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安徽新岭村:组建劳务队 脱贫有门路
//www.workercn.cn2017-03-30来源: 安徽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组建劳务队 脱贫有门路

  最近,望江县太慈镇新岭村1000亩水生蔬菜基地的土地已经平整一新,基地办公用房也建得差不多了,贫困户沈哲南正在工地上帮忙。

  沈哲南今年60多岁,前几年儿子去世,老伴又患有风湿病,全家收入仅靠家里的几亩地。 2016年,经过招商,在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新岭村。村里推荐了80名贫困户和40名一般农户,组成了以带动贫困户增收为目的的 “脱贫劳务队”。该村将队员信息编印成册,在基地需要大量劳动力时,首先在劳务队的名单中选择。沈哲南的生活也由此发生了改变。

  “去年,我在公司搞田间管理,施肥、打药、管理水源,一个月工资3000元。我干了6个多月,赚了18000元,比过去在地里干几年的收入都高。”沈哲南告诉笔者。

  “过去,贫困户在基地里务工,多为临时性的,缺乏保障。如今,我们将贫困户组织起来成立劳务队,并签订劳务合同,用工有了保障,也更利于调配,让每个贫困户都能享受到土地流转带来的福利。 ”新岭村第一书记彭达良说。

  在天农业公司总经理程英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劳务队里分技工和杂工,技工每年收入不低于50000元。现在每亩地的用工成本是1200元,按流转1000亩计算,120人的劳务队平均每人每年增收10000元。

  “脱贫劳务队”的作用还不止于此。该村水生蔬菜基地急需技术人才,劳务队里的贫困户沈群英因此获得了免费培训技能的机会。

  “将沈群英送去培训,回来再教给劳务队其他人。这样,他们在脱贫的同时,还学到了技术。 ”程英说。

  笔者了解到,经过精准扶贫,再通过“脱贫劳务队”的助力,新岭村在2016年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的目标,但“脱贫劳务队”并没有解散。

  “尽管贫困户脱贫了,但与其他村相比,还是底子薄了。我们通过劳务队,可以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使每个村民的脱贫路走得更坚实。 ”彭达良说。

  本报通讯员 常艳 张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