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沙漠巡线日记-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两个95后站在荒凉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感受着和父辈同样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

冬日沙漠巡线日记

2018-12-10 07:07:14

  随着无人机巡线、远程监控等科技手段在石油开发和生产中的应用,徒步巡线渐渐成为石油发展史上的回忆。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冬季,低温严寒导致的管线冻堵、刺漏等威胁着油田的安全生产。近日,西北油田采油三厂组织了“沙漠巡线突击队”,对散布在大漠戈壁的管网进行地毯式安全隐患排查。笔者随队参加了这一冬巡行动。

  陷入泥沼

  时间:11月26日

  地点:采油八区

  天气:晴转多云

  风力:3级

  气温:-7℃~7℃

  冬日暖阳照耀着塔克拉玛干,却无法驱散那刺骨的凉意。河面上、低洼处、农田边,冰凌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白光,人走在上面, “咔嚓咔嚓”地响。

  硕士何巍杨所在的突击小分队承担着从塔河北岸到三号联的巡线任务。这段管线是采油三厂的油气主动脉,输油管道、伴生气管道、天然气管道及注水管道穿越道路、农田、水域、芦苇荡及村庄。管线全长26公里,被分成三段,今天要完成的是其中的一段。

  这里是新疆的棉花主产区。眼下,棉花刚刚采摘完,棉田正在进行冬灌。农田里灌了半尺多深的水,淹没了田埂和小路,水面上还结着薄薄的冰,经过棉田的管线也淹没在水中。

  跨越一条田埂时,何巍杨一脚陷进泥沼里,整个鞋子成了泥鞋。奋力拔脚时,只拔出了脚,鞋子却被深深吸进了农田里。

  他打趣道:“热情的塔克拉玛干太有吸引力,我愿做你的粉丝。”

  过了一块棉田,又遇一条水渠,水渠上架着一条钢管。大家拉着手,互相接应着过了桥。水渠边是茂密的芦苇荡,芦花飘飞,大家艰难地分开芦苇穿行,不一会儿满身都沾满了芦花。

  队员们带着黑色垃圾袋,随手捡拾起散落在大漠里的塑料瓶、饲料罐等垃圾。路上遇到几个在田里引水的维吾尔族村民,队员王照之忙走上前热情地打招呼。他给村民讲解在油气管道边干活的安全注意事项,并发放保护沙漠环境的宣传手册。亲热的交谈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由于农田、水域等的阻隔,大家不得不反复绕行。据统计,这段油气主动脉穿越大小水渠90多条、农田130多块。

  戈壁馕香

  时间:11月27日

  地点:8-3计转站

  天气:多云

  风力:4级

  气温:-7℃~6℃

  今天巡线的是采油三厂油气处理部两名新分来的大学生李庆磊和赵瑞学,两张长着青春痘的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让人有点怀疑他们能否承受巡线的艰苦。

  在很多人印象中,90后娇生惯养,不能吃苦,强调自我,追求个性,缺少理想和担当。

  突击小分队的任务是巡查一段油气集输管线,管网全长5公里,穿越戈壁、农田、道路和水域等。

  塔克拉玛干沙漠号称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散布在大漠里的油气管网,地面状况很不稳定。李庆磊和赵瑞学对着事先打印出来的管网图,仔细地核对着数据。看样子他们一定做了充足的功课,对沿途的植被、农田的变更、流动沙丘可能发生的位移等,都提前进行了详细的查阅和计算。

  按照20米一个打点定位,在河流、道路、田埂两边定位的要求,赵瑞学用手机GPS定位打点,李庆磊记录沿途情况。两人配合默契,有条不紊。

  在一个穿越戈壁的管段,两人在一组立交桥式的管网前迷失了。按照图纸,这里应该是两条并行的油气管线,可两人现场看到的却是多条管线纵横交错,辨别不清来龙去脉。

  随着油井的不断投产和流程的改变,散布在沙漠里的石油管网也一直处在变化中。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资料,在进行危机处理和流程切改时就非常困难。

  他们重新查阅管线资料和施工图,询问可能知情的人员,终于搞清这里除了两条并行的油气管线外,后来又有两条稠油掺稀管线和注水管线经过。

  看着两个年轻人在戈壁坚定行走的身影,感觉他们稚嫩的双肩已经有了担当。

  为了节省往返时间,太阳正当头的时候,两个年轻人就地吃了顿露天的午餐——那是他们早上装在背包里的一张新疆大馕。

  赵瑞学“咕嘟咕嘟”把杯子里的水一饮而尽,又一口咬了一大块馕饼,笑着说:“第一次感觉馕饼这样香,白开水也这么好喝。”

  馕饼又干又硬,杯子里的水也已经冰凉。这两个95后石油工人站在荒凉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迎着风沙,感受着和父辈同样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

  大漠遇“刺”

  时间:12月1日

  地点:采油10区

  天气:阴间小雪,转睛

  风力:6级

  气温:-5℃~0℃

  女技术员杲静带领的这支突击小分队由工艺技术人员、工程施工人员和无人机导航员共7人组成。

  一大早,戈壁上便刮起了大风,天地一片灰黄,一张嘴,便感觉满嘴细沙。天空中还不时飘起细碎的雪花,和黄沙混在一起,分不清是沙子还是雪粒。

  这段管线穿越大片的戈壁。杲静穿着一双高筒的翻毛黄工鞋,一脚踩下去,覆盖在地表的一层白色盐碱像酥皮一样碎裂,细细的沙土淹没了鞋面。她艰难地从沙土里拔出脚,带出的黄沙随风扬起,有的卷进裤管里,有的飞扬到空中。

  在她身后,一行人一个跟着一个踩着前人留下的脚印,深一脚浅一脚在戈壁上跋涉。

  穿越红柳丛,趟过芦苇荡,又走过胡杨林,大家来到一片长满骆驼刺的盐碱地。忽然,走在最前面探路的韩坤龙“哎哟”一声,跌倒在一丛野枸杞上。枸杞枝上的尖刺扎破了他的手指,他在大家的搀扶下站起来,甩了甩手,说声“没事”又走到了最前面。

  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风沙似乎小了一些。这一天,突击队完成了6公里管线的巡查任务。

  大漠落日,红透了半边天。突击队员们红色的剪影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在苍茫的大漠上,像一朵朵跃动的火焰。大家放声高歌,歌声回荡在塔克拉玛干,戈壁醉了。(田宏远)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六·来!“拼命三郎”...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许魏洲:40年“穿越旅行”找到青春的答案

    许魏洲“旅行”的起点是校园的一间教室,因为无意推开一扇门,许魏洲蓦然闯进了一座流动的“时光博物馆”。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时间轴上,一个个重大历史节点,被一张张中国青年报社等单位的经典摄影作品连缀成岁月长廊。

  • 刘洋:为全力备战2020东京奥运蓄力拼搏

    “四年”这个时间维度,对运动员来说特别敏感,因为一个奥运周期正好是四年。对于早在2014年体操世锦赛就拿到吊环世界冠军的刘洋来说,这四年,他经历了运动生涯的起起伏伏,如今他将为东京奥运会蓄力拼搏。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戴威:“跪着也要活下去”

    在ofo风雨飘摇之际,创始人兼CEO戴威再次出面“稳定军心”。戴威日前发表内部信宣布ofo将进行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和升级。在内部信的最后,戴威还对ofo员工进行了激励,称“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仍需坚守信念,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

  • 安徽蚌埠80后创业青年打开农民增收新思路

    黄计亮返乡期间,童俊杰找到了他,向他介绍了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和村里的基本情况。“我当时其实挺佩服老童的,他是市里下派的干部,3年期满后又自愿申请再留3年,他决心要把陡沟村带脱贫,他的精神感染了我,这里是我的家乡啊!”春节还没过完,黄计亮便决定返回家乡从事农业产业发展事业,为实现家乡父老共同致富而努力。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