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张火丁的两出戏
//www.workercn.cn2015-09-18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张火丁剧照

  人与异类相恋,这一类故事很多,起初也很简单,比方说一条蛇修炼成精,化身美人,跟人结婚,后来人发现她是“妖”,把它赶走,那“妖”也好像自知理亏,乖乖地消失了。

  人人爱听故事,故事万口流传,在传播转述中不断加以增添修改,这是人类的天性。就这样,故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这时,说书的人看上了这个故事。早期说书没有固定的书稿,他一面讲说一面创作,故事越说越长,也越来越精彩,同一个故事,各地的说书人有不同的版本。

  然后,轮到擅长写作的人了,他搜集各种版本加以整理编辑,再用自己的文才补充润色,使它符合文学上的各种要求。这个故事是从四面八方爱听故事的各色人等那里“集纳”而来,自然符合“文学人口”各方面的兴趣,稿本由此写定。《白蛇传》大概就是这样形成的。

  故事一旦“成形”,也就是有开头,有结尾,中段的发展有冲突,有转折,整个故事既统一又有变化,就可能由戏剧家搬上舞台。古时候,戏剧家很少自己创作故事,他们用现成的故事改编,他们在改编时对故事赋予新的意义,后世称为再创作。中国的国土广大,各地有各地的戏剧,同一个白娘子,在汉戏(湖北)中有汉戏的面目,在婺剧(浙江)中有婺剧的精神。然后,大戏剧家来了,他吸纳众长向上发展,不只是故事,还有唱工做工、化妆服装、音乐伴奏,大戏剧家凭他的匠心选择组合,如百花之成蜜,如众星之拱月,如群山之朝岳。这样就有了全国性的戏剧、世界性的戏剧,这样的戏止于至善,尊为古典,京剧《白蛇传》就是这个样子。

  后世艺术家对古典有两种态度,一是诠释,一是颠覆。后者按下不表,且说前者,当代京剧大师张火丁为了诠释《白蛇传》到纽约登台。诠释不是解释,诠释是“示现”,不同的诠释作出不同的示现,你我看了示现以后自己得到解释。《白蛇传》演出的时候,观众要看要听张火丁的示现,在这出戏里面,她是百花成蜜后的“蜜”,众星拱月时的“月”,群山朝岳中的“岳”。故事里有一千多年以来的文学天才,京剧里有几百年以来的戏剧精华,张火丁数十年的功夫一身承传,加上自己的独造,以数万里的长程前来献于一夕。想到这里,真觉得你我得天独厚。

  说到诠释,最早的民间故事里,白娘子近似妖女;进入说部,她演化为仙女;京戏加工塑造,游湖借伞,她是美女;盗仙草救丈夫,她是奇女;斗法海水漫金山寺,她是痴女;压在雷峰塔下,她是弱女。搬上舞台,诠释的难度很高,平常演员顾此失彼,完美的演出首推程砚秋。张火丁承袭程派衣钵,尽得真妙而自有慧心,她赋予白娘子侠气,使这个美女、奇女、痴女、弱女,到底不失为侠女。她一往情深,全力以赴,敢做敢当,不计成败利害,舞台上的艺术魅力化为舞台下的人格魅力,不管到哪里演出都座无虚席,张火丁女士不愧大师,不愧她的豪情壮志:“京剧从未没落。”

  艺术的表现者毕竟是人,有天才的个人,至于阶级、主义、经济制度、社会形态,应该是次要的因素。社会极其单一化的时候,犹能容得下梅兰芳,犹能产生张君秋,岩石的裂缝里有土壤,就能展开一丛兰花,或者立起一棵苍松。学京戏成才太难,成名更难,得其精妙的人非常少,一旦得到了,便非常永久,非常受尊重,非常受拥戴,留下别人不能留下的东西。“京剧从未没落”,然而我们往往错过。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