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天路上的农民工家庭加油站-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雪域天路上的农民工家庭加油站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2018-07-12 07:52:37

雪域天路上有座农民工家庭加油站

  从青海格尔木市出发,沿青藏公路南行,一座山峰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海拔6600多米常年冰盖雪封的昆仑山玉珠峰。

  在海拔4200多米的玉珠峰脚下,建有青藏公路沿线海拔最高的加油站——玉珠峰加油站。它孤零零地矗立在109国道旁,凝望着旅游的、拉货的各类车辆和匆匆而过的旅客。

  农民工颜世秀和妻子罗桂兰一家坚守了8年,玉珠峰加油站已成为他们离不开的家。因加油站地处进藏咽喉,环境恶劣,被客户亲切地称为“天路上的家庭输血站”。

  从农民工到加油站站长

  近50岁的颜世秀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在多年辗转工地打工的日子里,他非常向往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2010年7月,时逢中石油青海销售公司招工人,听说加油站能按时发工资,颜世秀和他的几个老乡来到玉珠峰加油站,成为一名加油工。

  来到玉珠峰加油站时是盛夏,迎接颜世秀他们的却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与一望无际的雪山。和许多第一次来到这儿的人一样,见到这样壮观的景色,颜世秀内心很激动。

  但很快,他意识到这里的残酷:高海拔,荒无人烟,年平均气温不到0摄氏度,夜间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早上醒来,脸被冻得发紫,而且缺氧、缺水、缺电、缺吃喝……就算是本地人,只要动作稍微快一点,就会有高原反应。

  艰苦的自然环境,使得加油站的人员流失严重。颜世秀应聘到加油站工作前,4年中这里已经换了7拨主人。和他一起招来的十几名农民工,有的坚持不到一星期,最多的也只坚持两个月,陆陆续续都离开了。

  对于颜世秀来说,这是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虽然自然条件艰苦,但工作稳定,只要肯努力,收入也会增多,他下定决心留下来。

  由于玉珠峰加油站招不到人,2010年底,颜世秀把妻子和大儿子等家人都带到了加油站。一家人轮流倒班,使加油站实现24小时无间断服务,而加油站自然也成了他们的家。

  然而,3年前的一天,不幸毫无预兆地降临了,颜世秀的大儿子得了重感冒,由于气候恶劣、高原缺氧,在一次患病维修发电机时不幸离开了人世。

  老年丧子之痛,环境恶劣之险,家人求安之切,前所未有地考验着这个刀刻斧凿的汉子。是走还是留,家人动摇了,可颜世秀还是咬紧牙关对老伴说:“不能走,我的儿子留在了这里,我们得守住他……”

  后来,颜世秀把二儿子接到了加油站。玉珠峰下他们一家用全力支撑着这座“天路上的家庭输血站”,哪怕天寒地冻,不曾退却。

  加油站变成一座救助站

  每天清晨,颜世秀的妻子罗桂兰会早早起床,为过路的司机烙油饼、煮奶茶、烧开水,供他们免费享用。有时候,一些走夜路的司机和游客还会在这里借宿。

  在艰险的雪域天路上,有过往的货车,有自驾进藏的游客,甚至有骑自行车和步行的探险者。对于他们来说,玉珠峰加油站不仅仅是一个加油站,也是他们歇脚的最好驿站。危急时,玉珠峰加油站便成了一座救助站,无偿伸出援手。

  马贵忠是一位青藏线上的货运司机。2011年夏天,马贵忠的货车在距离玉珠峰加油站10公里的地方冒烟起火,他便连忙打电话向加油站求救。

  接到电话后,颜世秀拿起灭火器,搭上一辆顺风车就赶了过去。半个多小时后,火扑灭了,车保住了,货物保住了三分之二。“兄弟,这车就是我的命根子,你这是救了我的命啊!”马贵忠拉着颜世秀的手说。

  再次来到加油站时,马贵忠带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他想对颜世秀说的话,“平时热忱服务,难时更显真情”。

  “我们一家人有高原反应,能不能救救我们!”2015年6月的一个傍晚,一位小姑娘气喘吁吁地跑进加油站求助。颜世秀从屋里赶出来,看到小姑娘的父母和哥哥斜靠在车里,病情十分严重。颜世秀立即提供氧气,还让家人连夜将他们送到格尔木市的医院。

  加油站像是一座救人于危难之间的输血站,让天路之行少了一些荒凉与危险。颜世秀一家也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青海”十大人物。

  从加油量不足1吨到超过40吨

  “一般早晨7点多就会有车来加油,所以得早早做好检查工作。”颜世秀边说边解开厚厚的棉布油枪套检查,有时雨雪冻住油枪,颜世秀得用热水袋热敷才能化开。

  “在海拔如此高、条件如此艰苦的地区设立这样一个大型加油站,实在是太重要了。”中国石油青海销售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星国说,沿青藏公路从格尔木至唐古拉山,一路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加油站可以供应种类齐全的油品,加满了油才可开到西藏的安多县。

  在这个家庭加油站里,颜世秀不仅是站长、加油工,还是安全监督员。

  “一年365天,这里刮风至少300天。”颜世秀的儿子颜双能戴着厚厚的棉帽、眯着眼给一辆卡车加油。因为风沙大,他们一家三口都患上了严重的眼病。

  玉珠峰加油站建立前十年,因无人愿意长期留守在这里工作,加油站也很少有人光顾,无比冷清,平均每天加油量不足1吨。

  颜世秀到加油站后,一点点、一步步感动着过往的司机和旅客,加油站活了,加油量增加了,路过的人记住他,获助的人感恩他,以前冷清的加油站,变成了红红火火的忙碌场。油品销售量也从以前每天不足1吨增加到现在的40多吨。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桑巴军团”怎么了?

      “‘桑巴军团’怎么了?”当世界杯四强阶段化身“欧洲杯”之后,很多球迷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毕竟,由内马尔领军的巴西队是此前人们预测的夺冠大热门。

  • “滑启100”中国轮滑巡回赛介休站落幕 230名选手参赛

    10日,“滑启100”中国轮滑巡回赛介休站落幕。来自山西太原、阳泉、运城、大同等地的20支代表队的230名选手参加幼儿、少年等7组21项比赛。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张河川:中国将为世界高铁建设提供更全面可行的方案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河川近日在第五届中俄博览会上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在走向世界,将为世界高铁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全面可行的方案。

  • 帕尔默·洛基:发明VR头戴显示器 引领虚拟现实潮流

      如果说扎克伯格是目前美国最成功的“80后”,那么引领了虚拟现实潮流的帕尔默·洛基则可以被称为最成功的“90后”。他不仅是傲库路思的创办人,还是虚拟现实(VR)头戴式显示器“傲库路思·裂缝”的发明者。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