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英雄陈焕梓:在战地读书的“武林高手”-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维和英雄陈焕梓:在战地读书的“武林高手”

2018-04-14 13:46:57

维和行动结束后,陈焕梓回到东莞公安系统工作。

  维和战警

  策划:陈明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黎慧莹、陈明 通讯员管萱萱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宇飞

  装甲车里的外国士兵把车门打开,膝盖深的弹壳随之倾泻,“流”到了陈焕梓的脚上。经历了一场持续五个多小时的激烈枪战,天开始黑了,陈焕梓他们丝毫不敢放松,静静等待着上级的下一步指令。最后等到双方休战,另一批队员前来交接,他才开始继续巡逻。

  多年过去了,陈焕梓从一名普通特警队员成长为特警支队的大队长,可他每天依然会在操场上跑上二十圈才肯罢休,搏击、射击等训练一点也不落下。陈焕梓说,做了快20年的特警,中间还参加了赴海地维和行动,这些功夫都是少不了的。

  陈焕梓爽朗、乐观。回忆起十年前在海地维和的时候,尽管记忆有点支离破碎,但很多片段在陈焕梓脑子里依旧挥之不去。

  突击队员 总在最前面

  2005年,中国派遣第二支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地执行任务,时年26岁的陈焕梓与齐莉是同时期前赴维和的。作为30名精英先遣队的一员,在其他队员到来的一个月前,陈焕梓便来到了海地进行任务交接。

  海地常年高温、高湿,气温常高达40余摄氏度,就是简单穿着都容易中暑,何况要穿着重达50余斤的防弹衣、头盔和其他装备在户外工作。海地的蚊子毒性极强,身上被咬的包奇痒难忍,半个月后仍未能消肿,部分队员的伤口甚至发生了溃烂。每逢遇到下雨,本就坑坑洼洼的地面上有了积水,当地有一些妇女光着身子在擦洗着身体,还有的成年人随处大小便……长期的战乱使人的羞耻感荡然无存,宛如置身于一个原始社会。

  陈焕梓作为特战小组中的一员,面对的都是急、难、险、重的任务和负责重要人物的警卫。作为突击队员的他,在每场战斗里要走在最前,确认前方安全后,指导后方队员前进。

  一来到就遇到“拼火”

  “砰!砰!砰!”2005年4月的某一天,中国派遣第二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才刚刚到达,当天晚上营区门口便发生了突如其来的枪战。“(原本)晚上9时开始点名,快9时的时候,忽然响起了枪声。我往天空一看,子弹像流星一样,‘嗖嗖嗖’地飞。”陈焕梓回忆,“我第一反应就是回营区,穿避弹衣、穿装备、拿枪,去哨岗上视察一下是怎么回事。”

  地面、墙壁忽然开始摇晃,陈焕梓他们怀疑有人偷袭。那一刻,陈焕梓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真的来了。后来经过侦查,发现只是虚惊一场,当地警察在追捕一批抢劫犯,刚好路过陈焕梓所在的营区便开始了拼火。后来他才发现,像这样的枪战在海地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平时外出巡逻,我都习惯了随时寻找掩体。”

  陈焕梓坦言,在这8个月里,他的家人都是非常担心的。家人常常通过上网、电视、公安厅的反馈来获取他的相关信息。在海地,每个星期他们有5分钟可和家人通电话。在这样特殊的异国他乡,和家人的5分钟通话就变得弥足珍贵。

  2005年7月,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的防暴队营区内,联合国为125名防暴队员颁发了联合国和平勋章。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歌在营区里回荡,陈焕梓感慨万分,无法用言语表达那一刻的心情:“我首先想到了我的祖国,希望这一年里能够平安回家,回到祖国的怀抱。活着回来就是最大的奖励。”

  维和记忆

  “以少胜多? 有点神化了”

  “很多时候,饭只吃到一半,就会接到任务赶赴现场。”一天中午,处于备勤状态的陈焕梓刚端上碗吃饭,就接到上级任务要求解救人质。根据情报,几名不同国家的人质被当地武装力量关在了一个村庄的某个位置。“武装分子喜欢在一些路边抓外国人,以此作为谈判的筹码。”陈焕梓说。

  村庄里道路狭窄,基本只够一人通过,装甲车根本开不进去。当时加上陈焕梓一共只有10个人,而情报里对方的情况都不明了。这个武装力量十分狡猾,时不时往这边开几枪,然后又马上跑开,似乎在引诱他们进去。当时,陈焕梓接到的指挥官指令是立即攻进去,解救人质。

  多年作战经验告诉陈焕梓,这里有诈!他向指挥官提出,这样强攻上去无疑是以卵击石。“无论是对方的武装情况,还是村庄里的地形路况,我们都不知道,我们不占据优势。”经过与指挥官的一番争论后,指挥官最终同意了。后来,大部队支援来到,作为突击队员的陈焕梓走在最前面,带领部队潜入。最后,村庄里的武装分子被打击得落荒而逃,人质也被顺利救出。

  “我也看过《红海行动》,的确很振奋人心。现实中和电影里不一样,电影为了艺术效果,渲染‘小团体’以少胜多的战术,其实是有点神化了。在现实里,我们是绝对不允许有个人行动的,因为这种行为极其危险。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总会准备好足够的兵力和装备。”陈焕梓说,“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会以多胜少,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车子的弹壳

  七八月的海地温度十分炎热。“即使天气这么炎热,每天要穿戴几十斤的装备。为了安全,我们自己都不愿意穿少一件,因为这些都是用来保命的。”陈焕梓笑着说。

  最让陈焕梓难忘的是七八月份的一次枪战,整整持续了五六个小时,一直到天黑。当天中午1时左右,陈焕梓随同其他几个国家的士兵到一个大的贫民窟里执行任务。根据情报,里面有30多名顽强抵抗的武装分子,并且拥有重火器,十分危险。维和队员们必须把贫民窟的路口死死封住。他们在村口用装甲车作为掩体,对对方进行火力压制。“一般只有两种情况,要不把对方消灭,要不被对方消灭。”

  枪声一秒都没有停歇过,汗水浸湿的衣服仿佛有几斤重。阳光刺眼,陈焕梓眼睛都不敢多眨一眼,死死盯住前面敌方情况并开枪压制。这么高强度的火力压制,里面连一只蚊子都逃不出来。虽然已经有部分武装分子被击毙,但对方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

  这一战,一打就整整持续了5个多小时,一直到天黑,双方才开始休战。这个时候,联合国派遣了另一批人员前来交接。陈焕梓开始下来巡逻,他走到了一个装甲车旁,敲了敲车窗。车里的一名外国士兵缓缓将车门打开,“噼里啪啦”,车里的弹壳已经到了士兵的膝盖深,随着车门打开疯狂往外倾泻,一直撞到了陈焕梓的脚上。

  归国岁月

  无畏战士 是个“书迷”

  维和行动结束后回国,离开了枪林弹雨,陈焕梓在短时间内还没适应过来。有一次,听到汽车爆胎了,他又以为是枪声,身体本能地作出反应,寻找掩体,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哦,这是中国。”

  陈焕梓从小就有个军人梦,他18岁便开始从军,曾在海军陆战队里服役,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好动”的他一点都坐不住,2001年退役以后,陈焕梓便来东莞考公安,成为东莞公安特警的一员。这些经历成就了他一身过硬的本领,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作战战略。

  轰轰烈烈、从不停歇,这或许是陈焕梓这近20年来的缩影。他曾亲手开枪击毙过抢劫捅人的歹徒,凭着特警独有的专业技能,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危险之地挽救局势。谁会想到,这么一位风风火火的人物不仅是“武林高手”,还是一位热爱学习的“书迷”。

  在前往海地维和之前,陈焕梓便已经考上了东莞电大的法学专业,因为要去海地维和而不得不暂时休学。在海地的生活很单调,虽然每天都很紧张,但只要遇上没有任务休息或有一点点空闲时间,陈焕梓便会捧起从国内带去的课本有滋有味地阅读。他可一点都不想耽误自己的学业!

  在海地,陈焕梓还有个习惯,就是将自己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记录,同时还拍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都放在一个硬盘里。他把硬盘放在了随行的行囊里,不料经过日晒雨淋硬盘坏了难以修复,成为他多年的一个遗憾。

  若干年后的今天,随着技术发展,他希望能够再次修复这个硬盘,重新打开他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指挥制服持刀歹徒救人

  去年东莞某镇发生了一起公交车司机被劫持的事件,公交车司机被歹徒用刀挟持,车上还有其他乘客,情况十分危急。接到解救任务后,作为东莞特警支队大队长的陈焕梓迅速指挥组织救援。多名特警同时出动,迅速将公交车逼停,一方面在车后方吸引住歹徒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车前方特警队员迅速破门破窗而入,大约3秒钟的时间,还没等歹徒反应过来,特警便徒手将歹徒制服。从最开始开车逼停公交到制服歹徒,整个行动前后一共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行动如果晚1秒钟,人质都极其危险。”陈焕梓说。

  “要说从海地回来和现在有什么区别,那便是在海地是保证自己活着回来就行,保证自己的安全。而现在,则是要活着将人民群众安全救出来。这对我们的专业素养要求十分的严苛,不允许有任何差池。”

  现在作为特警支队大队长的陈焕梓,主要是从事指挥工作,但每日二十圈跑步、射击等训练他一点也不落下。“每天不执行任务我们就要训练。”陈焕梓介绍,特警支队卧虎藏龙,“电影里讲的铁砂掌、铁头功,在我们这里还真的有人练就了这些功夫。”

  孩子两岁 开始“军训”

  不像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宠着、疼着,陈焕梓的孩子从两岁就开始接受军事化管理。别的孩子在家里可能是打游戏,而他两个孩子每天在家里都要进行站军姿、俯卧撑等军事化训练。

  “2岁就要站军姿,3岁要学会倒立。”陈焕梓介绍,小儿子今年年仅4岁,经过训练后,会玩吊杆,像猴子一样在单杆上晃来晃去,手臂也比一般的孩子更有力量。大女儿今年十岁,是个十足的“女汉子”,在父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独立自强的性格,从来没有人敢欺负她。

  “军事化训练并不是强制性的,我更讲究一种科学性,用做游戏的方法来引起他们的兴趣,针对他们身高和成长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陈焕梓说。

  陈焕梓说,他对孩子最大的期望便是两个孩子以后能子承父业,成为一名军人、一名警察,为社会做出贡献。“当然,也要看他们喜欢。”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宁浩徐峥12年后携手再战暑期档

      《我不是药神》是宁浩与徐峥12年后携手再战暑期档,影片中,黑色幽默元素将融合升级,多位人物角色命运因“药”这一元素串联,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因为药而变成英雄的故事。徐峥也表示对《我不是药神》十分期待:“希望这部社会英雄题材类型电影,能成为电影行业的一剂‘猛药’。”

  • 再度携手恩师 孙杨剑指东京

    昨天, 2018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亚运会选拔赛在太原揭幕。今年年初,孙杨与恩师朱志根时隔近4年后再度携手,将共同冲击2020年东京奥运会。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张兰芳:“辣妹子”逐梦现代农业

    大棚里,一个高高瘦瘦的女孩皮肤黝黑,动作干练,和工人们一起忙前忙后,手机铃声不断响起。接订单、点货验货、调度车辆、收取货款……汗水浸透了女孩衣背。她,就是湖南农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兰芳,一个在现代农业领域不断追梦的“85后”。

  • 刘剑君:从刘总到老刘的幸福

    “来村的头3个月,我只做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刘剑君说,全村159户600多口人散布在12平方公里的浅山区丘陵地带。“每天一起床就往村民家跑,一聊就是半天。才一个半月,鞋就‘张了嘴’。”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