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扎尔的“画家”养成记-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古丽扎尔的“画家”养成记

2018-12-08 11:11:02

  夸张、变形、纯朴自然是阿瓦提县农民画独特的造型特征。阿瓦提县农民画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阿瓦提县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刀郎农民画之乡”。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阿瓦提县农民画也随之成为了当地部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法宝之一。

  11月初,寒冷的冬季如期而至。走进阿瓦提县文化馆,10多名农民画家坐在画架前忙碌着绘制农民画,采棉农民、胡杨树、大漠戈壁、刀郎部落、慕萨莱思等一大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物产资源,在画家们的手里抽象地绘制着。高楼大厦、文化广场、刀郎河畔等几幅反映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民画在墙壁上悬挂着,整个馆内充满着文化的气息。农民画师艾尔肯·麦麦提介绍说:“这几天,我们正在绘制江苏客商订制的150多幅农民画。截至目前,我们的300多幅农民画都已销往浙江杭州、绍兴等城市。”

  阿瓦提县文化馆展出的农民画。

  阿瓦提县多浪乡克其克拜什艾日克村村民古丽扎尔·吐尼亚孜是农民画家之一。古丽扎尔原来只是一个农民,家里两口人,两亩地,一年到头来也就几千元的收入。用古丽扎尔的话说:这些收入只够家里的基本开销,自己想买点新衣服都不敢想。

  2017年的一天,县文化馆在村里举办“送文化下乡”农民画巡展。古丽扎尔从小喜欢绘画,看到色彩艳丽、自然纯朴的农民画,爱不释手。她一边用手机拍着,一边用手比划着,突然眼睛一亮。看完农民画巡展,古丽扎尔回到家里就拿起铅笔,找来了一沓纸开始了农民画寻梦之路。

  白天要干农活,古丽扎尔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对着手机里的照片进行练习。她一笔一划勾勒着,一次不行画两次,反反复复好几次,一串葡萄、一朵棉花终于画的有模有样了。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古丽扎尔画画的笔法、手法变得灵活了许多,家里的床头、茶几、小方桌都成了古丽扎尔绘画的临时画架。每一次画完,古丽扎尔都会拍照片通过微信把画发给文化馆的艾尔肯老师看一看,虚心听取老师的修改意见。

  古丽扎尔介绍自己创作的农民画。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7年12月,阿瓦提县文化馆面向全县范围内招聘有画画特长的群众。消息一出,古丽扎尔就信心十足地到县文化馆去应聘。一张白纸、一个画架、一支画笔摆在了古丽扎尔的面前,所画的题目自拟,古丽扎尔一下慌了神。

  一旁的艾尔肯老师俯下身子说道:“这位同学,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画啥画啥,不要紧张。”听到艾尔肯老师的话,古丽扎尔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思索片刻,拿起画笔行云流水般地在画纸上创作起来。一声“时间到!”古丽扎尔的一幅《巴扎购物图》画好了,放下画笔,走出考场,古丽扎尔长长舒了一口气。

  古丽扎尔创作的农民画。

  五天后,好消息传来,古丽扎尔应聘成功,被县文化馆录取了。进入文化馆工作后,古丽扎尔学习更加勤奋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画画水平稳步提升。2018年10月份,古丽扎尔画的《巴扎天》农民画以600元的价格卖给浙江客商。

  如今,古丽扎尔已经成为了农民画合作社的顶梁柱,内地客商下的订单,每一次都少不了古丽扎尔参与创作,还特意点名要她绘制的农民画。

  看到古丽扎尔的成功,不少想画画的村民也纷纷加入了学习农民画创作的兴趣班,一有空闲就到农民画合作社里学画画,目前已有4名学员加入到农民画创作的行列。古丽扎尔希望带着更多贫困村民,通过农民画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王延琪)

来源:天山网
编辑:朱晶晶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六·来!“拼命三郎”...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许魏洲:40年“穿越旅行”找到青春的答案

    许魏洲“旅行”的起点是校园的一间教室,因为无意推开一扇门,许魏洲蓦然闯进了一座流动的“时光博物馆”。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时间轴上,一个个重大历史节点,被一张张中国青年报社等单位的经典摄影作品连缀成岁月长廊。

  • 刘洋:为全力备战2020东京奥运蓄力拼搏

    “四年”这个时间维度,对运动员来说特别敏感,因为一个奥运周期正好是四年。对于早在2014年体操世锦赛就拿到吊环世界冠军的刘洋来说,这四年,他经历了运动生涯的起起伏伏,如今他将为东京奥运会蓄力拼搏。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戴威:“跪着也要活下去”

    在ofo风雨飘摇之际,创始人兼CEO戴威再次出面“稳定军心”。戴威日前发表内部信宣布ofo将进行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和升级。在内部信的最后,戴威还对ofo员工进行了激励,称“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仍需坚守信念,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

  • 安徽蚌埠80后创业青年打开农民增收新思路

    黄计亮返乡期间,童俊杰找到了他,向他介绍了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和村里的基本情况。“我当时其实挺佩服老童的,他是市里下派的干部,3年期满后又自愿申请再留3年,他决心要把陡沟村带脱贫,他的精神感染了我,这里是我的家乡啊!”春节还没过完,黄计亮便决定返回家乡从事农业产业发展事业,为实现家乡父老共同致富而努力。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