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吴翔说她与公木的爱情:天荒地老唯我识(图)
//www.workercn.cn2016-02-25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公木(右)与吴翔结婚照。1950年摄于长春

吴翔(左)与作者石丽侠合影。

作者樊希安求教公木(右)。一九九〇年摄于长春

  公木(张松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作者,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出版了近20部诗集,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他在学术和教育方面也卓有建树,出版《老子校读》《诗论》等多部论著,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他提出的“第三自然界”学说,为新诗开创了更广阔的驰骋空间。几十年来,他为中国文坛和学界培养了难以计数的生力军,鲁迅艺术学院、鞍钢、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东北大学、吉林大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身影。

  公木先生虽然辞世多年,但他写的歌仍在传唱,他写的诗仍在流传,他的学术思想仍为学界所探讨。公木的夫人吴翔,知道的人并不多,而她对丈夫一生事业的发展助力甚伟,功不可没。

  1950年2月3日,25岁的吴翔嫁给了40岁的公木,陪伴他度过四十八载人生历程。这对师生恋人是怎样走到一起的?他们的结合有着怎样的时代印记?又有着怎样的偶然和必然?丙申年春节,我们去给师母吴翔拜年之际,听她详细讲述了与公木从恋爱到结婚的那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家世

  说起吴翔和公木的婚恋,还得从吴翔的家世说起。吴翔原名王风兰,出生在辽宁省金县大魏家屯。她的爷爷王士福排行老大,在兄弟四人中最为能干,勤劳持家,又头脑灵活,家里建起了四合院,前后左右有20间房,还建有粉坊。

  王士福在当地颇有人缘,后来还当了屯长。当时,吴翔家在农村算是比较富裕的,雇有4个长工,后来土改时被定为富农。

  因为家里富裕,王士福就送吴翔的父亲王家丰去读书,念小学,念高中,一直念到旅顺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小学教员,后来到大连一家报社工作。

  在报社工作期间,父亲和中共地下党有联系,帮助送过几封信,后因其中一名党员被捕,交待出了他,他也被抓走了。

  爷爷闻讯后十分着急,卖房卖地赶紧找人搭救,十天后父亲被放了出来,报社不敢再留用,只好远离大连去当时的伪新京(长春)谋差事。

  因为父亲的日语比较好,就被介绍到警察署修总监处当秘书。修总监被日本人害死后,父亲帮忙张罗后事,并四处凑钱给修的家属,助其养活家小。

  父亲的为人得到认可,随后被介绍给伪满大臣孙其昌当秘书。孙其昌曾任伪黑龙江省省长,是伪满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父亲跟孙其昌干了几年,从齐齐哈尔到长春,都随从左右。

  1937年2月,父亲被派往德惠任伪税务局局长,1941年调入伪新京地质局任职,1942年8月被派到通化县当伪县长。一年之后,因为在一次宴会上冲撞日本人,用啤酒瓶砸向“太君”,被控有反日情绪遭免职,平调到伪新京文化部当了科长。

  长春地下党了解到父亲的情况,在接收长春时秘密给他投信一封。信放在了吴翔家的门缝里,大意是说:你的女儿已参加了革命工作,你的经历我们也清楚,希望你能保管好日伪档案和有关材料,为新社会建设作点贡献。

  父亲这样做了,后来也因此减轻了一些处罚。但是父亲“伪县长”的身份给吴翔刻上了磨灭不掉的人生印记,“伪县长女儿”的帽子牢牢地戴在她的头上,影响了她的人生。

  飞翔

  吴翔9岁时,就离开老家随父亲和他的姨太太生活,辗转齐齐哈尔、吉林、新京、通化等地。18岁那年,生活在大魏家屯的母亲去世,她悲痛万分,处理完后事,又在家中照顾了弟弟一段时间。

  后来,吴翔被父亲的姨太太叫回长春和其做伴,她在伪满南岭国高毕业后,到一所小学当了代课教员,语文、数学、体育什么都教。

  不久,日本投降,伪满洲国灭亡。吴翔和许多青年一样,面临着新的人生抉择。

  当时,我党实际已经控制了长春,一些青年人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吴翔的思想开始倾向进步,她看了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斯诺的《西行漫记》、鲁迅的一些文章和巴金的《家》《春》《秋》,萌发了走出家庭牢笼参加革命的想法。

  那时,吴翔当教员的大经路国民小学已经停课,家里怕她外出“惹事”,不让她上街,害怕她离家出走,父亲的姨太太更是把她的毕业证锁了起来。

  父亲的姨太太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念过书,人长得漂亮,自己没有生育,和吴翔相依为命。一天,吴翔看到父亲订的东北日报上刊登长春市青年干校的招生消息,“供给制,毕业后分配工作”,就偷偷地去报了名。

  报名时,她自作主张把姓名改为吴翔,吴就是“无”,一切从头开始;“翔”就是飞翔的意思。而“吴翔”这个名字也伴随她至今。

  一天天不亮,吴翔给父亲留下一封信,便偷偷地离家出走了。她把信放在梳妆台上,用木梳压好,假装去早市买菜,出门便要了辆马车,奔向青年干校。她随身只拿了个小包袱,里面除了几件换洗衣服,还挟带着一个姑娘的心事——两床被面、两床褥面。

  吴翔向往参加革命工作,也向往在革命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