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陈丹青:续上一炷文学的香火(图)
//www.workercn.cn2016-01-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1994年1月9日,木心在陈丹青当年纽约的家里为身处海外的艺术家们上完“世界文学史”的最后一课,结束了他历时五年的文学“远征”。木心辞世四年后,也就是2016年的1月9日,借木心逝世四周年专题纪录片《归来的局外人》问世之际,陈丹青携文化学家陇菲、作家李静、青年纪录片人杜鑫茂再次畅谈并追忆木心,共同缅怀这位思想的漂泊者、流浪者。

  纪录片《归来的局外人》是凤凰纪录片、凤凰文化为纪念木心逝世四周年精心制作的一份礼物,也是对这位处于主流文学圈之外、遗世而独立的文人前辈的敬意和缅怀。纪录片取名《归来的局外人》的灵感,始于梁文道为木心《文学回忆录》所写的序言,木心和“文坛主流”截然不同,他不但在谈文学史的时候是个专业门墙的局外人,就算身为作家,他还是一个局外人。他平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大师,平视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读者,自在自由、娓娓道出他的文学回忆。梁文道以“局外”一词归结木心之于中国文坛的尴尬处境,道出了一个精神的流浪者之于文学的叛逆与纠结。他是一个异类,是一个矛盾体,这一点恰巧被纪录片人敏感的捕捉到,于是片中便呈现出了这样一个文化遗老的背影:归来的木心在苍茫的雪地里艰难行走,背影正渐行渐远……

  尽管木心是一个精神的流浪者,一个没有根的人,但这依然没能阻挡住学生陈丹青对这个可爱老头儿的喜爱和推崇。在陈丹青的“打捞”下,这位生前孤独、“与世隔绝”的落寞文人、画家复现于公众视野,像划破长空的一把意外射来冷箭,带给中规中矩、已形成传统定势的文坛一阵不小的骚动。“2006年我第一次在国内推介木心时,知道他的人很少很少,能读懂他的人更少。木心《文学回忆录》出版以后,社会上开始出现一些说冷话和嘲讽的人,很少有人主动走近他,只有不超过10个人肯定我的做法。时至今日谈木心仍然是困难的,他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小众的人,一个矛盾而寂寞的人,但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很滑稽很好玩的人。”陈丹青说。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