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父子情深:瘫床12年如今相伴出行
//www.workercn.cn2017-07-20来源: 青岛日报
分享到:更多

  ■沈海涛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

  在贮水山公园的小路上,只要天气好,就能看到一对父子一会儿齐步走,一会儿正步走,一会儿做肢体协调训练,练累了儿子就让老人背些文章,开玩笑逗老爷子笑……父子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很是开心。经常在公园里锻炼的人都知道,这对父子的今时今日来之不易,因为父亲曾因脑出血瘫痪了12年,是儿子沈海涛的细心照顾创造了奇迹,父亲现在已经能够走路了。一说起沈海涛,大家就无比地敬佩。

  父亲久病 儿子成医

  沈海涛今年53岁,是辽宁路街道贮水山社区居民。2005年,他的父亲因脑动脉血管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大面积出血,经市立医院开颅手术后,虽保全了性命,但只能瘫痪在床。医生告诉他,七十多岁的老人得这种病康复概率极低,还可能成为植物人,家属要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

  扛着巨大的压力,沈海涛辞掉了工作,在家专心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这一照顾,就是十二年。

  在初期康复治疗过程中,他听大夫说针灸有利于保持父亲的身体活力和恢复肢体知觉,他就请大夫每天来给父亲扎针,时间长了,大夫也知道他家里条件困难,就推荐沈海涛自己去夜校学习针灸拔罐,一来减轻经济负担,二来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自己学会了,会方便很多。就这样边摸索边学习,他竟然不久就学会了行针。

  有了成功的经验,沈海涛想,何不把父亲的全套陪护所需要的各种医学知识都学习一下,这样照顾起父亲来就不会不知所措了。从那时起,他就坚持研读各类医药书籍,寻找能够治疗父亲的各种方法,针灸、拔罐、按摩、中药,凡是能够调理父亲身体的各类医药,他都有所研究,再结合医生的建议,沈海涛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康复方法。在他的坚持下,每天给父亲煎服中药、行针拔罐、按摩疏通,父亲的肢体逐渐有了知觉。医生说,像沈培育这样的情况,最佳恢复期是术后三个月内,正是沈海涛前期的不懈努力,老人才有了站起来的可能。

  父子情深 自创康复法

  肢体恢复知觉后,沈海涛想着让父亲能够坐起来、站起来,这个过程既漫长又费尽心力。父亲不能坐,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他就琢磨着把家里的木床改造成瘫痪病人床,普通的木床安装上卡槽就可以帮助父亲坐起来,放置不同的档位,还可以让父亲坐的时候有不同的高度。父亲腿部肌肉无力,他就把父亲脚部的床上两边绑上弹力带,让父亲用脚蹬,做腿部肌肉力量恢复训练。

  父亲不能站,他就在床边加设了一道可以随时拆卸的护栏,可以让父亲做站立训练时能有支撑点;父亲不能走路,他就在卧室里安装了一根与父亲手部位置平行的长扶手,让父亲能够扶着练习走路。

  父亲能走路了,他就在家里自创了一套康复训练方法,每天都为父亲做复健,经过他改进的“蹲起”“俯卧撑”等运动,既符合父亲的身体状况,又有利于恢复他的肢体协调度。为了能够让父亲下楼活动,他就琢磨把父亲以前当兵时的一些习惯,用在康复训练上,父亲乐意,也有助于他的恢复,齐步走、踢正步变成了他每天带着父亲下楼锻炼的最好方式。

  起初,父亲走起步子来身体并不协调,步子也迈不开,沈海涛仔细找原因,后来发现,父亲脚上大拇指一直内翻,他意识到可能是长期没有活动,父亲的筋络出现了僵化萎缩,他便每天都给父亲抻脚筋、腿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父亲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父亲的头部因为手术的原因,有一块头骨是缺失的,大脑外层只有一层头皮保护,再加上行动不便,理发成了难题,请别人来家里,担心不够细致,对父亲造成伤害,沈海涛便自学了理发,自从父亲病后,就再也没用过别人理发,都是沈海涛小心翼翼得给父亲修理头发。时间长了,家里人甚至邻里的头发都愿意交给沈海涛打理。

  在沈海涛的精心照料下,老父亲现在不但精神很好,说话比较顺畅,生活上也能够大部分自理,现在的恢复情况让医生都惊叹。

  志愿服务 感动社区

  今年6月,贮水山社区开展了“党员帮办”活动,沈海涛知道后,主动要求加入帮办站。他说:“我对老人的护理各方面知识能用得上,理发、维修也会,这么多年社区一直对我家很照顾,邻居们也常帮我们,我想把自己的专长回馈社区和邻居们。”

  这十二年,从最初的植物人到现在见了邻居主动能打招呼,沈海涛父亲的康复成就了一个奇迹。这奇迹里,饱含着儿子沈海涛的爱和付出。社区群众交口称赞沈海涛是新时代“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大孝子。他的事迹在社会上广为传颂。(葛钰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