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占鑫:愿做残疾人回归社会的桥梁-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唐占鑫:愿做残疾人回归社会的桥梁

2018-09-16 13:48:59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电 题:唐占鑫:愿做残疾人回归社会的桥梁

  作者 黄钰钦

  如果说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26岁时的唐占鑫无疑是这句话第一个反对者。

  那一年夏天,唐占鑫在德国拿到硕士学位准备回国,毕业旅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脊髓损伤,从此再也无法站立。在这之前,她并未感受到命运的任何馈赠,却已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4年后,坐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作为代表的唐占鑫目光柔和而深邃,她认真思考着如何让更多和她一样的脊髓损伤者回归社会,也在思考着命运馈赠的礼物究竟为何物。

  2004年受伤之后,唐占鑫将自己彻底封闭,这样的状态直到三年后父亲一次抱她下车时一脚踩空。“父亲一跤摔在地上成了导火索,我突然意识到我应该去减轻父母的负担,要努力走出去。”

  那时,唐占鑫在中国脊髓损伤论坛上了解到,国内脊髓损伤者已逾百万人,他们中大量因残致贫,难以离开家庭的照顾。“当时自己并没有想要做成一个事业,只是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别人,减轻伤友和他们家人的痛苦。”唐占鑫说。

  2014年,她和3位伤友成立了北京第一家“中途之家”,向脊髓损伤者介绍正确有效的康复理念,帮助他们重建新生活。

  2015年,“中途之家”正式注册为“北京市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由生活能力培训扩展到与职业能力和社会回归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服务机构。作为中心主任,唐占鑫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帮助脊髓损伤者重新回归社会。

  她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脊髓损伤者回归社会的障碍,“大部分伤友受伤后并不愿意接受脊髓损伤是不可逆的事实,他们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康复锻炼,却错过了回归社会的时机。”

  唐占鑫当年也是如此,她曾四处打听康复的方法,甚至找到私人医生“每天扎两三百根针,每天扎,每天哭”,但两年多的康复治疗屡次失败。她总结道:“如果那两年能尽快回归社会,学会轮椅上的生活,自己不至于和社会如此割裂。然而,没有人希望一辈子都生活在轮椅上,刚受伤时我们都看不到未来。”

  另外,并不完善的无障碍环境也是阻碍脊髓损伤者回归社会的因素之一。2014年,唐占鑫和“中途之家”的朋友走遍了北京地铁2号线、4号线和10号线的88个地铁站,整理出地铁无障碍设施的7大类问题,最终地铁公司在两个月内将所有问题逐步全面改善。2015年12月,一本汇集17条地铁线路、318站地铁无障碍出行信息的《无障碍出行手册——地铁篇》正式印制完成。这样的手册还在继续,唐占鑫介绍说,现在北京12家市级公园的无障碍出行手册已全部完成,今明两年还准备推出北京商圈和文化场所的手册。

  投身残疾人工作5年,唐占鑫清楚地知道残障人士对于生活的满足感取决于社会的认同感,“传统观念只看到残障朋友缺了什么,现在看到的是残障朋友还有什么能力。当社会能共享他们所创造出的价值时,他们才是真正地回归社会,我愿意尽我所能去做他们的桥梁。”

  如今再回想起14年前的那一幕,那份恐慌与无助依旧强烈。只是唐占鑫渐渐明白,命运对自己无所谓馈赠,它留下的只是身下的轮椅和身上的责任。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砚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二十一·教师讲述培养民族...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倔姑娘”董英妹:用成绩回应质疑

    “女子甲组跳远冠军、100米栏冠军(破纪录),七项全能目前比完的两项都是第一名……”9月14日,17岁的唐山女选手董英妹成为本届省运会青少年组田径赛场关注的焦点。

  • 白岩松董卿李梓萌撒贝宁 盘点央视名嘴读书那些事儿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央视主播台前的侃侃而谈,离不开多年的阅读与积累。央视总编室微信公众号“CCTV看点”日前刊发文章,带我们走近镜头外的央视主持人,看看他们对读书都有哪些感悟。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王胜地:目标进入500强

    谈起创业初衷,王胜地回忆说,2014年他在美国完成学业准备回国时,国内的亲朋好友纷纷要求他代购美国奶粉和纸尿裤,这让他很震惊。当他提着大包小包的奶粉和纸尿裤在机场排队托运时,更让他备受羞辱。

  • 王国鑫:把崖壁变成“聚宝盆”

    9月初的江西鹰潭龙虎山景区李家村,秋色怡人,远眺附生在崖壁上的一排排铁皮石斛,黄灿灿的花儿犹如满天星,给寂静的山谷平添了无限生机。8日清晨,村民李发旺早早攀上崖壁,采摘铁皮石斛。“5年前我与王师傅合作,在崖壁上种了10多亩铁皮石斛,现在每年都收入10万多元。”李发旺说,以前寸草不生的崖壁石,如今成了他致富的“聚宝盆”。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