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李伯谦:考古学家这样炼成(组图)
//www.workercn.cn2017-02-08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09年11月19日,李伯谦(左)与他的学生在河南新郑唐户考古驻地。

1979年,李伯谦在山西侯马工作站整理调查资料。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壹

  1937年春天,在河南郑州东赵村,一个男孩儿呱呱坠地。因为这是李家的长孙,所以给他取名为李伯谦。

  李伯谦6岁时,被送到村中小学读书。家中长辈对这个长孙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能够学医,照顾家人。青少年时代的李伯谦勤奋好学,历史和地理成绩都很出色,几乎每次都考满分。他尤其爱好文学,喜欢读鲁迅、郭沫若、茅盾的书。所以,当李伯谦报考北京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系,并且梦想着将来也能当一名作家。然而事与愿违,中文系没有录取,他因为历史成绩突出而进入历史系。

  1956年夏天,19岁的李伯谦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粗布衣服,只身来到北京西北郊的燕园。此时他的冬衣还没有着落,靠着从学校申请来的一件棉大衣,李伯谦度过了他在北京大学的第一个冬天。

  北京大学历史系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三个专业,第一年不分专业,所有学生在一起上基础课。当时,张政烺、齐思和、邓广铭、商鸿逵、田余庆等先生相继授课,令他眼界大开。随着第一学年的结束,面临选择专业时,李伯谦犯了难。恰在此时,教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吕遵谔先生前来动员。他对大家说,学历史就要搞考古,考古多好啊,游山玩水。这句“游山玩水”颇具吸引力,于是,李伯谦选择了考古专业。当时的他没有想到,考古将成为他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这年暑假,李伯谦回到老家东赵村,他在村南的土坎上拣了几块陶片,还写了一篇小文,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考古调查。

  1958年暑假,吕遵谔先生带领李伯谦和同学们到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实习。这是他入校两年来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田野考古,所以既兴奋又激动。而在发掘期间,郭沫若、斐文中、贾兰坡等专家到工地上看望大家,更激发了他对考古的热情。这次短暂的田野实习,让李伯谦对考古有了真切的认识。

  1961年秋,李伯谦毕业了。苏秉琦先生认为他品学兼优,就把他留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任教。当时,商周考古方向的教员只有邹衡一人,所以,苏秉琦建议李伯谦,以商周考古为主攻方向。可没等在校园里安顿下来,李伯谦就打起行囊,与邹衡、俞伟超、高明等几位老师一起,带领考古专业1958级学生,到北京昌平雪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连续几年的野外发掘和整理,不仅锻炼了李伯谦的田野考古能力,也使他在短时间内就熟悉了夏商周考古。

  “文革”开始后,所有学术活动都被叫停,李伯谦被安排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其苦闷可想而知。如今回过头看,还要感谢这段经历,正是因为接触了哲学,李伯谦的逻辑思维才如此缜密,这也体现在他的文章和谈话中。

  1971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准备于次年招收工农兵学员,于是把李伯谦调回历史系。李伯谦回到本专业的第一件事,就是协助他的老师邹衡编写《商周考古》讲义,负责序言和商文化部分。1972年,《商周考古》铅印本发到入学新生的手里,这本书至今仍被国内各高校沿用和借鉴。

  除教学外,李伯谦也迎来了田野考古的春天。1972—1982年,他带领学生,先后发掘了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江西清江筑卫城新石器时代遗址、江西樟树吴城商代遗址、青海乐都柳湾史前遗址、甘肃永登连城史前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山西曲沃县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湖北孝感新石器和商周遗存,并且在安徽六安、霍邱、寿县一带进行考古调查和试掘。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