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警刘海峰:8年巡逻里程超过48万公里,用生命书写忠诚-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一张无法启程的休假单

深圳交警刘海峰:8年巡逻里程超过48万公里,用生命书写忠诚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友婷
2019-08-13 15:39:29

  “峰哥,一路走好!”这声音久久回荡在深圳的夜空中,只是,刘海峰再也听不到了……

  8月6日上午10点,在深圳市殡仪馆1号厅刘海峰遗体告别会上,刘海峰的妻子周见欢悲痛地向他敬了最后一个警礼,这是这对双警夫妻最后的告别。当天,本该是他计划休年假陪妻子、女儿去旅行的日子,然而,这张休假单已无法启程了,旅行也无法兑现了。

  刘海峰是深圳市交警西部高速公路大队一中队中队长,7月24日晚,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7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一晚。当晚,200多名战友、群众自发来到现场,试图唤醒他、挽留他。“就是中暑了,怎么就不行了?老大马上就醒过来了!”西部高速大队一中队辅警关鑫久久无法接受队长已离开的现实。

  一支笔、一部电脑、一个名牌、几本交通管理方面的书——这就是交警刘海峰办公桌上的全部物品。他认为,一名交警的办公点一定是在车流如织的路面。他8年的交警时间里,仅道路巡逻里程就超过了48万公里。“高速公路上无小事,发现事故就要赶紧处理,有隐患就要赶紧清除。”每天,刘海峰都会跟民警和队员重复这句话。

  刘海峰所在的西部高速公路交警大队下辖5条高速公路,他带领的一中队主要守护广深高速。这条高速日均车流量20万辆,高峰期达60万辆,为当初设计流量的10倍,交通管理任务十分艰巨。哪里有拥堵、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烈日高温下,常常连续7个小时户外作业。有警情,他总是第一个接,晚高峰也从未缺席过,节假日更是最先冲在前面,平均每天都保持着10个小时的勤务时间。

  2017年国庆节期间,受广深高速虎门大桥堵车影响,从10月2日14时开始,车流“倒灌”至新桥路段,且拥堵不断向后蔓延。刘海峰带领中队队员,穿梭于水泄不通的车流中,一边处理突发交通事故,一边做着堵车市民的情绪安抚工作。直至次日夜里,交通恢复正常,他才回到大队。这一奋战,足足持续了30多个小时。

  “没事,我来。”“没事,我在。”与刘海峰共事过的同事都知道,这是他的口头禅,他常常这样催促他的队员们去休息、吃饭。

  “当天刘海峰的勤务时间本是中班(15时至22时),但他还是和往常一样,早上七点就到队里,和同事一起吃饭、开会、巡逻。”吴雪山是西部高速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也是刘海峰的工作搭档。在刘海峰牺牲后,他翻看了其执法记录仪显示轨迹:10:40上路面巡逻至12:20回到单位;下午参加完工作例会15时许,再次外出巡逻,直到晚上19时许返回单位。

  “他总是到了饭点就带上装备到路面上,就为了让队员们能放心去吃饭,同时不耽误群众时间。”吴雪山哽咽着说道。

  在刘海峰留下的执法记录仪视频里,一个个他生前的工作细节显示了出来:在雨天处理双方事故时,他把自己的雨衣拿出来给车主穿上;在遇到群众车辆故障时,他主动停下车来帮忙修车;甚至牺牲当天,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巡逻中,发现了一宗单方事故后,他手把手地教司机做好防护,还不忘跟前来清理现场的环卫工说声“辛苦了”……

  刘海峰离世前一个半小时,与西部高速大队副大队长张良通了一次电话,希望将其所在中队的猎虎时间调到周五、周六,由他本人和吴雪山负责,周日安排其他中队去。“这次猎虎本该是他队里年纪较大的一个同事负责,由于行动时间是凌晨1点到3点,他担心老同志身体扛不住,才打电话过来申请调时间。这是他和我通的最后一个电话,在生命最后一刻,刘海峰还在为他人着想。”张良如是说。

  仅2018年,刘海峰带着民警、队员们共处理了行人违法上高速警情652宗、排除故障车辆11142辆、快速处理简易事故28218宗,联合所辖高速公路业主单位排查治理8大事故黑点、新建标识标牌32块、增加爆闪提示灯200余个……

  正是在这位1米8的大高个、身体结实,脸上经常布满笑容,衣服上永远都会有大片大片盐斑的深圳交警8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带领下,广深高速交通事故亡人数逐年下降,2018年仅亡1人,创造了建队以来最好的成绩。

来源:中工网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小小油井万里巡井路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6年交付721列车...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为祖国献石油 生命...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皮划艇世界冠军参与台风救援!网友: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

    近日,台风“利奇马”给浙江沿海城市带来严重内涝。各方救援力量中,有人发现了皮划艇世界冠军许亚萍的身影,她和救援团队在临海驾驶着冲锋舟,抢救转移了三十余位受灾群众。

  • 对话两代体育人:摔跤场上,见证成长

    摔跤是奥林匹克运动最古老的项目之一,但女子摔跤在2004年才首次亮相奥运会赛场。那时,19岁的北京女孩王旭站上女子72公斤级半决赛的赛场,面对强大的对手,年轻的王旭毫不畏惧,最终在决赛中收获金牌。这也是中国摔跤历史上的首枚奥运会金牌。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肯尼亚华商卓武:在非洲拥抱中国机遇

    从初出象牙塔奔赴肯尼亚工作的年轻人,到如今深耕中非国际贸易的企业家,卓武已经和非洲结缘20多年了。体验过成功和失败,经历过摸索和尝试,卓武将自己的创业故事向本报记者娓娓道来。

  • 缪敏:不服输的“拼命三娘”

    “在我们村,女娃儿一般上学上到能干活就不上了,我们家是当时村里唯一的例外。”1974年,缪敏出生于重庆市北碚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与别家不同的是,她家三兄妹都读到了毕业。经过3年师范学习,缪敏成了一名教师,回到村小任教。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