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狙击手林松和他的神外“蛟龙突击队”(图)-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脑瘤狙击手林松和他的神外“蛟龙突击队”(图)

2018-07-09 08:43:27

手术前,患者的妻子在丈夫手上写下一行小字,林松用相机将其记录下来。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林松严格遵守手术流程,坚持以最最佳状态做好每一次手术。

工作日每天早间的查房成为林松详

  作为神经外科的医生,做出每一项诊断、提出每一种治疗方案,他都要理性地思考和权衡;但在和患者共同做出最终决策之前,他也会问自己一个感性的问题:“如果这是你的父母,如果这是你的孩子,你准备怎么治?”

  患者和家属是最不可或缺的战友,“我们必须真诚地对待患者,和患者站在同一战线、同一立场上,这样才有可能打赢那些恶战”

  “你看过《红海行动》吗?神经外科四病区这个攻坚团队就好比里面的蛟龙突击队,面对的都是最凶险的敌人。”大徐(化名)是个“军迷”,同时也是在北京天坛医院(下简称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一位患者,他的主治医生是四病区主任林松。套用大徐的比喻,林主任应该算是这支“突击队”的“队长”兼“狙击手”。

  脑胶质瘤、高难度深部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这串常人看来陌生而恐怖的疾病,就是这支“突击队”对抗的“敌人”。脑胶质瘤俗称脑癌,因手术风险高、治疗难度大、患者生存期短等特点,多年来一直让人闻之色变。

  林松从不讳言“敌人”的凶恶。“如果把人的颅脑比作一个圆形的靶子,我们接诊的不少患者,他们的肿瘤长在靶心处接近十环的要害位置。”林主任告诉记者,“实施手术时,既要尽可能彻底地切除肿瘤,又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神经功能不受损、少受损,难度确实极大。”

  “让有需要的患者都能看上病”

  杨凯元,目前在首都医科大学读研究生二年级,他和同学李铭孝、师兄黄伟一样,都是四病区这个“战斗集体”的年轻血液。系好白大褂上的最后一粒扣子,“冲锋号”也就随之吹响——早上7:50,他们几乎同时从门诊楼满载的电梯里侧身挤出来,随即被候诊的患者和家属围住,急着要加号的患者甚至拉住了他们的衣袖。

  “只要有需要,林主任一般都会给加的;在神经外科,首诊重要、手术重要,术后复查和治疗也同样重要,所以只要来了,都得尽量让人家看上病。”黄伟说话时语速很快、带一点南方口音,但吐字和表达却非常清楚,这是他在四病区这些年与患者沟通练出来的。

  清晨到岗,做好下周的手术安排,林松快步赶到门诊楼,在电脑前坐定,迎接当天的第一位患者。

  “看你这片子挺好的啊,没有复发。”林主任先开出一粒“定心丸”,女患者一直紧皱的眉头散开了。“但是看化验结果,内分泌系统还是受到了影响,接下来要把药量调整一下。”林松向患者解释了她近来身体出现不适的原因,提醒她每次来神经外科复诊都要连带着做内分泌方面的检查,又把调整后的用药方法复述了两遍。一旁的杨凯元快速地在患者的病历本上记录着。与此同时,李铭孝开始换片子并介绍下一位患者的情况。写好病历,杨凯元帮患者把各项检查结果收进装影像报告的袋子里;女患者道谢出门时,李铭孝也跟了出去,交代她一些复查、用药和日常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

  林松和年轻的助手们连轴转、打配合,环环相扣、争分夺秒、一刻不停,从首位患者就诊到第二个患者进门,整个过程用时4分钟。

  “很多患者都是千里迢迢过来看病的,我们必须提高效率,无论手术还是门诊,要质也得要量,既要尽快帮每位患者把问题解决了,也要让有需要的患者都能看上。”

  林松出门诊时,很少喝水,能省的时间都省出来给患者;但不能省的环节,他一个也不会落下。这些必备环节,既包括了解病情、查看片子和各项检查结果、提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开化验单、开药等等,也包括用安慰的话语甚至小小的玩笑来缓解患者的焦虑。

  “林主任,就这片子,您给初步判断一下,我妈这瘤子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一个30多岁的男子陪着年近花甲的母亲前来就诊。儿子直勾勾地盯着林松,问话几乎没有停顿和喘息;妈妈则一言不发地低头坐着。

  “我看像良性的。”家属说话急,林松答得也干脆,“你这小伙子,哪有当着妈问这个的?”林松说完,男子有点不好意思,语速放慢了些,说在体检结果出来前,已经觉得母亲有些不对劲儿,“我妈一直是做小生意的,可是前段时间连账也懒得算。后来查出这么个情况,我在家就跟我妈说了,不管结果多坏,都要有心理准备。”

  听完他的描述,林松问患者,“您懒得算账,最近是不是把钱都送人了?”这位脸色沉郁的母亲被逗笑了,说那倒还不至于。林松接过杨凯元开好的化验单,递给儿子,又嘱咐他,“现在各项检查都还没做,下不了准确的判断呢,你别先把妈妈吓坏了。抓紧做完检查,再回来找我看。”

  从医多年,林松最明白患者的担忧、家属的纠结,“现在国内的焦虑症发病率超过6%,在神经外科的患者和家属中,这个比例还要更高。”因此,在林松眼中,一个合格的医生除了用医术治身病,也要靠沟通解心病。

1 2 3 共3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英格兰:从“三喵”到“三狮”

      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但英格兰队此前已有28年未能跻身世界杯四强,这一次,他们距离将大力神杯带回家乡还差两场比赛的胜利。11日晚,英格兰队将在莫斯科的卢日尼基体育场与克罗地亚队争夺一张决赛的入场券。

  • 世界杯“格子军团”力克东道主的背后故事

      点球,俗称12码,从罚球点到门线这短短的10.9728米看似不长,其间却包含了多少心理争斗,留下过多少绿茵荣辱。苏巴希奇能够在这场“暗战12码”中笑到最后殊为不易,因为他的对手、俄罗斯门将阿金费耶夫同样是以擅长扑点球闻名。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