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院士陈冀胜:看得远,才能走得远-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军中院士陈冀胜:看得远,才能走得远

2018-05-19 14:38:56

  央视网消息:“科学是什么,科学实际就是说寻找想不通的事,但是它要根据国家的需求,时代的需要去解决一些问题。我作为一个防化科研工作者,我主要的思考就是让我们国家的防化盾牌更加牢固。”

  陈冀胜作为我国军事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在不断试错中,奠定中国军事化学基础

  1932年陈冀胜出生在天津,五岁那年,他跟随家人一路南下,最终辗转到重庆求学。在新华书店看书成了陈冀胜最大的爱好,潜移默化中,他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目标,1949年2月,正在复旦大学攻读化学专业的陈冀胜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陈冀胜第一个报名,并且动员八名同学一起参军入伍,成为了新中国防化学兵。防化学兵是技术兵种,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教学,科研力量。于是陈冀胜和其它尚未毕业的学员,分别被选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继续完成学业。

  陈冀胜年轻时照片(资料图)

  1952年7月,陈冀胜从清华大学毕业,回到化学兵学校担任教员。没过多久学校抽调陈冀胜参与筹建化学研究室。在这里陈冀胜和他的战友们实现我军防化装备零的突破。

  “朝鲜战场反馈回来,希望有化学兵来,就是说告诉我们很重要就是那些侦察问题。因为就是说当时战场上,就是很难分辨有没有化学毒物,有没有细菌。”1953年4月,陈冀胜受领了研制侦检器的任务,当时他们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三个从战场缴获的外军侦检包,一份简单的说明书。作为项目负责人陈冀胜立下了军令状,三个月之内,研制生产出400套侦检器。

  “要靠知识来解决问题,碰见这个毒剂,这个毒剂是个什么样的化学结构,产生哪种化学反应会变色。所以找了好多好多材料,开玩笑讲就是晚上大家做梦都在想。”凭借这样一股劲,陈冀胜他们研制出了我军第一个化学装备,“石鹰一号侦检器”,赶在部队出发之前,他们将侦检器送到了战士们的手中。

  然而“石鹰一号侦检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侦检管使用寿命长短不一,作为负责人陈冀胜被调离研究室,回到了教员的岗位。“石鹰一号侦检器”的研制,让我军的化学防护研究迈出的一小步,但是陈冀胜却成长了一大步,这一步让他明白科研工作必须按照规律,眼光要放的长远,才能真正接受实战的检验。半年后陈冀胜又被调回到研究室工作,重新回到科研岗位的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磷化学。

  当时国内还没有人做磷化学的研究,因此他的想法在研究室引起了争议,陈冀胜没有放弃,而是分别找到有意义的同事去游说。最终获得了大家的支持。在国内率先开展有机磷化学和有机氟化学研究后,又开辟了生物毒素的研究领域,这个新领域让他发现了军事化学研究的一个新大陆。碰到问题,很烦心,研究起来很简单,解决完了很开心了这样一种体验,让陈冀胜在科学研究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宽。

  陈冀胜院士说:“我非常高兴,非常庆幸,环境选择让我进入了科学研究的道路,对于科学研究我觉得它并不需要很特殊的天赋,但是要不断的努力,勤奋的进行工作,才能取得成绩。”

1 2 共2页

来源:央视网
编辑:朱晶晶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莱德基改写世界纪录

      莱德基战绩彪炳:2012年伦敦奥运会,15岁的她摘取女子800米自由泳金牌;2016年里约奥运会她包揽4金1银,并打破两项世界纪录。2016年秋季,她进入斯坦福大学,在2017年的布达佩斯世锦赛上斩获5枚金牌,但她近两年的上升势头有所减弱,没有再打破世界纪录。她于今年3月底宣布,正式转为职业选手。

  • 居文君1分优势在手

      对抗赛渐入尾声,较量愈加精彩。15日进行的第八轮比赛,双方弈和。16日再战,谭中怡选择后兵起步,双方进入尼姆佐维奇防御,在后翼经过短暂相持后,很快兑子进入残局争斗。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