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卿:坚守工作岗位36年 扎根深山育桃李-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中国梦·实践者】

孔文卿:坚守工作岗位36年 扎根深山育桃李

2018-11-05 16:29:59

  36年来,他自己也数不清教过多少学生,又有多少山里娃听着他带了张坞口音的语文课,用着他自己发明的算数小技巧,飞出山沟沟,到镇上,到县里,到省城,越飞越远,彻底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他只清楚地记得,今年高考,人口只有200多的小小花山村走出了8名大学生,创下历年新高。孔文卿高兴地不得了,他和镇村干部一起跑腿磨嘴,张罗着给家境贫困的寒门学子联系爱心企业捐资助学,看着一个个娃娃走出深山,他激动地不知如何是好:“我热爱教育事业,我能够看到孩子们识文断字,考上大学,走出山区,这是我当老师最开心最欣慰的时刻”。

  还有一年,孔文卿就到了退休年龄了。儿子要带他到城里含饴弄孙享清福,女儿也劝他卸下担子好好歇歇,他却摇了摇头:“只要有一个学生在,我就教下去,老了走不动了再说嘛”,他执拗得认为,只要学校在,贫困村的希望就在!

  其实,临近退休这一年,反而是孔文卿职业生涯中“兼职”最多的时候。教室墙上的课程表显示,孔老师是“全科教师”。他为孩子们开设的不仅有语文、数学科目,还有品德、社会、自然、美术、体育,甚至英语。

  “山里孩子也应该接受好的教育,虽然就剩我1个老师,但还是要尽量让孩子们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啥不会我去学啥嘛,学会了再教给学生们。”孔文卿有点赧然,简单整洁的宿舍里,一本中英字典翻得多了,卷起了毛边。

  除了“全科教师”,孔文卿还得当厨师。每天中午,结束了上午的课程,他都要匆匆来到教室对面的厨房,给孩子们做饭。

  由于2名学生离家远,从这学期起,孔文卿主动承担起了给学生做午餐的任务。捞面条、汤面条、蒸米饭炒菜,家常菜轮换着做,娃娃们吃的是他亲手种的鲜灵灵的大白菜,他还要三不五时趁着村人的摩托车下一趟山,到镇上买点别的蔬菜、肉类,给孩子们改善生活换换口味,从开学到现在,他没收过一分钱。从以前学生们自己背着粮食柴火来学校灶上吃饭,到现在他一手包办了,目的只有一个:学生娃们吃好饭了,才有劲儿识字读书学知识。

  36年执教生涯中,角色几多变幻,孔文卿从未懈怠;“我对得起每一个学生和家长,一所小学改变了一个村庄,这是我最骄傲的”。前些年,花山村很穷,村里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不少孩子很小就辍学了。为此,他十分痛心,不断奔走,以一己之力扭转困境。

  学校师资不足,他想方设法向上级申请,邀请老师到村里任教;学校设施简陋,他不厌其烦地从外地添购教学设备,尽量使孩子们能享受到与山下孩子一样的教育条件。每学期开学时,他都要坐着村里人的三轮车,到乡政府去拉书本;每年秋季,也会提前下山采购蜂窝煤,让孩子们冬天不受冻……

  最让孔文卿遗憾的,是看到一些好苗子辍学。他清楚地记得十几年前的两名女生,初中就辍学了,镇上的中学校长找到他,希望他作为学生们的开蒙老师,能去劝劝。孔文卿二话不说,拔腿就走。小小的花山村却拥有54个自然村,分布在大山褶皱里,有的单门独户就自成一村。他踏雪走了4个多小时的山路去做家访,一路上汗水湿透了衣裳又被寒风吹干,却无功而返。这件事多年来一直横亘在他的心里,不能释怀。后来,村里风气渐渐好转,家长们更重视教育,孩子们也愿意好好读书,孔文卿更是不遗余力让每个孩子都接受教育:“一个都不能少,读书才能走出大山”。

  在常住人口只有200多人的花山村,很多人都是孔老师的学生,他还教过不少父子两代人。

  “我上学时,他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先给教室生火,以前烧柴火,现在烧煤炉,还带我们跑操,大家热乎乎坐下来上早自习,我记了很多年。孔老师总是笑眯眯的,脾气好,教得细致,一直用心对待每个学生。”村民王锁柱说,孔老师既教过他,又教过他的两个孩子。他一直守在村里,开了个农家宾馆,种几亩庄稼,俩娃都到镇上上初中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孔老师的言传身教让他受益终身。

  近10年,花山村每年都有学生考入大学。孔文卿说,当在外求学、工作的学生过年回来看他,每年教师节给他发祝福短信的时候,这种幸福感只有他自己才能品味到,“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他深知,教育对山区孩子的特殊意义,“山里的孩子们与外界接触很少,掌握知识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临行前,孔文卿告诉我们,村里的幼儿教育仍是空白,明年春天他打算开办幼儿教育。

  “这所学校建国后成立,已经快七十年了,我很想把它办好、传承好,哪怕就剩1个孩子我也要坚守下去。”孔文卿说,山间秋阳格外明亮干净,打在他灰白萧疏的华发上,打在他皱纹沧桑的脸庞上,也照在那一条走出大山的路上,照在越过重重山岭层层屏障,能到达的更远的地方。(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1 2 共2页

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辑:刘英杰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第十六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候选标兵单位...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两代人的绿水青山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外援林书豪抵京 不讲特殊

    昨天下午,北京首钢队后卫外援林书豪从美国抵达北京,正式开启他在北京首钢队的旅程。林书豪是北京首钢队在最近两年内最大牌的外援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林书豪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与此前的外援是相同的,他没有大牌球员的特殊待遇。另外,林书豪为了能够更好地备战新赛季以及在赛季中有上佳表现

  • 出品人于冬:不做山寨版《萨利机长》,而是要超越

    25日,根据川航英雄机组真实事件改编的国庆档献礼大片《中国机长》在京举行首映礼,出品人于冬、导演刘伟强携影片主演张涵予、袁泉、欧豪、杜江、张天爱、李沁等齐齐亮相,分享影片拍摄幕后故事。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领带大王”曾宪梓的家国情怀

    金利来集团创始人、香港著名爱国企业家曾宪梓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日与世长辞,享年85岁。这位创立享誉商界“金利来”品牌的“领带大王”,一生心系祖国、情牵香港,对己,克勤克俭;为国,慷慨解囊。他爱国坚定、爱港真诚,一生浓烈的家国情怀与拳拳赤子之心,溢于言行,令人敬仰。

  • 小村“商人”颜云昌的“生意经”

    “现在农村环境好,交通方便,周末来村里采摘水果、休闲游玩的人还挺多的,搞点土特产好卖。”在湖北孝感市大悟县新城镇红畈村“幸福超市”里,44岁的老板颜云昌正在琢磨自己的生意经。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