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折纸达人秦坤:小爱好也可以成就大事业(组图)
//www.workercn.cn2016-12-06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把爱好发展成自己的事业

  随着折纸技艺的成熟和对折纸艺术的研究,秦坤在圈内慢慢积累了一定的声望和知名度。2009年11月,秦坤受邀参加暨南大学举办的第三次现代折纸艺术展,这是他折纸以来第一次参展。而通过认识圈内的广告公司、商家,秦坤也得到了一些参加商业活动和作品展的机会,他发现靠折纸也能获得可观的收入。

  2014年,秦坤把早期的原创作品德古拉伯爵系列等放在Facebook、Flickr、Twitter等国外网络平台上展示后,他陆续收到欧洲一些艺术协会发来的参展邀请,这对秦坤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肯定。但通过阅读文献,他了解到,折纸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折纸艺术却是在日本发扬光大的,虽是“纸”的故乡,中国折纸的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世界。他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他要在国内推广这门技艺,让更多的人知道折纸。

  2014年8月,秦坤用自己攒下的积蓄在桂林市租了一间房,开设了他的个人工作室,并成立纸爵殿堂折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走上创业之路。秦坤明白,创业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干的事,他需要一个团队。他招募对折纸有所了解,同时在市场、策划、媒体宣传等方面有经验的人加入团队,自己主要负责折纸作品技术这方面。

  今年4月,在桂林万达广场,秦坤举办了自己在国内的首次大型折纸艺术展。为了筹备这次活动,他们从国外进了2.28吨纸。

  一张边长均为10米的正方形纸,十几个人在上边来回走动,听秦坤的指挥进行操作。一个月的时间,秦坤和他团队成员连续奋战,每天从早8点工作到第二天凌晨3点。他们结合电影《迷幻森林》,以动物为主题,完成了一系列高度为2~4米的蓝鲸、长颈鹿、大象等折纸作品。活动期间,商场的人流量创下了记录,也吸引了大批桂林本地艺术人群的到来。

  每次展示都是对折纸艺术的推广

  “让更多的人认识折纸。”带着这样的一种使命感,创业之初,秦坤想通过走折纸教育这条路来推广折纸。但慢慢地,他发现,从教育着手来推广,其实很难。不仅是在桂林,就是在全中国,知道折纸这门艺术的人都太少了。在中国的教育这一块,受限于家长的要求,孩子都专注于课本,学习艺术也有局限性,“他们都会学一些热门的,钢琴、书法、绘画啊,很少人愿意去学这门冷门的艺术折纸。即使折纸对一个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有着一个很好的锻炼。”

  2015年开始,秦坤的团队主要做商展、艺术作品展,“一个商展做下来,会有更多的老百姓对我们有了认识,我们之后再去做教育推广,这样会更容易些。”

  对于文化热点,他也会及时跟进。去年国产电影《大圣归来》热映,他马上创作了一件齐天大圣的折纸作品,在微博上收获了600万次的点击量。

  而随着名气的日益提升,亚洲和欧洲各国的一些爱好折纸艺术品的商人、企业家以及收藏家在看到秦坤折的精品后,也会出钱购买。但秦坤会有意识地保留一些作品,用于自我展示。

  “虽然有时一个作品也能卖出一个不错的价钱,但去年我只卖了1个。我要运营公司,还要给员工发工资,这些都需要很多费用。”秦坤说,参加商展,按客户需求创作折纸作品,是他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

  秦坤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表示,现在团队还处于一个尝试发展的阶段,国内很多地区还缺乏对新事物宽容和鼓励的环境,商展业务的前景如何也不好估量。

  为了让公司更好地发展,秦坤和他的团队也在尝试与广告公司合作,帮一些企业做产品设计,以及参加电视台的活动拍摄。就在今年9月25日,秦坤受北京GE通用公司的邀请,从桂林飞往北京和上海两地,为他们所出的新产品设计对应的折纸作品,用于广告宣传,这是他第一次将折纸与影视两门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每次展示,无论通过什么形式,都是对折纸艺术的推广,希望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门艺术。”秦坤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让中国的折纸文化由冷变热。(实习生 蒋正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