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华:用一针一线编织成功之路-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20多年坚守一线精进工艺,毫无保留培养技术新人

周爱华:用一针一线编织成功之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李永江 李亮
2018-03-22 07:11:42

  春节刚过,周爱华就忙碌起来了,一方面忙着培训新入职的员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面辅料检验。周爱华是福建柒牌集团的一名员工,20多年来,他坚守一线岗位,并成长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福建省劳模。

  勤学制衣工序返工率低

  1991年,17岁的周爱华夹杂着创业和闯荡的冲动,从老家江西九江来到福建晋江,进入柒牌公司。当时的公司还是个小厂,企业老板和员工的住宿、车间都在同一栋楼里,员工集体宿舍十分拥挤。但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并未吓跑他。

  为了尽快熟悉服装款式,钻研制衣工序,一遇到生产方面的困难,周爱华就立即向老师傅请教。当工友们去吃饭或出去玩的时候,他就在车间里认真学习电平车机台设备的使用。他从老乡那里借钱买来机脚等配件,与脚踩缝纫机机头组装在一起,帮着师傅做一些小工序;下班后,借用老员工的电动平车练习手脚。没过多久,勤奋好学的周爱华就基本掌握了整件成衣的制作工艺,开始用那台组装的老式缝纫机独立接单生产了,而且技术进步神速。

  “跟现在流水作业不同的是,以前每一名缝纫工都必须会做每一道工序,从夏天的衬衫,到冬天的夹克、西服,都要熟悉。公司规定制衣工序,就要严格按照工序做,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件衣服的质量。因为严格按照公司生产流程制作衣服,我制作的衣服返工率低。制作夏衣时,我每制作20件只返工1至2件。制作冬衣时,每制作10件只返工1件。”周爱华介绍说,当时,夹克车间400多名员工,每次厂里举办服装技能竞赛,他都是名列前茅。后来,还代表公司参加晋江、泉州地区乃至省里的技能比赛,每次均获佳绩。

  “细中求新出效率”

  周爱华做事认真,踏实肯干,坚持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也绝不做偷工减料的事。细心的周爱华发现,一些老员工为了多做几件,把夹克里面本应走的一条暗线省掉了。“虽然这只是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却关系到一个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周爱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找到这些员工,耐心地劝说他们。耐心和坚持换来了理解,加上当时车间也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员工按完整工序做工,很快这种情况被制止了。

  “处处留心皆学问,细中求新出效率。”这是周爱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周爱华练好本领之后,成为了带徒弟的师父。许多刚进厂的新员工没有接触过服装制作,周爱华一开始就手把手地教,从最容易、最简单的工序教,首先打好基础,分步骤学习。他找来一些碎布头,让新员工学习机台操作方法。起针与停针的位置都不能有半点误差。新员工熟悉机台设备后,就教他们认识服装的结构。紧接着,教简单的里布拼接。如袖子、前后片的合缝,拼接后的缝位大小要一致,刀口对刀口,整体平整平伏。再教里布开口袋,要求方方正正、不毛角、不起皱。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稳扎稳打,由简单到复杂的工艺都讲解指导,新员工一年左右就可成为一名合格的缝纫工。

  同样带徒弟,其他师父大概要两年,而周爱华只用了一年左右。周爱华解释说:“我带学徒的方法是,只要我懂的技术,都会按照程序毫无保留地教给徒弟,不管上班或下班,只要学徒们提出问题,我都及时解答并现场操作指导,直到学徒听懂学会。”

  公司对周爱华的培训方案十分赞同,将其纳入公司的培训教材,并在全公司推广,提高了新员工及不熟练工的技能水平,大大地缩短了培训时间,保证了服装的质量。

  目前,周爱华从一线缝纫工成长为面辅料检验主管。他说,感觉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但会尽自己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发展作出新贡献。“作为一名服装行业的技术工人,要坚守追求‘至精至善’的初心,将产品的每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极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2017让我们一起回味朋友圈里那些感动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张国立江珊首次携手演夫妻档

      一手打造过《金婚》《甜蜜蜜》《幸福像花儿一样》等婚恋剧的金牌编剧王宛平,在新剧《好久不见》中挑战起“编年体”叙事,这次老搭档张国立也将再次加盟。

  • 张艾嘉获亚洲电影终身成就奖

      第十二届亚洲电影大奖颁奖典礼17日晚在澳门威尼斯人剧场举行,香港演员古天乐凭《杀破狼·贪狼》获得最佳男主角,收获了他从影以来的首个电影奖项。张艾嘉除收获“终身成就奖”,还凭借《相亲相爱》获封最佳女主角,成为当晚个人奖项方面的最大赢家。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熊维政代表:发展中医药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这不仅为中医药服务民众健康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精准脱贫指明了方向。“在河南省新县的精准脱贫工作中,中医药产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熊维政说。

  • 万捷委员:更有效地保护绿水青山

      万捷委员指出,虽然我国大气、水环境质量近年有所好转,但距离“美丽中国”目标仍有较大距离。要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污染减排是重要手段。当前,工业生产仍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企业排放达标率约为70%。若现有工业污染源均能够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可以再减少40%左右。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