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志愿者王爱民成功捐髓跨国救人(图)
//www.workercn.cn2016-08-31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志愿者王爱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捐髓。

  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300例,居全国第7位

  8月30日,河北省沧州市志愿者王爱民由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成功为一名韩国小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这些“生命种子”将于8月31日输入患者体内。

  “王爱民是中华骨髓库5919例、河北省第300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北省分库负责人介绍说,河北省分库自2003年成立以来,目前入库志愿者资料近13万人份,位居全国第3位,其中300人成功捐献,捐献人数居全国第7位,并连续多年被国家评为“先进分库”。这300例捐献者中,有12人向境外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近年来,我省捐髓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河北省分库负责人说,我省刚启动这项工作时,人手少、经费紧缺,加之大家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了解,参与捐献的志愿者非常少。

  针对这种情况,河北省分库不言放弃,克服重重困难,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有关部门支持的基础上,多渠道、多途径地广泛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和每个捐献者的感人事迹,仅省级媒体上的宣传报道一年就达160余篇,转载量数十万条。正因此,人们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开始了解,志愿加入骨髓库的人也逐年增长。

  “虽然入库志愿者逐年增长,但有效库容并不理想。”对此,河北省分库从2012年开始,就组织志愿者对留取的每一份血样资料进行查重、回访,并对重复、反悔和犹豫不决的志愿者血样进行剔除。

  与此同时,我省招募的志愿者还提出了四个原则:本地常住户口、有过献血经历、家属同意、年龄不超过40岁。在此基础上,血液采样后设置了“静思期”,对志愿者进行审核回访,对本人反悔、家人反对、联系不上的志愿者进行终止处理,对11个设区市已回访并上交省分库的志愿者登记表,再次进行审核、抽查、回访。捐献期间,河北省分库对每位捐献者都尽心安排好衣、食、住、行,并做好其心理干预工作,使捐献者都能体会到“奉献爱心,快乐捐献”。

  入库志愿者的逐年攀升,也保证了捐献的质量。据介绍,2003年,河北省分库入库志愿者资料仅1147人份,截至今年8月,河北省入库资料近13万人份,成功捐献突破300例。

  “300例成功捐献,意味着300名患者得到了生的希望。”王爱民激动地说,能用自己的“生命种子”挽救别人的生命,是件很神奇的事情,很高兴自己成为捐献志愿者中的一员,也庆幸自己配型成功,“没有什么事比救人更重要”。

  据介绍,1968年出生的王爱民,现任是孟村回族自治县农业局林政科科长。2008年10月16日,王爱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县红十字会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消息,并于采集当天赶到活动现场,留取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光荣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6年4月26日,他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液样本与一位韩国白血病患者配型初筛成功。

  “当时很惊讶,毕竟快8年了,我把留血样这事件早给忘了。”王爱民激动地说,不能说忘了就不救人了,他没有征求家人的意见,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献要求。“我相信家人肯定会支持的。”

  接下来,清淡饮食,加强锻炼,还戒掉了酒,王爱民对捐髓工作非常配合。后来,他把要捐献的事情告诉了妻子。“由于对捐髓相关知识不了解,妻子虽然支持,但也很担心。因为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未成年的孩子需要照顾。”王爱民说,为让妻子放心,他们查阅了不少有关捐髓的资料,还专门找了亲戚中最有权威的妹夫给他的妻子做工作。接下来,他在妻子的陪伴下,顺利通过了高分辨检测和健康体检。

  根据病人需要,8月25日,王爱民到达了北京,进行捐献前的准备工作。“我希望对方接受骨髓移植后,能尽快好起来。”王爱民说,捐髓和献血一样,一点儿也不神秘。“作为一名捐髓志愿者,我愿意用自己的行动鼓励身边的人,都来加入捐髓志愿者的队伍,共同来救助那些需要救助的人。” (文/图 宋丽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