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深山里的留守女童足球队
//www.workercn.cn2016-06-06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队员马诗彤(左)和队友们在家门前的院坝内练球(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绿茵场上,挥洒汗水,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土房前窄巷里,落寞背影,独自颠球……

  足球给她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她们走出大山见到城市的日新月异,给她们提供了到城市发展的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足球打开了她们封闭内心的一扇窗,让她们在和小伙伴的练习和嬉戏中变得阳光,也让她们在和城市孩子的比赛交流中变得自信

  本报记者张琴、黎华玲、刘恩黎

  如果没有足球,她们不会如此快乐;如果没有足球,她们很难改变命运。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四百多年前,明末女英雄秦良玉嫁入此地,建立的“白杆兵”威震四方,一生戎马征战抵御外族入侵,成就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巾帼英雄史;如今,在距离县城6公里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山谷洼地里,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一支几乎全部由农村留守儿童组成的“业余”球队,逆袭打败所有重庆城区强队,成为校园足球联赛市级总决赛冠军,在重庆和足球界名声斐然。

  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人生的机遇还是挑战,没有人辨得清来路,也没有人道得明未来。其实不必过多在意所谓意义,只要足球能够带给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些许快乐,慰藉她们孤独的内心,便已足够。

  沉默的“马诗彤们”

  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有56名队员,绝大部分为农村留守儿童,她们4年来每天训练2个小时从未间断,有的孩子训练后要走2个小时山路才能回家,踢的是几元钱一个的胶皮球,捐赠的皮质球和球衣只有比赛时才舍得用……

  11岁的马诗彤是其中一员,她代表着“沉默的大多数”。

  马诗彤的家是山坡上的一处土房,一间屋里堆满了土豆,土墙旁简易的鞋架上摆放着两三双有点旧的胶球鞋,屋内一扇裂了一条缝的门上写着“马哲希,大笨蛋”。7岁的马哲希是她的弟弟,他们的父母在浙江工厂里打工十年有余,奶奶余耀梅和姐弟俩相依为命。“马诗彤出生才50天,父母就去打工了,她是我用奶粉喂大的。她爷爷生前治病欠了几万元,她爸妈打工的钱都用来还债了。我在后山坡种了一小片地,加上我的社保600多元,养活我们三个人”,余耀梅说,因为从小缺少父母的爱,马诗彤脾气很大,甚至跟妈妈打过架,“我就是管他们吃饱穿暖,不敢说她,她会顶嘴,跟弟弟也总吵架。”

  作为一名后卫,马诗彤说自己最擅长的是传球,偶像是梅西,还有一个偶像是队友李春菊。“我喜欢踢球,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球员”,只有说到足球时,马诗彤晒得黝黑的小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一改平时的沉默寡言。在几天前与重庆渝中区大田湾小学的友谊赛中,身形瘦削、短发齐耳的马诗彤拼抢凶狠,吸引了很多围观小球迷的关注。没有人知道,马诗彤穿着的那双新球鞋还是姑父买给她的。

  “没办法,她爸妈打工的钱要用来还债,我没有钱给她买球鞋和足球,踢球很费鞋,一年得四五双,她偶尔会提出想买新鞋,都是亲戚家给她买的”,余耀梅说,孙女踢球后朋友变多了,常聚在门前屋后一起练球,变得开朗了许多,“娃儿可怜,我们还是希望她开心,只要她喜欢,就让她踢球”。

  几天前的友谊赛让女子足球队的20名孩子第一次坐上动车、第一次参观重庆市科技馆。陪伴孩子们的是渝中区20名爱心妈妈。马诗彤的爱心妈妈杨静说:“这个孩子话不多,但心思很细。我累了在车上斜靠着,她马上就过来问我哪里不舒服。她其实挺黏人的,能感觉到她平时缺乏爱和关心。”杨静给马诗彤拍了很多照片,加了她的微信,还邀请她下次再到重庆主城区来玩。一部国产品牌的智能手机,是马诗彤的爸妈送给她的“奢侈品”,来重庆主城区两天,她拍的照片已经占满了内存。

  11岁的长发姑娘马红是马诗彤的好朋友,她和9岁的妹妹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也是个一说话就脸红的孩子,偶像也是队友李春菊。马红三年级就被选入校队,但是妈妈反对她踢球。“四年级就没踢了,我常去球场看她们练习,捡场边的球偷偷颠几下”,马红说,为了让妈妈准许她踢球,她把考试成绩从第17名提高到前5名,所以五年级又重新回归校队。“一年没练,踢得不好,以前是主力,现在只有更加努力练习。上次拿冠军的比赛,上半场我们比分落后,大家都哭了,下半场5:2胜出,大家又哭了,摸着那个奖杯,心里太高兴了”,马红说。

  10岁的丁小娟也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总是问三句答一句。第一次坐动车,她只说了一句“好快好神奇,感觉像没在动一样”。出发前,62岁的奶奶黎远珍带着不满7岁的弟弟来给她送行,奶奶给了她210元零花钱。“她才一年级,爸妈就去福建莆田的鞋厂打工了,一个月寄回来500元,家里才盖了房,还欠着几万元。她喜欢踢球,下雨天我叫她别去了,她还是要去。学习成绩是班级第1名,6岁就会照顾自己做家务,踢球后还比以前更听话了”,黎远珍说。丁小娟说她的梦想是“踢得和李春菊、陈宇婷一样好”。

  不爱说话的还有长着一对浅浅酒窝和大长腿的冉玉凤,本来练短跑的她找到老师要求进了足球队。身体好、速度快、爆发力强的她成为队里一名出色的前锋。冉玉凤的爸爸冉虎早年外出打工因建筑事故导致双腿残疾,全家老小五口人都靠低保和在广东打工的妈妈赚钱养活。家附近一条窄巷因为僻静成为冉玉凤练球的秘密基地,每天她都在这里独享足球带来的快乐,学校发的球服几乎天天穿着舍不得脱下。因为足球,以前很少笑的冉玉凤的脸上也开始时不时露出好看的酒窝。“我现在走路都困难,家里还有玉凤快满80岁的爷爷和刚满3岁的弟弟,她很懂事,每天训练回来六点多,还要帮着家里干活”,冉虎说着,撩开裤腿露出几道长长的骇人的伤疤,小腿肌肉明显萎缩。

  马诗彤、马红、丁小娟、冉玉凤、马琴……绿茵场上,挥洒汗水,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土房前窄巷里,落寞背影,独自颠球。她们的沉默源自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成长背景,她们的父母因外出打工没有陪伴其成长,甚至几年才能见上一面,长期疏离导致内心隔阂。然而,足球却给她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她们走出大山见到城市的日新月异,给她们提供了到城市发展的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足球打开了她们封闭内心的一扇窗,让她们在和小伙伴的练习和嬉戏中变得阳光,也让她们在和城市孩子的比赛交流中变得自信。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