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录忠的“醉”美人生-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喇录忠的“醉”美人生

2018-01-17 15:04:50

喇录忠搓散结块的青稞

  “这天儿真的冷了,冻手冻脸,寒气直往肺里钻。”搓着手、呵着气,我们跟随高级酿酒师喇录忠,走进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酿酒车间。

  只见车间里烟雾缭绕,如同进了仙境,这些都是酿酒的蒸锅里溢出来的热气和酒气,也是蒸腾出来的岁月。

  岁月沉淀,炉火不熄,孕育、酿造,继往开来。一代又一代的酿酒人坚守使命、继承古法酿造精湛技艺,发扬光大着青稞酒。

  作为高级酿酒师、高级工程师,从业几十年的喇录忠对酿酒的文化和知识如数家珍。

  “从传统工艺来讲,生产青稞酒主要包括进料、粉碎、发酵、蒸煮等过程,现在,我们也在创新工艺,减少粉碎环节,进行整粒酿造,这样还能节省人力物力。”喇录忠告诉记者。

  刚话毕,旁边的蒸锅里传出声响,原来是吹锅了,青稞喷出来都溅到了围观者头上,大家纷纷笑言这喷出来的都是酒呀!

  “吹锅是经常会遇到的事情,是因为盖粮的过程做得不到位。吹锅发生后,首先就是拨开热粮胚,把冷的装下去,还不行的话,就要把整锅的粮都挖出来重头开始。”喇录忠说。

  盖粮装锅的过程讲求“轻、松、薄、匀、散,稳、准、细、净、精”,意思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不简单。

  “不同的工人,盖粮的手法和技术会有差异,比如,技术好的工人会见湿盖粮,而技术差一些的工人只会见气盖粮,此外,结块的青稞有没有及时弄散,这些都会影响酒的质量和产量,最终出酒量差别甚至可达10%。”喇录忠解释道。

  随着喇录忠往车间最里面的窖池走去,只见一个个方形的窖池里存满了正在发酵的青稞。这种高原花岗岩围成的条石窖池在全国是惟一的,经过岁月的洗礼和酒香的浸润,始终保持着酒窖的天然、纯净。从投料到出酒,要经历80天,经过花岗岩石窖内上千亿个微生物群自然酝酿,才能酿造出风味纯正的青稞酒。

  “窖池内的温度是恒温的,在冬天是七八摄氏度,夏天则是十几摄氏度,经过发酵后,出胚都在二十几摄氏度。同时,不同材质的窖池酿出不同香型的酒。青稞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用的是石窖。而浓香型白酒则是使用泥窖,酱香型白酒则是采取石窖泥底,其他的诸如米香、豉香白酒会采用陶缸、坛子等发酵。”喇录忠介绍了酿酒过程中窖池的不同选择。

  据喇录忠介绍,酿酒过程还很讲求温度适宜,青稞酒采用的是低温缓慢发酵。在南方很多城市,夏季炎热时,酒厂是要停产的,因为温度高了的话,会出现酒酸、酒苦的现象。得益于夏季的冷凉气候,我省的青稞酒生产在夏季仍能正常进行。

  在车间的外围,原浆酒正顺着水管流进酒桶里,喇录忠用酒盅接了一些酒:“这在行业里有一个术语,叫‘看花摘酒’,很美吧?酒花大且易散的话,度数就高,反之则低,一个优秀成熟的酿酒师,不用品尝,仅凭酒花就能判断出来。”

  品尝一口,觉得后味有一点点苦,喇录忠告诉记者:“这是由青稞本身的属性决定的,比如高粱酒就香,玉米酒就甜,青稞酒后味有一点点苦则是正常的。”

  采访结束离开时,喇录忠又忙着看着蒸锅里的青稞去了,他挺拔的身姿在蒸腾的热气里若隐若现……(文、图/本报记者 潘玲)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唐季礼落泪吴京点赞

      由丁晟导演,王凯、马天宇、王大陆、吴樾等主演的电影《英雄本色2018》,15日晚于北京举办“英雄会”首映欢迎礼。除众主创携手亮相,还有著名导演吴京、唐季礼、赵天宇、田蒙,当红演员袁弘、张歆艺、李沁、刘天池、高亚麟以及李岷城等人悉数到场助阵。

  • 刘国正任男队新掌门

      国际乒联昨天凌晨公布了2018年团体世界杯各队参赛名单,包括男团的马龙、樊振东、许昕、林高远和于子洋,女团包括丁宁、刘诗雯、朱雨玲、陈幸同和王曼昱。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声音大佬余建军: 实现好点子是做“脑保健操”

      余建军1977年生于福建。和大多数理工男一样,余建军的大学生活简单而又规律,上课学编程,回宿舍就听收音机学英语。但他又很爱看书,以前还在学校校报当过小编。最常被他挂在嘴边的就是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我读了无数遍,每读一遍都感觉浑身充满了电。” 余建军欣赏这些内心强大的历史名人,立志要像他们一样。他喜欢用英语词组“All in”来强调这种孤注一掷的气魄。

  • 罗佳:信念让梦想高飞

      1984年出生的罗佳,曾有许多令人羡慕的光环:年仅16岁考取中国农业大学;25岁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拥有博士头衔的罗佳并没有放松学习,不但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深造,还时刻准备着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经济发展出一分力。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