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好家风成就了我
//www.workercn.cn2017-05-28来源: 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更多

  □ 雷泽金

  父亲离开我们10多年了,但父亲的教诲,他老人家平生对勤劳、与人为善、友睦乡邻祖训的践行,叫我这一生都不敢忘怀。

  父亲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农民之一,勤劳朴实,虽然没有高深的文化,识得的几个字还是在乡成人教育扫盲班学到的,但他对为人的本分却明明白白,经常跟我们讲述雷氏祖先口口相传的族规家训,以及本镇际村的杨氏先祖杨震拒收黄金的故事。

  父母育有我们兄弟姐妹5个,上有奶奶,全家8口人。人民公社时期,家里仅有父母、大哥在生产队劳动换工分。生产队“双抢”夏收夏种,稻谷在田里用打谷机打好后,装上箩筐,挑到队部称重量记工分。精明一点的家庭,在箩筐里淋水,或者干脆整筐都浸到水中加重,好多得工分。但父亲坚决不干这种事。他教导子女:“你们做人要诚实,这种欺骗集体的事千万别干。好好的干谷两天就可以晒干,浸水后5天都不会干,队里要多费不少的晒谷工夫呀。”

  后来,包产到户了,为了多交公粮,父亲多包了十几亩山垄田。且不说播种、插秧、收割、翻晒要比别人家多忙上大半个月,最后交公粮也很累。进粮站有一段长长的陡坡,手板车上要装4个大箩筐,大箩筐上还要压上4个大麻袋,一板车起码上千斤。每到交公粮,身材矮小、瘦弱的父亲就埋头拉着比他高出许多的板车,我们几个孩子在后使劲推,一步一挪地一趟趟把几千斤粮食拉到高高的坡顶。

  贫困的生活里父亲从来没叫过苦没喊过累,但有一件事却让没上过学的父亲心里苦,那就是我们姐弟未能接受更多的教育。小时候,因为家庭困难,我们5个孩子都很迟才上学。哥哥姐姐们小学还未读完,就被父亲叫到生产队劳动“换饭吃”了。所谓“换饭吃”就是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不计工分,队里只管他们三餐而已。只有排行最小的我,坚持读到初中毕业,家里就再也无力供养我读书了。

  辍学成为父亲和我一个永远的遗憾。但是父亲终其一生教给了我最重要的安身立命的能力和品格:艰苦朴实、胸怀宽广、乐于助人、坚忍不拔。他常挂在口边的雷氏家训“勤能补拙,瘦土出金;仕则清廉,民则贤德;务实正业,友睦乡邻;身心清正,刚直为人”,我把它们深深地铭刻在心里。

  父亲,您知道吗?有了您的教诲,我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1999年我入党了,2003年当上了一名村干部,为咱们乡邻办实事。从团支书、民兵营长、出纳干起,然后是林业员、文书、党支部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直到2012年担任党支部书记。组织还推荐我到福建电大攻读农村行政管理专业。我珍惜这个机会,发愤学习,获得了福建省电大“三好学生”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希望的田野”奖学金。父亲,您没有遗憾了吧。

  担任村支书5年来,我的办公室内高悬“己不正者,何以正人;表里不一,何以服人;口是心非,何以育人;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的名言,不断警示自己:正直做人,公道办事,何其重要!

  在农村,村支书就是班长,带头表率作用明显;村支书也是顶梁柱,柱子如果歪了,村委会的大厦就难以支撑。一段时间以来农村有的地方选举乱象频发,花钱买票,请客送礼之风盛行,我们这里也有发生。但我坚持,不论是换届选举还是村里建设工程,不送不收是原则,用勤勉工作、人格魅力来换取党员群众的支持是底线。这两届支部换届选举,我都高票当选。5年来,村里建起30亩小学新校区,盖广场、建公厕,房道村旧貌已经换新颜。如今,我时常对妻子儿女们说:“衣食无忧便知足,不义之财不可取。”这辈子要求不高,能让自己坦坦然然睡个安稳觉就行。

  我觉得,是我的父亲、我的家风成就了我,脚踏实地干好村里的每一项工作,为百姓谋取幸福,就是我对父亲的最好的回报。

  (作者系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房道村党支部书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