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总工程师的“眼睛”-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杜操与他的测量队始终坚持提升技能,让现场施工更精确——

当好总工程师的“眼睛”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高国福 黄健
2019-01-15 07:52:12

图为杜操正在施工现场进行测量作业。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桥,已然是现代立体化交通的哽嗓咽喉,无论荒山野岭,无论天堑阻隔,只要有了桥,就能将穷山恶水连上康庄大道。

  我们常说,桥梁建设者,是从地域连接到心灵,而在他们中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心灵看到了桥梁的连接。他们就是中铁大桥局七公司测绘团队杜操与他的测量队,他们被誉为总工程师的“眼睛”。

  一切为了“零误差”

  杜操记得,2018年的夏季格外漫长。武汉青山长江大桥跨汉施公路到了最后一联箱梁合模和预埋件埋设,这是最为关键的“战斗”,杜操与他的测量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测量。

  清晨6点,杜操和团队伙伴便早早起床。上工前,杜操对大伙儿说:“兄弟们,这是咱们最后一联箱梁了,一定要做到零误差。”

  一组组数据的出炉,是每位测量人炙烤的成绩单,太阳还没走到头顶,杜操的衣服就已经汗湿了晒干,晒干了汗湿几个来回,手臂也已被蚊虫咬了好几个包。在高温和瘙痒的双重考验下,杜操始终坚持着,只为了通过测量帮助施工人员将模板误差降到最小,以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上午10点,终于将最后一个预埋件点放样完毕,模板的4个角点均为零误差。紧张的第二项工作紧接着就来了,拉尺测量校核。“大家注意了,模板上面有板油,一定要小心。”杜操嘱咐着伙伴们注意脚下安全。杜操把他手里的卷尺放在预埋件的点位上量了一遍又一遍。

  “这两个预埋件点之间的间距大了5毫米,超限了。”杜操心生疑惑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说,“棱镜杆是早上刚校的,数据放的也核对过没问题,可这拉尺的间距却出了问题,肯定是哪个环节没做好。”他带领大家找原因,通过对角线检查,问题出在了三号预埋件点。

  “这个过程中,一个小小的误差,可能让大桥建设质量留下重大隐患。”杜操严肃地说。

  荆棘丛中的“开路先锋”

  这就是测量人的日常,其实,他们遇到的难题远不止这些。

  发源于神农架的香溪河,流经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美丽的风景令人陶醉,可是,要在这里建设桥梁就不是简单的美丽了。当测绘团队测量员窦雪飞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立刻目瞪口呆:从桥头位置径直走向拱座也就70米的距离,高差却有100多米;实际51度的坡,看起来似乎有70度。上下坡连条小路都没有,大量的荆棘、小灌木,随时都会把测量员的胳膊腿划破,要完成地形测量工作,难上加难。举步维艰的测量工作就从这里开始。

  “我们测量员个个都是冒险家贝尔·格里尔斯,都具有荒野求生的本领!”测量员蒋思君经常这样自况。

  在湖北宜昌秭归童庄河,蒋思君带着十几人的队伍走上对岸崎岖的山路,山坡上有的路一面靠着果树,另一面则是临河的陡坎,没有栏杆,很是危险。沿路走道狭窄,只有一人左右宽,最窄的道口必须侧身挤过,即便是这样的便道,也是测量员们来了之后才开辟出来的。“这地方没有熟悉地形的人带路,真的不好辨别方向,都是树。前期测量放样时,大概知道桩位就在前面不远,可是人却过不去。想要过去就要找路,只能在茂密的树林里不停穿梭,虽然我们带着GPS,稍不注意还是会原地打转。”蒋思君说。

  因此,桥梁建设测量员也被称为荆棘丛中的“开路先锋”。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时夕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九·一代代职工用《三...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吕嘉:推广中华音乐“责无旁贷”

    “组成世界最顶级的乐团,诠释世界最顶级的音乐,让世人真正看到属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我此生都要为之努力的事”,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全球华人乐团团长和总监吕嘉如是说。

  • 万达诉小球员 索赔2000万元案开庭

    足球小将王振澳因加入丹麦瓦埃勒足球俱乐部,被北京万达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俱乐部)起诉一案最近有了新进展——此案于1月11日在朝阳法院开庭。被指一直“失联”的王振澳及其父亲一方委托律师出庭,否认恶意“失联”。此案因索赔数额巨大,以及双方各执一词受到各方关注。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步鑫生: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步鑫生,1934年1月出生于浙江海盐县一个裁缝世家。1981年,步鑫生出任海盐衬衫总厂厂长,他直面问题、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城市集体企业的生产力。

  • 柳传志:坚守“科技产业化”争创“百年老店”

    35年前,柳传志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的20万元人民币在简陋的传达室里踏上了人生的全新征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以来,柳传志高举“民族计算机”大旗,在“科技产业化”道路上不断探索,为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