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52年制作万件毛猴(图)
//www.workercn.cn2017-03-25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崔玉兰

  蝉蜕做头和四肢、辛夷变成身体、白芨当做黏合剂……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经过一双巧手的搭配便可以变身成为精美的工艺品——毛猴。在北京什刹海大金丝胡同有一家名叫郭氏毛猴的家庭艺术馆,陈列着各种毛猴艺术品。艺术馆主郭福田和崔玉兰夫妇默默传承着这项技艺。

  今年57岁的崔玉兰出生在一个制作毛猴的世家,在她的童年生活中总能见到父亲伏案制作毛猴的情景。5岁时,崔玉兰就开始尝试制作毛猴。转眼间52年过去,作为第四代传承人的她已经制作了大大小小上万件毛猴作品。

  生肖、市井生活、喜庆场面……崔玉兰制作的毛猴作品,不仅题材广泛而且制作精良。“只要有灵感我都会立刻记下来,回到家就开始边琢磨边制作。”在众多作品中,让崔玉兰印象深刻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完成的一个名叫《娶亲》。“这个作品展示的是结婚迎娶时的场景。”

  除去要制作大量的毛猴,展示娶亲时人们的动作和神态,还需要制作不少的布景。“毛猴只是一部分,这个作品中还需要完成胡同、门楼、四合院的布景,大约需要50个。”崔玉兰介绍。为了能让布景更加逼真,崔玉兰拿着笔和本实地观察采风。

  大栅栏、宣武门……崔玉兰几乎走遍了北京的每个胡同,她用笔画下一个个作品中需要的图案。回到家,她又结合作品进行筛选。在一个多月的制作中,她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忙活到晚上十一二点。因为十分投入,有时竟忘记吃饭。

  “这个作品制作确实难度不小,拿门楼制作举例, 不仅要图案逼真,而且做的时候也很讲究力度。”崔玉兰回忆,因为布景需要用三合板这种材料才完成。在使用锯子切割时,她遭遇了不少小挫折。“女性手劲小,用锯拉的时候,稍微力度不对就会拉坏,只能重新再做。”崔玉兰回忆,“当我最终完成了作品时,街坊四邻都来看,都夸赞说这做的真是太像啦。”

  除去自己制作毛猴,郭福田和崔玉兰夫妇还通过教学的方式宣传毛猴的历史,让更多人走近毛猴、了解毛猴、制作毛猴、喜欢毛猴。“大约十多年前,我们就开始走进社区、学校,开始教大家制作毛猴的技巧。”崔玉兰说。

  鼓楼社区、顺义南法信……多年来,郭福田和崔玉兰夫妇教过的学生众多,他们中有老人,也有学生,更有外国游客。他们在红星中学、北师大附中、三里屯一中等很多学校都有长期的授课,也经常参加首都博物馆等地方的展览活动。

  每年,郭福田和崔玉兰夫妇还会根据当年的大事件制作毛猴作品。“我们也在思考创新,扩大题材也是其中之一。比如,为了迎接冬奥会,我们会制作一些冬奥项目的毛猴作品。”崔玉兰若有所思地说。

  记者 盛丽/文 孙妍/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