  “罗彤等于把我和她爷爷的东西都继承了下来。”说起这些年女儿的成绩,罗锦鳞脸上浮现出无尽的欣慰和自豪。新华社记者 白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