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我的心离北京很近”-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爱国情 奋斗者

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我的心离北京很近”

2019-12-12 15:29:27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12日电题: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我的心离北京很近”

  新华社记者高晗、史先涛

  “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虽然已过去两个多月,谈起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观礼活动的情景,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依然难掩激动。

  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今年46岁,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公安局班迪尔乡派出所教导员。长期工作在气候恶劣、空气稀薄的雪域高原,他的相貌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帕米尔高原西部。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所在的班迪尔乡派出所辖区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仅分散居住着数百户牧民。

  “派出所距最远的农户86公里,路上山势陡峭、沟壑纵横,下乡入户只能依靠步行或者骑马沿河道而行,有的时候天晚了,没法回派出所,就住在老乡家里。”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说。

  去偏远的牧民家走访,在山路上没法吃饭,他常常是腰里揣着一块馕,饿了就拿馕蘸着冰冷的河水吃。他还经常自掏腰包买些茶叶、食盐和油等生活用品送给牧民。多年的“急行军”,练就了他的一双“铁脚板”,年轻同事随他下乡,总是跟不上他的步伐。

  2007年,当地修建水库,处于库区的班迪尔乡要易地搬迁,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肩负的职责又多了一项:帮助牧民搬迁。

  搬迁到了一片戈壁滩,建房子、修马路、维持社会治安……刚开始,安置区没有办公和居住用房,在一座简易的帐篷里,他一待就是16个月。

  那段时间,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白天入户走访,晚上巡逻执勤,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帐篷哥”。除了做好分内之事,他还积极帮群众排忧解难:调解夫妻矛盾、为年轻人介绍对象、将醉卧街头的牧民送回家、帮独居老人在屋子里生火、替老乡干农活……乡里几乎每个牧民手机上都存着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的手机号码,一些上了年纪的牧民,将他的手机号码写在家里醒目位置上。

  波斯特班迪尔村老党员马塔西·嘎瓦尔说:“那迪拜克警官心系群众,我们都把他当成了家人。虽然他不是本村人,为了感谢他,村里提出给他分地盖房子,被他拒绝了。”

  “我没有干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干的全是为农牧民服务的琐碎小事。”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说,“做群众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和农牧民心贴得越近,他们越信任你,开展工作就越顺畅。”

  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出身警察世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民警。

  刚参加工作时,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乡镇,面对高原残酷的自然环境和琐碎的日常工作,涉世未深的他打起了退堂鼓。

  他至今依然清楚记得父亲当时对他的教诲:“你要做党和国家的螺丝钉,要脚踏实地安心工作。要有耐心,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警察。”

  从警22年来,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所负责的辖区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等荣誉称号。

  “我做的工作远远不够。”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说,“我经常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国家作贡献。”

  他手机的屏保,是他7岁的小儿子穿着帅气警服的照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被国家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从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回到帕米尔高原,他做起了宣讲员,穿梭在学校和牧场,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发展成就。

  “虽然这里离北京很远,但我的心离北京很近。”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说。

来源:新华网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为你而战,18000人的送别

    8日CBA北京首钢对阵深圳新世纪的赛前,没有音乐,双方球员沉默着认真练球,络绎进场的观众不作声地寻找座椅,1万8千人的球场如上演一出巨大的默剧。这一晚,他们为一个人而来,要向他做最后告别。

  • 三年两冠!胡歌、平安纷纷发来贺电,申花球迷还有话说……

    主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还收获足协杯奖杯,最开心无疑是申花球迷。申花比赛后,演员胡歌、歌手平安等纷纷祝贺,球迷也是有感言不吐不快。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王未来:造福更多哮喘儿童

    一位抛弃高薪的青岛汉子,一头扎入科技创新的大潮中,历时两年多,耗资甚巨,终于研发出美国FDA批复的首台智能网式雾化器,其出发点就是想让全球哮喘儿童早日康复。

  • 夏娟:包种植包技术包销路,让农民致富少走弯路

    “我干农业完全是误打误撞。”夏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2014年底,25岁的夏娟从陕西西安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宁夏创业。彼时,枸杞品种“宁杞7号”大热,她从中看到了商机,便和两个朋友一拍即合投身农业,开始繁育枸杞苗。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