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平:人心齐了,什么困难都能战胜-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刘伟平:人心齐了,什么困难都能战胜

2018-04-06 10:58:08

南昌县向塘镇剑霞村党总支书记刘伟平——

“人心齐了,什么困难都能战胜”

吴齐强  熊婷婷

  图为刘伟平(右)了解村里菜农种植情况。

资料图片

  隔阵子没见,刘伟平好像又黑了一些。春节过后,他开始了一年的忙碌,惠民服务中心要建,清洁工程要搞,公益活动要参加,还有村委换届……2012年担任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剑霞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刘伟平让村子大变样。不少人说,“这个书记能干事”。

  剑霞村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曾是远近闻名的“相国村”,前些年却麻烦不断:环境脏乱差,村民爱打架。大家期盼改变,希望来个能干的书记。被举荐当村支书的时候,一直在外经商的刘伟平内心很彷徨:“从来没接触过基层工作,担心做不好。”

  “你们是老师,我是学生,你们要把学生带好。”上任第一天,刘伟平把村干部叫到一起,将村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列了出来:破旧的村委会需要翻新、村小学危房需要重建、村道破烂不堪需要整修……

  村小学至少需要2000平方米,预算240万元,政府资金只有160万元,80万元的资金缺口从哪来?“村委会可以晚点建。”刘伟平当即表态,无论如何,学校要先建起来。

  此后,刘伟平开始四处跑资金,他一边到上级政府找补充资金,一边拜访在外经商的乡贤。4个多月后,村小学开始重建,不到1年时间,新学校交付使用。新小学的建成,让刘伟平在村里树起威信。在他的带领下,剑霞村新街老街改造、疏通灌溉沟渠、整修道路等工程相继开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直以来,剑霞村以种植瓜果蔬菜为主业,村民虽吃穿不愁,但收入总也上不去。在南昌县周边,向塘梨瓜名气很大,刘伟平顺势而为,申请注册了“向塘”瓜果蔬菜商标。“我家种了十多年梨瓜,以前都自己卖,一年下来就赚万把块。”村民刘春如说,自从注册了商标,销路逐渐打开,有人专程到村里收购,梨瓜还能直接进超市,价格也大大提高。

  在刘伟平的推动下,剑霞村成立了三家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统一把村民种植的瓜果蔬菜收集、加工、包装,解决了村里600多人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上万元。“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综合示范村,发展乡村旅游。”剑霞村现已建成50栋江南民居风格的住宅,规划围绕相国故里牌楼、巷道名人轶事文化、民俗广场、梓溪八景等内容,建设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村。

  刘伟平上任前,剑霞村是有名的重点村、难点村,6200多名村民,一年上访超过200次,打架斗殴事件不断。“人口多,情况复杂,在这里做事难度大。”刘仁荣是村里老党员,对村里的情况很熟悉,“村里就是这些事,一直也没人做成。”

  70岁的村民老刘,老伴早年因交通事故去世,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于是他常年往镇里、县里、市里跑。刘伟平上任后,主动和他结对子,隔三差五上门拜访。“我6岁父亲就去世,就把你当父亲啦。”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为他解决了25万元赔偿款。

  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土地流转……每一项都与村民的切身利益相关。但自从刘伟平上任后,剑霞村没发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没出现一例村民上访。“凡事站在村民的角度,为他们争取最大利益,他们自然会信任你。”刘伟平说,截至2017年底,剑霞村使用项目资金达1亿元,其中有4000多万元来自村民自筹。“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人心齐了,什么困难都能战胜。”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王砚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陈一冰倡议关爱孤独症儿童

    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被蓝灯照亮,一盏一盏的蓝灯,像是一颗一颗的星,照亮一个个孤独的心灵。日前,2018水立方点亮蓝灯暨“勇敢爱 与众不同”全球联跑活动在水立方举行,参与者们用这样的形式倡议社会各界关爱孤独症儿童。

  • 丁俊晖赢“中国德比”晋级16强

    昨晚,复华集团2018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正赛第二轮上演“中国德比”,中国名将丁俊晖以总比分6比2击败肖国栋,晋级16强。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任鹏永:90后“创业疯子”和他的慈善梦

      “阿里优优不是阿里巴巴的附属品”,每次在介绍“阿里优优”时,任鹏永都要强调这一点。阿里优优是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平台一端连接海外设计师或者小商家,另一端连接国内制造商及柔性供应链。

  • 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做鞋34年,他成了“埃塞工业之父”

      1958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农村的张华荣,对“贫穷”有着深刻记忆。靠喝米汤长大的他,初中没读几天就因家贫辍学,20岁当兵,复员后做起了工匠和贸易商。“我什么都干。那时没想过要发财,只要不在农村,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