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滚:大山深处播火人-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张玉滚:大山深处播火人

2018-09-03 19:10:38

  八百里伏牛山,锦峦叠嶂,美如画屏。云雾深处,大山之巅,成片成片的连翘扎根岩土,拥抱峰峦,迎着太阳默默生长。早春,它们绽芳吐蕊,开成一片金色海洋;深秋,它们收枝敛叶,结就一味人间良药……千百年来,无论雨雪风霜,历经酷暑严寒,连翘始终坚守脚下土地,为人们奉献灿烂芳华和宝贵果实。

  在南阳镇平县的伏牛山区,有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学校长,就像这平凡而又坚韧、朴实而又厚重的连翘。为了一句庄严的承诺,他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大山深处,只为干好一件事: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托起大山的希望。

  他就是张玉滚,一个“80后”小学校长。他扎根黑虎庙小学17年,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当地人把他的事迹编成歌曲传唱,感动了无数人。

  他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故事?

  5月2日,记者驱车从镇平县城出发,经过高丘镇,再向北沿着崎岖的山路,盘旋而上攀爬到海拔1600多米的尖顶山头。向下望去,山谷里的一片平地上,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那里就是张玉滚所在的黑虎庙小学。顺着山路蜿蜒下降到海拔600米的谷底,一路走进大山褶皱深处,路的尽头就是学校。

  留山记——

  “泥巴砖头垒个灶台,顶多能用个十年八载。咱们教学生认的每个字,他能用一辈子。”

  黑虎庙村是镇平县北部深山区的一个行政村,属于高丘镇。从地图上看,这里距离县城70多公里,距离不算太远。然而一座座大山像铁桶一般,把黑虎庙围困得水泄不通,牢牢压在谷底。以前,黑虎庙人要想走出大山,得沿着山脊上牛羊踩出的小道,翻越尖顶山,再穿过险峻难行的八里坡。走到高丘镇,通常需要10个多小时。老辈人说“上八里、下八里,还有一个尖顶山;羊肠道、悬崖多,一不小心见阎罗。”

  黑虎庙村1300多人,下辖13个自然村,零星分布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带状山凹里。学校虽说在村里的中间位置,但住得远的学生步行要3小时才能到。一座破旧的两层教学楼,一栋两层的宿舍,三间平房,就是这个学校的全部家当。

  初见张玉滚,一米六的个头,面相憨厚。他上身穿一件皱巴巴的黑色西装,里面套着手工编织的黄色毛衣。毛衣里边是发黄的白衬衣,扣子一直扣到脖子。他下穿一条黑色裤子,脚上是一双蒙尘的旧皮鞋。38岁的人看起来像是50多岁。

  坐在学校简陋的接待室里,喝着他们自采的连翘花茶,我们的话题渐次打开。

  “是老校长给我指的路。当初要不是他,我肯定离开黑虎庙了。”张玉滚声音低沉。

  他口中的老校长指的是吴龙奇——黑虎庙小学退休校长。吴龙奇在这里教了一辈子书,堪称当地的活字典。本报18年前曾以《一根扁担挑起两所山村小学》为题报道过他的事迹,乡亲们都亲切地喊他“扁担校长”。

  吴龙奇告诉我们,黑虎庙村,得名于村里最高处的一座古庙。相传赵公明骑着一匹黑虎在此降妖除魔,保得一方平安。乡人感念其恩德,在这里为他建下庙堂。虽说供了财神爷,但村里人的日子依旧穷苦。吴龙奇说,以前山里人过年,挑一担干柴,走四五十里山路,到高丘街上卖了,换两棵白菜,捎一把粉条回家,就算置办了年货。

  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心心念念的追求。要想刨除穷根,改变命运,必须从教育开始。从1973年起就在村里教书的吴龙奇,深知一个好老师对孩子们的意义。17年前,张玉滚就是这样被吴校长“盯”上的。

  2001年8月份,眼瞅着开学在即,吴校长把手里的教师拨拉几个来回,加上返聘的,还有两个班开学没老师。学校偏僻,没人愿意来,指望县里派老师根本不可能,急得他火烧火燎。

  这十里八村还有哪个“秀才”能救急?吴龙奇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人——自己教过的学生张玉滚,7月份刚从南阳第二师范学校毕业。“这可是个正儿八经的师范生呢”,他高兴得直拍大腿。

  事不宜迟,吴龙奇赶紧挎一篮鸡蛋去张玉滚家,恰好碰见张玉滚在收拾行李,准备和同学一道去南方打工。

  “玉滚啊,你是我的学生,得帮个忙暂时顶一下。等上面派下老师,你再出去打工也不迟。”老校长软话说了一箩筐。

  “吴校长,您让我考虑考虑。”在外上了三年学,老实巴交的张玉滚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出去闯一闯,好歹干个啥,也比窝在大山里受穷强。

  老吴怕张玉滚悄悄溜了,就一天三趟地盯着。

  “你先跟我去学校瞅一眼再说,是走是留,我不拦你。”最后,老吴干脆换了“套路”。

  跟着老校长,张玉滚来到学校,走进自己当年上课的教室,映入眼帘的依然是“破桌子,破水泥台子,里面坐着十来个土孩子”。

  “玉滚,泥巴砖头垒个灶台,顶多能用个十年八载。咱们教学生认的每个字,他能用一辈子。你要不来,这个班就开不了台,孩子们就得上山放羊去。”老校长背过脸,用关节粗粝的手揉着眼窝。

  看着孩子们清澈无邪、渴望知识的眼神,那不正是自己小时候的模样吗?难道就因为没有老师,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失学吗?张玉滚鼻子陡地一酸。

  “老师,啥也不说了,我不走了。”就这样,21岁的张玉滚成了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

  扁担记——

  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在张玉滚住的宿舍里,记者见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担,两米长,黝黑发亮。黑虎庙小学的老教师说,这根扁担不寻常,老校长吴龙奇挑了它几十年。后来,老校长挑不动了,张玉滚接着挑。可以说,这根扁担就是黑虎庙小学历史的见证。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张玉滚接过老校长的扁担,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遇冷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书本还在高丘镇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路喜安就扛上扁担出发了。揣几个凉馍,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凉馍,他俩又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往回走。

  一路紧赶慢赶,晚上十点多,两人才走到尖顶山顶。汗水在眉间结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俩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小心翼翼放好。他们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学校,两人几乎成了“泥人”。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来,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从2001年到2006年,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寒来暑往,他的足迹早已化作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回荡在黑虎庙的沟沟坎坎。

1 2 3 共3页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高清组图)

    9月1日,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幕。本届电影节期间将举办“金鹿奖”最佳故事片等10项评奖、影片展映、老影人回家、电影论坛等系列活动。

  • 余丁:经典作品见证变迁 影视发展与时代同行

    导演余丁在成功执导《鸡毛飞上天》之后,又接下了一部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的现实题材剧《面向大海》,此剧聚焦深圳,以小人物的创业历程与情感故事为切入点,讲述改革开放前沿的创业者、亲历者创业奋斗的历程。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董明珠的“造芯”之路

      几个月以来,格力电器董明珠要花500亿造芯片的消息人尽皆知。去年她就表示:即使今年(2017年)不分红,格力为了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年报显示,格力2017年营收1482亿,同比增长37%,净利润224.02亿,同比增长45%,创出历史新高。格力公司2017年不分红,就是为做芯片做准备。

  • 裕同科技创始人王华君:坚守初心 “包装”未来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小型加工厂,到如今的我国印刷包装业百强之首,深圳市裕同科技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拥有41家子公司和7家分公司,机构遍布全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东、华南、华北以及越南、印度等地设有生产基地,并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地设有服务中心。王华君作为裕同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紧跟时代步伐,在不断求新求变的发展过程中,坚守初心,引领企业从传统包装印刷行业向以智能制造的工业4.0转型升级。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