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徐和伟:从烙、刻、书、画中 走出“情趣”人生(图)
//www.workercn.cn2016-09-05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从松树上掉落的松塔,到绿藤上结出的葫芦;从一方方朴实无华的石料,到一张张能容纳大千世界的宣纸……这都是徐和伟的情趣所在。徐和伟是北京燃气集团国家级核心期刊《城市燃气》高级美术编辑。八小时之外,他用刻刀、烙铁、毛笔、画笔,在纷乱繁杂的城市里,追寻着自己的艺术梦,几十年如一日。熟悉徐和伟的人对他的评价是,尽管时光流转,但几十载他没变,做人依然好,心态依然好,“业务”依然好。

  徐和伟,号自迩。自幼酷爱书法绘画,并学有所成。

  或许是自幼学习美术的缘故,徐和伟总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他就像一个魔术师,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得不寻常。公园里松树上掉下一个松塔,徐和伟把它捡回家,涂上颜色,配上松塔独有的纹理,瞬间便大放光彩。

  走进徐和伟的家,记者被一个个图案多样、造型各异的葫芦吸引住了。“如果不是家里开始种葫芦,我也想不起来烙葫芦。”徐和伟一边笑着说,一边用电烙铁在葫芦上描下一笔,他正在葫芦上画一幅寓意为多子多福的传统民间艺画——《百子图》。只见葫芦上一个个咧着嘴乐的胖娃娃栩栩如生。

  这些作品中,徐和伟独创的生肖葫芦可以说是他的得意之作。结合葫芦的形状,将葫芦的上半部分削去,在上下部分的结合处刻出一个张开的嘴型,再在葫芦上用电烙铁画上一双大眼睛……依据不同生肖的特点画上不同图案,做好的生肖葫芦个个儿拱着小嘴儿,睁着大眼睛,俏皮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俗话说“一通百通”。除了烙葫芦,篆刻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在徐家的一个抽屉里存放着一个灰扑扑的盒子,盒子虽其貌不扬,但里面却整齐地码着一百个大小不一的石头章,上面图案不一,却都有一个寿字。徐和伟说,这些“寿”字章都是他近30年的心血。

  “花鸟鱼虫的闲章见多了,我倒是对这个‘寿’字最感兴趣。‘寿’字在古籍里有上百种写法,我就想着把他们都刻下来,印成百寿图,图个吉祥。”徐和伟回忆道。想法虽好,但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泡图书馆、逛书摊儿,徐和伟花了一年的时间查资料,才保证上百种寿字的写法都准确无误。1986年,徐和伟开始刻第一枚章。当时经济不富裕,他就选用两块钱一个的便宜石料,有时为了节约成本还双面刻印。石料虽便宜,但设计方面徐和伟却特别讲究。徐和伟运用自己深厚的美术功底,为每一个章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的图案,有的是生肖配字,有的是阴阳刻搭配……连设计带篆刻用了一年的时间。兴致高涨时,徐和伟一晚上都坐在书桌前刻章。曾有一位吉林的收藏家出价20万,想收这套百枚寿字印章,但被徐和伟回绝了。“我刻章不过是图个乐儿,刻出的章印成百寿图,送给朋友做纪念我就已经很满足了,钱并不重要。”

  徐和伟在画扇面儿、书法上也有些研究。“我的爱好太多了,真是忙不过来!”徐和伟笑着感叹。其实,“忙不过来”何不谓其“充实”?

  夏末午后,蝉鸣相伴,或执一柄电烙铁,或拿一把刻刀,或持一支画笔,徐和伟独坐窗前,在创造艺术的世界里遨游……(李一然   吴嘉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